希望关心和参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矿石和原燃材料供应商要认真关注和重视中国钢铁工业的重大阶段性调整和变化,主动适应,做好产业对接和良性互动。
二、中国钢铁工业铁矿石供应状况
(一)钢铁工业铁矿石供应现状
1、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我国原矿产量依旧保持高速增长。1-8月,我国累计生产原矿8.39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6.1%,再创新高。从地区分布来看,陕西、湖南、山西、江西、青海、黑龙江、四川、湖北、河北铁矿石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陕西、湖南、山西增幅更是达到30%以上。当然受铁矿石价格下跌影响,国产矿增长幅度将出现回落,我们将关注国产铁矿石的生产情况,研究扶持国产铁矿的政策建议。
2、铁矿石进口量稳步增长,价格逐步下降。
据海关统计,2012年1-8月全国共进口铁矿石4.86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872万吨,增长8.7%。尽管进口总量保持增长,但进口矿金额明显下降。今年1-8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金额累计达66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8.2亿美元。截止8月,今年的吨矿进口累计平均单价为137.6美元/吨,较去年同期的164.76美元/吨降低了27.16美元,而且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以澳矿为例,年初从138美元/吨始,经历缓慢震荡攀升,于4月中旬达到年内高点149美元/吨,随后即展开一波快速回落,到9月初已降到90多美元/吨。
3、进口地多元化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是进口国来源更加广泛,今年我国总共从60个国家进口铁矿。截止7月,对我国出口超过500万吨的国家数量达11个。其次,以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为主的传统铁矿石出口国,在我国进口铁矿总量占比中,仍保持73.26%的绝对份额,但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的75.39%有所降低。再者,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为代表国家普遍加大了对我国的出口。按进口量,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伊朗依旧牢牢占据出口前五国的位置,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智利紧随其后。这其中又以加拿大矿进口增幅最为明显,1-7月同比增长了41.14%。
(二)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重大改变
1、指数定价大行其道。 自2010年,铁矿石价格指数逐渐成为铁矿石交易的主要结算依据。目前其中以三大矿山为主采用国外指数较多,而国内也有一些指数在中小矿山以及贸易商之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2011年四季度开始,整体经济下滑,铁矿石市场波动频繁,钢厂长时间亏损,多数钢厂选择多种铁矿石定价机制。即便是一家钢厂采购的铁矿石,也多是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现货定价并存。但不管是采购长协还是现货基本都以指数结算。2011年10月钢铁协会推出中国铁矿石指数后,对指数市场起到了标杆作用,抑制了一些指数的人为炒作,发布以来,以其广泛的信息渠道、可靠真实的数据来源和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和行业的高度认同和一致肯定。
2、现货交易平台的推出,丰富了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铁矿石市场现货定价是一船一议或者招标,或者是指数定价,透明性较差,对于钢厂而言,本来就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再用这种透明性差的现货定价方式,更不利于保护钢厂的利益。此时各方都希望提出一个新的定价方式,现货交易平台也就应运而生。
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提高铁矿石定价透明度和公平性。5月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平台正式挂牌成立,截止8月31日,境内外注册会员182家,申报量超过6000万吨,成交27笔,成交数量346.4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