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住宅常用楼梯间怎么设计楼梯间设计规范是什么
   https://www.fobmy.com 2023-08-31 19:23:02
核心提示:住宅常用楼梯间怎么设计楼梯间设计规范是什么楼梯间怎么设计1、楼梯作为建筑空间竖向联系的主要部件,其位置要明显,能够起到提示引导人流的作用,并且还要从分考虑到楼梯造型美观。人流通行流

住宅常用楼梯间怎么设计楼梯间设计规范是什么

楼梯间怎么设计 1、楼梯作为建筑空间竖向联系的主要部件,其位置要明显,能够起到提示引导人流的作用,并且还要从分考虑到楼梯造型美观。 人流通行流畅、行走舒适、结构坚固、防火安全等等,同时还要满足施工和经济条件的要求等,所以楼梯间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选择楼梯的形式、跑肚、材料、构造做法,精心地处理好西部结构,设计的时候还需要综合权衡这方面的因素。

2、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楼梯间设计规范是什么 1、六层及以下设计规范:一般楼梯间设计的时候楼梯段净宽不能小于1.10米, 在六层或以下的住宅,楼梯的一边设有的栏杆梯段宽不能小于1米,值得注意的是,楼梯段净宽指的是墙面到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准距离,而且楼梯踏步宽度不能小于0.26万。踏步高度不要小于0.175米。扶手的高度椅凳小于0.9米。

2、七层及以上设计规范:在设计七层及以上住宅楼梯间的时候,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是必须设置电梯的,注意的是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1】 【摘 要】楼梯是多、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在高层建筑中以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楼梯仍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从规范规定出发,对楼梯在设计中的构成要素、疏散作用、抗震要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住宅建筑;楼梯设计;疏散;抗震 众所周知,住宅建筑中垂直交通联系是楼梯的基本功能,这涉及到楼梯的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和专用性。

下面从住宅建筑楼梯的构成要素入手对楼梯的设计进行分析。 一、楼梯的构成要素 (1)踏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用户对住宅内部应具有功能齐备的空间和提高立面美观的要求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设计者来讲,不能单纯为了提高使用面积系数或满足开发商的要求而降低楼梯的使用质量。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住宅共用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小于0.26米,踏步最大高度不超过0.175米,即坡度为1:1.49左右。 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住踏步所包含的构成要素,充分满足它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并挖掘出它在形态表现上潜力,综合考虑结构、材料、构造及施工等各种因素,就能创作出合乎情理、充满表现力的形态。

(2)栏杆扶手 楼梯栏杆的作用主要是防护,安全舒适和美观大方是它的主要内容。 因为人在离开地面的楼梯上行走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于上下层的空间,也应该考虑如何导向,这些就是栏杆扶手的实际功能。 此外,栏杆扶手的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其形态可以用线、面及线与面的结合三种来概括。 线有纵、横、斜、曲之分:面则具厚重、轻巧、透明之不同性格,线面组合更是变化丰富。 楼梯栏杆现行规范规定,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若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3)休息平台 由于人的体力和耐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梯段的长度不可能是无限的,休息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同时,对于直跑楼梯,人们有跌倒后发生连续翻滚的可能性。 休息平台的存在减轻了人们这种心理不安,对转折楼梯,休息平台还起到引导人流转变行走方向的作用。

按现行规范规定,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4)楼梯井 当我们爬上楼梯往下看时,楼梯井变得生动起来,特别是多折和圆弧形楼梯,它不是在单一梯段上能体验到的。 在这里,那监重复的踏步再也不复原来的简单乏味,而是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在这里,踏步的重叠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完成了实体和空间的重新组合,实体变得更有趣空间变得更有深度感。 按现行规范规定,楼梯井净宽不宜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这对于爱攀爬的小孩是十分危险的,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楼梯的疏散设计 楼梯最基本最常见的功能是连接不同平面的交通工具,当有异常情况如火灾等发生时,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逃生及疏散通道,因此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人身生命的安全。 下面根据住宅建筑的高度来分析疏散楼梯的设计。 1)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2)6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4)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5)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是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如果是高于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八层级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各单元楼梯应在屋顶连通,且单元之间隔墙按防火墙要求进行设计,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这样多部楼梯可与屋顶平台一起形成垂直“逃生回路”;如果是18层(含)以下的塔式住宅,每层有8户及8户以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650m2且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7)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烟台或凹廊联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烛照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但现实中设置连廊影响采光和立面的整体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可采用剪刀楼梯来代替连廊。 三、楼梯的抗震设计 地震时,楼梯是重要的逃生通道,在研究过以往的震害后发现,楼梯往往先于主体结构破坏前产生种种严重破坏,影响应急使用。

因此,楼梯的抗震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楼梯间平面位置布置时,为防止楼梯间布置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间应尽量对称布置且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尽端和拐角处,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 (2)楼梯间隔墙必须有可靠拉结措施,以保障地震时不倒塌; (3)在楼梯设计计算过程中,应将楼梯的构件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计算,设计计算时,可以把梯板当作斜梁来考虑其刚度,将楼梯参与整体计算,以考虑其地震作用; (4)设计楼梯梯段板时,应该考虑楼梯平台板传来的荷载,将梯段板作为托弯或压弯构件来计算,可以加大休息平台和楼梯板厚度,并提高配筋率,支座负弯矩钢筋宜贯通设置,尽量使梯板的刚度均匀,且使梯板形成双层双向配置钢筋,提高梯板的延性,防止楼梯发生破坏; (5)可以支承楼梯段的平台梁应考虑楼梯段引起的推力和扭矩作用,加大高度和加强上下部纵向配筋,梁箍筋要加密,确保该区域在强震下有效地耗能;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避免“框架短柱”的形成,在形成“框架短柱”时,应确保“框架短柱”的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防止框架柱过早发生剪切破坏。 箍筋应沿“框架短柱”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或在柱身内配置一定数量的斜向钢筋,并控制其剪压比,避免混凝土柱过早的产生脆性破坏而使箍筋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7)为保证平台梁和构造柱之间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应将平台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构造柱中。

在砌体结构中,除了楼梯问的四角要设置构造桂外,楼梯间平台梁下也应设置构造柱,所有的构造柱之间宜用圈梁连成一个整体,使楼梯闻真正成为一个安全的逃生通道; (8)条件许可时,建议采用可滑动支座将踏板斜板与主体结构脱开,以减少地震效应的影响。 四、结语 楼梯历来都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 因此,住宅建筑的楼梯设计首先是满足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在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疏散及抗震的安全要求,从而为人们建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中对楼梯间构造【2】 【摘 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图设计角度出发,对住宅楼梯间细部构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住宅设计关系千家万户,量大面广,住宅楼梯间设计更是施工图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楼梯间的功能要求和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挖掘楼梯间的构造潜能,设计出舒适适用的楼梯间。 【关键词】楼梯间;多功能;空间环境;细部构造;建筑师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是一项非常具体和十分繁琐的设计工作,它虽然依据于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但施工图设计更强调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及工程施工阶段的可实施性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的适用性,它是工程设计的最终文件,也是最艰难的设计阶段。 任何扩初设计和方案设计都会遗留大量问题于施工图设计阶段,不论是功能上的还是构造上的或是专业之间的各种问题,都得由施工图设计阶段加以研究协商解决。

所以,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最简单,最合理,最科学,最适用的设计方法解决各种遗留问题,从而更好地做好施工图设计。 以下是我对住宅楼梯间细部构造的几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1、多层住宅楼梯间窗台高度及窗高问题 很多住宅的建筑设计对其楼梯间开窗问题不够重视,不但给居住者造成生活不便,也没能充分发挥出楼梯间所应具有的潜在使用功能,其结果往往是一味开高窗和开小窗,让人倍感昏暗和无法方便开启窗扇通风换气(见图1),把楼梯间看成了单纯的交通空间,从而大 大降低了楼梯间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特别是一梯三户的老五二户型,其中间住户因没有北向房间,就更依赖于楼梯间的开窗了。 我认为在确保安全和设备设置的前提下,设置500-600mm高的窗台是最适用的(见图2),第一能为行人提供最实际最直接的生活方便,特别是老,弱,病,残者,使他们能够轻易摸得着和看得见。

第二可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的观看视角,采光通风都好。 第三也可缓冲一下上下楼行人的疲劳程度,还可摆放花盆美化楼梯间环境,在老龄化的社会就更显重要。 建议有条件的多层住宅楼梯间尽量设置低窗台和高形窗,其窗型尺寸尽量采用1200x1800mm或1500x1800mm为好,这种瘦高窗形从立面看上去也很好看,要比横扁窗好看和适用得多,建筑设计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楼梯间的传统看法和做法,别错把楼梯间看成单纯交通空间,应设计出使用舒适,感觉良好,环境优美,更加适用的楼梯间[1],建筑设计必须认真对待这一环节,这也是建筑师最基本的职业责任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

2、住宅单元出入口处两个高度问题 2.1 住宅单元出入口楼梯段第二跑的折板位置问题 有很多住宅楼梯段第二跑的折板设置在单元第二道门处,简称下折板式设计,这么做我觉得不太好,会造成此处局部空间压抑感太大,特别是当住户搬家和购置大件家俱时更不利于搬运,建议应设置上折板为好,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压抑感而且还为二层住户加大了分户门到梯段边缘的水平距离,不但感觉上非常之好,防摔安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 上折板和下折板对结构专业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问题,只是建筑师应该事先提出,多加思考,从室外到室内本来反差就大,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关键部位的局部构造处理,要时时刻刻把人的感受和生理要求放在心上,选择最佳做法,体现完美效果[2]。 2.2住宅单元出入口楼梯缓台梁的高度问题 一些住宅的单元出入口二道门处梁下净高不够2000mm(见图3),严重违反住宅设计规范,原因就是楼梯缓台梁的高度控制和地面面层装饰厚度�。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楼梯

6.8.1 楼梯的数量、位置、梯段净宽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6.8.2当一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为墙体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当双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为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当有突出物时,梯段净宽应从凸出物表面算起。

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当楼梯一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应考虑扣除墙面装饰的构造厚度。另外,当有框架柱或其他构件、设置等凸出在楼梯间内(凸出楼梯间四角的除外)影响同行宽度时,梯段净宽应从凸出部分算起。当楼梯附设无障碍升降平台时,梯段净宽应自升降平台折起后的最外缘算起。 6.8.3 梯段净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及国家现行相关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小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条文说明: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标准等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楼梯梯段净宽在防火标准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

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住宅套内楼梯、维修专用楼梯外的其他平时用作日常主要交通的楼梯不完全使用,尤其是人员密闭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处置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

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人防楼梯标准化设计时,楼梯梯段净宽按双人通行:1100~1400,与1200、1300宽的人防门匹配匹配得比较好。 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条文说明:楼梯平台宽度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当楼梯平台有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通行宽度时,楼梯平台宽度应从凸出部分或其他障碍物外缘算起。

当框架梁底距楼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如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楼梯平台的净宽应从栏杆(板)内侧算起。 本条规定了当楼梯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楼梯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同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队楼梯宽度的要求,满足平台最小宽度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 人防楼梯标准化设计时,平台宽度按梯段净宽+0.05计算。1020、1220、1320、1520的门宽对应的平台宽度分别是:1.25、1.35、1.45、1.65 双分平行楼梯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也不应小于梯段计算最小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主要共人员行进途中休息用,不影响疏散宽度,故未要求与梯段净宽一致,但0.90m为最低宽度,实际设计时还应根据建筑类型合理确定中间平台宽度,并满足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6.8.5    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小于3级,且不应超过18级。 6.8.6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每个梯段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m范围内)量值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条文说明:本条所指净高应自楼梯平台、踏步等部位的装饰面算起,至上方突出物砖饰面面下缘。 由于建筑竖向处理和楼梯做法变化。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净高不一定与各层净高一致,此时其净高不应小于2.00m。

使人行进时不碰头。梯段净高一般应满足人在楼梯伸直手臂向上旋升时手指刚触及上方突出物下缘一点为限。为保证人在行进时不碰头和产生压抑感,故按常用楼梯坡度,楼梯净高不应小于2.20m。

住宅等户内空间的非公共楼梯及检修专用楼梯,当条件不允许是可适当放宽要求。 6.8.7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楼梯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人防楼梯一般为1100,1200,1300,1500,均不超过三股人流的宽度,一侧设扶手即可) 6.8.8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m。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大于0.5m时,其高于不应小于1.06m。

6.8.9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条文说明:楼梯段及平台为何成的空间为楼梯井。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其梯井净宽大于0.20m(少儿胸背厚度),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堕落措施。

防止其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产生堕落事故跌落楼梯井底。楼梯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饰的镂空处净距不得大于0.11m。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少年儿童溜滑的设施。少年儿童活动频繁的其他公共场所以应参照执行。

(人防标准楼梯梯井净宽按0.15m设计) 6.8.10    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6.8.10的规定 住宅楼梯    住宅公共楼梯    最小宽度0.26,最大高度 0.175                     住宅套内楼梯    最小宽度0.22,最大高度0.200 宿舍楼梯    小学宿舍楼梯    最小宽度0.26,最大高度0.15                     其他宿舍楼梯    最小宽度0.27,最大高度0.165 老年人建筑楼梯    住宅建筑楼梯    最小宽度0.300,最大高度0.150                                 公共建筑楼梯    最小宽度0.320,最大高度0.130 托儿所、幼儿园楼梯    最小宽度0.26,最大高度0.130 小学校楼梯    最小宽度0.26,最大高度0.150 人员密集且竖向交通繁忙的建筑和大、中学校楼梯 最小宽度0.28,最大高度0.165 其他建筑楼梯    最小宽度0.26,最大高度0.175(人防标准楼梯的设计按此控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楼梯    最小宽度0.25    最大高度0.18 检修及内部服务楼梯    最小宽度0.220, 最大高度0.200 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离内侧扶手中心0.250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0m。 条文说明: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的住宅套内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45°。

步距时按水平跨步距离公司(2r+g)计算的,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630范围�。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有哪些规范

(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设计步骤和方法

想要学楼梯设计,那么就先得知道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因为毕竟楼梯在建筑中不单是竖向交通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是竖向安全疏散的主要管道。 所以,除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对踏步尺寸、梯段宽度、扶手高度等方面有要求,还要根据各种建筑的疏散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建筑对楼梯的设计要求还有特殊之处,比如商业建筑对宽度的要求、托幼建筑对扶手的要求以及无障碍设计要求等。

楼梯设计装修效果图 设计步骤和方法 A.已知楼梯间开间、进深和层高,进行楼梯设计。 (1)选择楼梯形式 根据已知的楼梯问尺寸,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进深较大而开间较小时,可选用双跑平行楼梯;开问和进深均较大时,可选用双分式平行楼梯;进深不大且与开间尺寸接近时,可选用三跑楼梯。 (2)确定踏步尺寸和踏步数量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

通常公共建筑主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300 mm、320 mm,踏步高度140~150 mm;公共建筑次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80 mm、300 mm,踏步高度150~170 mm;住宅共用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50 mm、260 mm、280 mm,踏步高度160~180 mm。设计时,可选定踏步宽度,由经验公式2h+b=600 mm(h为踏步高度,b为踏步宽度),可求得踏步高度,各级踏步高度应相同。 根据楼梯间的层高和初步确定的楼梯踏步高度,计算楼梯各层的踏步数量,即踏步数量: n=层高/踏步高 若得出的踏步数量不是整数,可调整踏步高度^值,使踏步数量为整数。

(3)确定梯段宽度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楼梯形式和楼梯的使用要求, 确定梯段宽度。 如双跑平行楼梯: 梯段宽=(梯间宽-梯井宽)/2 梯井宽度一般为100~200 mm,梯段宽度应采用1M或1/2M的整数倍数。 (4)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根据各层踏步数量、楼梯形式等,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如双跑平行楼梯: 各层踏步数量宜为偶数。若为奇数,每层的两个梯段的踏步数量相差一步。 (5)确定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 根据踏步尺寸和各梯段的踏步数量,计算梯段长度和高度。

梯段长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一1]×踏步宽度(b) 。 梯段高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踏步高度(h) (6)确定平台深度 根据楼梯问的尺寸、梯段宽度等,确定平台深度。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对直接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间而言,其楼层平台的深度不受此限制,但为了避免走廊与楼梯的人流相互干扰及便于使用, 应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一般楼层平台深度至少为500~600 mm。 (7)确定底层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和中间平台面标高 若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平台梁底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平台净高的要求,即不小于2000 mm。

否则,应将地面标高降低,或同时抬高中间平台面标高。此时,底层楼梯各梯段的踏步数量、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需进行相应调整。 (8)校核 根据以上设计所得结果,计算楼梯间的开间和进深。若计算结果比已知的楼梯间尺寸小,通常只需调整平台深度;当计算结果大于已知的楼梯间尺寸,而平台深度又无调整余地时,应调整踏步尺寸,按以上步骤重新计算,直到与已知的楼梯间尺寸一致为止。

(9)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图和楼梯剖面图 楼梯平面图通常有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和顶层平面图。 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尺寸和标高的标注应整齐、完整。平面图中主要应标注楼梯间的开间和进深、梯段长度和平台深度、梯段宽度和梯井宽度等尺寸,以及室内外地面、楼层和中间平台面等标高。剖面图中主要应标注层高、梯段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差等尺寸,以及室内外地面、楼层和中间平台面等标高。

②楼梯平面图中应标注楼梯上行和下行指示线及踏步数量。上行和下行指示线是以各层楼面(或地面)标高为基准进行标注的,踏步数量应为上行或下行楼层踏步数。 ③在剖面图中,若为平行楼梯, 当底层的两个梯段做成不等长梯段时,第二个梯段的一端会出现错步,错步的位置宜安排在二层楼层平台处,不宜布置在底层中间平台处。

B.已知建筑物层高和楼梯形式,进行楼梯设计,并确定楼梯问的开间和进深。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再根据初步确定的踏步尺寸和建筑物的层高,确定楼梯各层的踏步数量。

设计方法同上。 (2)根据各层踏步数量、梯段形式等,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再根据各梯段踏步数量和踏步尺寸计算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时,可能需要调整底层各梯段的踏步数量、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以使平台净台满足2000 mm要求。

设计方法同上。 (3)根据楼梯的使用性质、人流量的大小及防火要求,确定梯段宽度。通常住宅的共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不超过六层时,可不小于1000 mm.。

公共建筑的次要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主要楼梯梯段净宽一般不宜小于1650 mm。 (4)根据梯段宽度和楼梯间的形式等,确定平台深度。设计方法同上。 (5)根据以上设计所得结果,确定楼梯问的开间和进深。

开间和进深应以3M为模数。 (6)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图和楼梯剖面图 (3)根据楼梯的使用性质、人流量的大小及防火要求,确定梯段宽度。通常住宅的共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不超过六层时,可不小于1000 mm.。

公共建筑的次要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 mm,主要楼梯梯段净宽一般不宜小于1650 mm。 (4)根据梯段宽度和楼梯间的形式等,确定平台深度。设计方法同上。 (5)根据以。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