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算名校吗
一、郑州大学算名校吗 郑州大学算名校,该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211工程是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所以郑州大学算名校。 二、郑州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学、化学、预防医学、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工程、通信工程、新闻学、法学、历史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物理学、历史学 河南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三、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1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以及来自98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
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化学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世界98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7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77‰、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93‰;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740位,位列全国高校第44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6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奖励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国家“”人选12人,教授74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91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6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
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94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1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480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与美国、英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8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5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
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39个,开放床位数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内建筑学排名
找不到河南的排名 这是 全国的排名1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5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7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9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11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1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3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14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二、三、五中联西北... 15 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 16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9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20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21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2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23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24 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25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26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7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28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29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30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31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32 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3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3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35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36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37 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38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9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40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41 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42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43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44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45 北京首钢设计院 46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47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48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49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50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51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5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3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54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55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56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57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58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59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60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1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6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64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65 中机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总院 66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67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68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69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70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71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72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7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74 重庆市设计院 75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 76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77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78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9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80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81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82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83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84 绍兴市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85 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86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87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 88 黑龙江邮电规划设计院 89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90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91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92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93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94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95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96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97 中南建筑设计院 98 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99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100 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01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102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3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04 北方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105 上海市南供电设计有限公司 106 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107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10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09 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110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1 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112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113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14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115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116 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 117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18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19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20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 121 德希尼布天辰化学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12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23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124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25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126 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7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2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129 深圳市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30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1 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新疆... 133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34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135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36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37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38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139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140 中海物探工程勘察公司 141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142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143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144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45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46 广州市设计院 147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148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9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150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151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152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153 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154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5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156 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57 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58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159 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公司 160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61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62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163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 164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165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 166 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67 铁道专业设计院 16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169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70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71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172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73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74 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7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76 北京供电设计院 177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178 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 179 北京市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80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81 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182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83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84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85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186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87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188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89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90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191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192 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 193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94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95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196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97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198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199 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200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201 武汉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3 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204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 找不到河南的排名 这是 全国的排名 82郑州大学 近几年怎么样 知乎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
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校本部四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6万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5万人,以及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600余人。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42年国立河南大学的前身),1952年该校迁入郑州成立河南医学院(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校),她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化学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泜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千禧之际,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融汇多学科的知识对流与文化碰撞,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体现时代特征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合校十五年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霍裕平、吴养洁、申长雨、马蒂(外籍)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炯天、杨胜利、王复明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国家“”入选者5人、“*奖励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尼克•莱蒙院士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二月河先生等执教我校。 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设有108个本科专业。主校区面向全国招收一本学生;南校区国际学院在一本招生,北校区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在二本招生。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人才。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类别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50万名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学校拥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钙镁磷复合肥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拥有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资源材料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设有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测试与计算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论文7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5项(含1项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项(含2项重点项目)。 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拥有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与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伍伦贡大学及波兰华沙大学、罗兹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学生互派交流机制。学校每年接待国(境)外来访1000余人次、数百名师生出国(境)访问交流,在印度设孔子学院,每年有1300余名推免生到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就读。学校发起创建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200余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校市合作关系。
9家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达2万余张,年总门诊量达1000余万人次。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上市,业绩位居本行业全国前两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4亿元,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先企业,形成郑大服务品牌。
,郑州大学第一部大学章程颁布实施,开启了学校依法治校的新征程。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思路;确立了“4231”综合改革方案。
哪些二本院校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上网看到别人发的弄来给你看看这是全国比较早的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学校,具有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的资格,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