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有哪几种加固技术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加固的基本原则: 1。
加固设计前,应遵照《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可靠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同时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及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加固后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2.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结构和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与更换,保留部分要保证安全性和耐久性;拆除部分要考虑对其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3.就考虑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从设计和施工组织上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工期,减少停工停产尽可能不影响建筑的使用。
4.由于高温腐蚀冻融振动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结构损坏,加固必须同时考虑消除、减小或抵消这些不利因素,经免继续变坏,避免二次加固。 遵循的规范和规程: 3.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3.2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116-98)。 3.3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一般加固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4.1 加大截面法 4.2 埋设支点法(加梁加柱) 4.3 外包钢法(钢板包柱包梁膨胀螺栓固定) 4.4预应力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钢绞线或型钢撑杆是卸载、加因及改变结构受力三者合一的加固方法, 4.5 粘钢法 用结构胶把钢板粘贴在构件的外面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加固方法、施工工艺简单。 4.6 碳纤维片材法 用树脂胶结材料将碳纤维片材粘贴于构件表面,从而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要求温度不高于60度,湿度不大于70%及于化学腐蚀的使用条件,否则采取相应措施,对混凝土低于C15的构件不宜采用。适用于板梁柱墙屋(桁)架。
4.7 托梁拔柱法 在不拆除或少拆除上部结构的情况下拆除、更换、接长柱的一种加固方法。适用于要求厂房使用功能改变、增大窨的老厂改造的结构加固。具体措施包括有支撑托梁法、无支撑插梁法和双托梁反牛腿托梁拔柱等方案。 4.8 其它方法 如增设剪力墙和支撑体系,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调整结构内力、改善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情况,提高其抗水平力的能力。
几种常用抗震加固方法
常用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有以下几种:1 增设构件加固法;当原结构的结构体系明显不合理时,若条件许可,可通过结构体系的改变,使地震作用由增设的构件承担,从而保护局部构件不受损害。这类方法通过在原有结构构件以外增设构件来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性,它主要是对某些承载力、变形不足的构件进行补偿。
针对不同的结构可选取不同的构件,常用的有:增设墙体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增设柱子加固法及增设拉杆加固法。
采用该方法时,必须要考虑所增设的构件对结构整体计算和抗震性能的影响。2 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技术是通过粘结剂将碳纤维片材同被加固的构件粘结而进行的新型加固方法。碳纤维片材具有强度高、弹性模量高、重量轻及耐腐蚀性好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加固方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补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如建筑物、构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形状(如矩形、圆形、曲面结构等)、各种结构部位(梁、板、柱、拱、墩等),且不改变结构形状及不影响结构外观,这是目前任何一种结构加固方法所不可比拟的。
对建筑物由于受火灾、腐蚀等损坏的加固修补,对由于局部改变设计用途的结构补强和提高已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尤为适合。3 粘钢加固法;在混凝土构件外部黏贴钢板,以提高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被加固构件基本不受损伤,可以充分发挥原构件的作用;外粘钢厚度小,加固后自重增加小;加固后构件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对建筑功能影响极小;施工工艺简单。
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黏工艺与操作水平,此外,关于黏钢构件的抗动力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试验很少,影响了对黏钢加固方法的广泛应用。4 外包钢加固法;该法是在构件外围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 具体可分为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和干式外包钢加固法。一般用于混凝土柱、梁、屋架,特别是大型结构和大跨度结构的加固。
适用于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及砖柱、砖烟囱等,但对于圆形和曲面构件加固工艺则相对复杂。它具有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能有效提高构件抗震性能的优点, 其优点是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受力可靠。缺点是用钢量较大,加固维修费用较高。
当采用化学灌浆外包钢加固时,型钢表面温度不应超过六十度;当环境具有腐蚀性介质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5 植筋锚固技术;植筋技术是先在构件上打孔,然后注入专用粘结剂,插入钢筋,待粘结剂硬化后,钢筋通过与周围混凝土粘结成整体,从而进行锚固的技术。该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粘结剂的选择,目前常用的粘结剂有以环氧树脂为基本材料的有机化学粘结剂和以无收缩快硬硅酸盐水泥为胶结材料配制的“浆锚砂浆”。近年来,植筋锚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在抗震加固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与其他方法相比,植筋锚固具有施工方便、性能可靠的突出优点,目前这种技术还在不断研究、改进中,一种经济指标好、技术性能高的粘结剂的研制成功,其必将对抗震加固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6 增强自身整体性加固法;此法用于加强结构构件本身,恢复或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主要用于震前修补结构缺陷或震后对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修复加固,一般不单独做为抗震加固方法使用。(1)压力灌注水泥浆加固法,可用于灌注砖墙裂缝和混凝土构件的裂缝。(2)压力灌注环氧树脂浆加固法,可用于加固有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大大提高了砌筑砖墙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也加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7 高性能钢丝网复合砂浆薄层加固技术;高性能复合砂浆钢丝网加固方法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加固技术。高性能钢筋网复合砂浆薄层加固混凝土结构,是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表面处理后,铺设钢筋网,再粉抹或喷射上高性能复合砂浆,使加固层与原构件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工作性能的目的。该加固方法与碳纤维加固法相比具有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在结构工程加固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8 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是用与原结构相同的同种材料增大构件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
它不仅可以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增大其截面刚度,还可通过对抗震区的处理来提高构件的延性。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加固混凝土构件中的粱、板、柱、墙等一般构件,钢结构中的柱、屋架以及砖墙、砖柱等。其加固效果与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应力水平、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结合面处理及是否卸载加固等因素直接相关。
优点是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板、墙等构件。缺点是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减少使用空间,使结构自重有较大增长等。
建筑抗震加固原则有哪些
房屋建筑抗震加固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按砌体房屋不同功能的损坏程度,区别对待静力下出现的损坏,以各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抗震鉴定不合格的,则以整个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为主,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完全恢复功能。2.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应选用有利于消除不利因素的抗震加固方案;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保持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
3.为防止加固后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加固后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则需要同时加固相邻下一楼层。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4.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抗震对策: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而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5.当现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时,当加固后使本层超过相邻下一楼层的20%时,则需要同时加固相邻下一楼层。
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应在两个方向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新增的混凝土墙应计入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并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6.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