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施工规范有哪些
有以下两种: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注: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标准编号:GB/T 50905-2014标准名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英文名称:Code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编号:建标[2010]43号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发布日期:2014年1月29日实施日期:2014年10月1日出版日期:2014年6月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11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组织和程序。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经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标准》的评价指标,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二)节能与能源利用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现行值规定。(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3、应采用节水器具。(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五)室内环境质量1、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2、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4、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5、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7、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六)施工管理1、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2、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4、施工前应进行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七)运营管理1、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2、应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容器设置规范。
3、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4、节能、节水设施应工作正常,且符合设计要求。5、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且运行记录完整。
绿色住宅的具体标准
中国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首次在国标中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定义,还强调必须符合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室内环境采光、隔声、通风以及空气质量都须符合相关标准。《标准》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分别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住宅建筑标准中突出强调了有关室内环境的四项要求:采光、隔声、通风、室内空气质量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各大指标中的从低到高又分为三个级别: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按照一般项目,绿色建筑必须符合如下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国家标准《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城市日照标准做如下要求: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
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噪声白天不大于45分贝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分贝,夜间不大于35分贝。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分贝,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分贝。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分贝;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分贝,沿街时不小于30分贝。住宅能够自然通风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在通风的同时保证节能设有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有条件的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定。
绿地人均2㎡比如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要求,按照控制项目,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人。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节水率不低于8%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按照一般项目,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10%。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垃圾分类回收率90%有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请问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的特点是什么
绿色建筑建造特点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谁能发个绿色建筑专篇(电气的)DOC
绿色建筑节能专篇:1.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6-2006(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7)《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8)《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J14-071-201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0)《智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DBJ/T14-087-2012(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2.照明的节能:(1)执行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标准。(2)层高4.5米以下场所光源主要选用三基色高光效节能T5直管荧光灯,光效大于90lm/W,显色指数大于90Ra。
层高4.5米以上的场所光源主要选用金属卤化物灯,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内设置电容补偿,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光效大于70lm/W,显色指数大于65Ra。
(3)灯具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配有能效高、光线舒适、维护成本低的电子镇流器。满足国家对照明节能的要求。灯具效率要求:开敞式≥75%,带透明保护罩≥70%,带磨砂保护罩≥55%,格栅的≥65%;照明选用光效高、显色性好的光源及配光合理、安全高效的节能型灯具;镇流器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要求达到0.9以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超过目标值要求。(4)选用智能照明系统控制公用照明。
用手动跷板开关控制照明的场所,做到不超过两灯一控或大空间场合单组控制面积不超过20平方并且靠窗一侧的灯具成组控制。3.电能计量管理:供电方式为高供高计,高压收费计量由供电部门负责。低压计量部分:公用照明、电梯、风机、水泵、空调等单独计量。
4.建筑物能耗监测系统:(1)电能分项计量方法应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执行。(2)电能消耗数据的采集与上传应自动完成。(3)能耗监测系统所采集的能耗数据,应当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及协议上传。
(4)能耗监测系统分类能耗、分项能耗数据应该能自动、定期传输至上级监控平台。(5)选用具有数据远传功能的数字电表,通过数据总线可在物业管理室实现远程抄表功能。(6)空调冷热量通过数据采集器可在物业管理室实现远程抄表功能,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
(7)选用远传冷热水表,通过数据采集器可在物业管理室实现远程抄表功能,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5.其他节能措施(1)采用高效节能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变配电室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及电磁辐射屏蔽等安全防护措施。(2)采用无功功率自动检测和投切装置,提高功率因数,有效的改善电力传输性能,降损。
(3)建筑内所有电梯使用节能型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4)本工程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耐用可靠、由绿色环保材料制成的电气装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是哪些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此次《标准》的修订将原来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体系,更新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
此外,在重新设定评价阶段、新增绿色建筑等级、分层设置等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开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3年后厦门4成新房为环保绿色建筑到2015年,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
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应渐进 投资回报期10年绿色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济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