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有何要求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5的规定。表1-5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5.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6.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7.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如何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建筑类别高层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高层与高层和多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是多少米
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建筑防火间距一般为消防车能顺利通行的距离,一般为7米。
高层建筑需要9米。按照高层防火规范,一般间距是9米。特殊情况是。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拓展资料:企业中因配电柜腐烂、线路老化、设备短路、用电设备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火灾最为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电源保护设备没有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不能在发生电气短路的时候有效保护设备并控制因此引起的火源。一般金属电源配电柜在电器设备老化后很容易短路造成火灾的根源,密封设施不好也会使电源柜内部进灰,进水等一些腐蚀气体造成内部元件加速老化。非金属防水、防尘、防火、防腐蚀配电箱对线路及电器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消防栓离建筑物的距离到底是多远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6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10~15L/s。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
在该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施工现场作为在建工程,如果完全按照建成工程来要求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不够合理,结合施工现场特点,每个室内消火栓处只设接口,不设水带、水枪,是综合考虑初期火灾的扑救及管理性和经济性要求,但要做好保护措施。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考虑给水系统的需要与施工系统的实际情况,一般临时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2)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依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和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进行计算确定,且最小管径不应小于DN100。(3)室外消火栓应沿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及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均匀布置,距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及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外边线不应小于5m。
(4)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5)室外消火栓的最大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