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怎样学民用建筑安装工程
可以按大学的课程进行学习,看一些这样的课程,自学,有机会的话,在工地边学边干。并可以适时考取或获取大学文凭。
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也可以在工地边看边学。总之,得有时间去接触,去学习。课本或实践都是可以的。二者都有则更好。
请问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需要学习哪些科目啊
很多的,最主要是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工程给水排水,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监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想要学的深点还有流体力学,弹性力学)还有一些像土木工程概论,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等要看看你的发展请况! 软件方面主要是学好CAD 天正建筑 PKPM ,还有一些像鲁班 广联达 北极星等就看你是否需要了!如何自学建筑
建筑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跟纯粹的理科,比如数学、物理等不同,又和纯粹的艺术不同,有着硬性的规范、材料、结构和功能的要求。所以,自学建筑学其实是很困难的一种行为,和所有的技艺一样,最好要有师傅带入门。
如果实在找不到师傅,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所收获:1.最重要的一点,要学会看建筑学图纸。
各种符号代表的意思,平、立、剖、分析图等等。建筑学是一个空间表达的学科,但是信息传递方式却是二维的,因此,要入门,首先要学会阅读,这根学习外语,你首先要会查外语字典一样。关于绘图,可以参考建筑制图规范。2.学会看图以后,最好还能试着学会建筑学建模基本软件-sketchup。
学会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代替手工模型,可以快速的将二维图纸还原成三维建筑模型。建筑只有变成三维以后,才能帮助你理解建筑空间及尺度感。3.学会前面两样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建筑学习了。
和其他所有知识相似,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多看-多记-多做,从复原到模仿再到创新,因此,在能阅读建筑学基本二维信息和掌握三维建模还原能力后,就可以选择一名建筑师的作品进行研究入门。初学者推荐现代主义运动中的旗手柯布西耶早期和中期的作品。购买相应柯布西耶的作品,从小体量的住宅图纸开始阅读和复原建模开始。
抄绘、建模、思考大概小半年左右,就会大概有一点建筑学的概念了。然后就可以看看同样以几何体进行组合的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师作品,比如密斯,安藤忠雄,迈耶等等。4.当然,在抄绘图纸,作品建模还原的同时,可以购买本科建筑的相关教材,比如说《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西方古代建筑史》,《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等等进行辅助阅读学习。
除此以外,就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资料集,可以在网上下载到电子版,彭一刚教授的《建筑空间组合论》。虽然有很多建筑学的学生对这本书表示很复古,不适用,但是对于新手尽快的了解建筑,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经过一年多的自学后,就可以出去旅游,当然是建议去外国旅游,参观各种经典建筑,体验建筑的空间、体量感和尺度。然后就是上面那些大神说的,去设计院或者事务所工作和实习,这样对于更快的理解建筑灰常有帮助。
不过总的说来,自学建筑学是一个很长,很艰难的过程,最好还是能够到相关学校进行相关训练。原来就遇到一个学地理的,到学院来旁听,想转规划,然后前前后后来了一两年,最后还是觉得他在门外转,听了很多理论,但是基本上无法做设计。所以最好还是想好是否要来建筑学,这个里面大师灰常少,多的是加班、加班、加班和年复一年的快速生产。俗话说的好,年少不努力,老大做建筑;垂死病中惊坐起,那人还在加班画图中。
建筑工程要怎么学
我就是学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工程范围很广,学的方向也又很多方面,我学的是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我们这个专业也算是土木工程下面的一个分支。
自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自学考试开考以来,参加考试的单科累计数已达数万人次,这说明社会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也说明许多自学者对这个专业感兴趣。
编辑同志要我谈谈如何学好工民建专业,我感到有些惶恐,因为要在几千字的文章中,将一个专业几年的学习内容勾画出来,难免有挂一漏万之误,考虑到当前介绍学习方法以及谈如何复习某门课的文章较多,而介绍一个专业的总体情况的文章却不多。因此,想就我个人对这个专业的一些认识,做点简要地介绍,从而使参加自学的同志对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各门课间的关系有一个轮廓的了解和一个总体概念,能够更自觉地学好工民建专业。在未能入正题之前,我还要再次宣传这样一个观点,这就是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专业方面,要全面地权衡得失利弊,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不要赶浪头,更不要人云亦云,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环境和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因为方向确定以后,等到学习了一个阶段发现与自己的兴趣不符时,又已浪费了两三年的功夫,到时进退维谷,事倍而功半,当前社会上确有一股土建热,不少同志甚至家长对土建行业发生了兴趣。适应社会需要,正确选择出路,这本是好事,但是过份勉强,将会造成失误。
专业确定后,就要百折不回的去为之奋斗。学习本来就是件艰苦的事,要塑造成一个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不经过刻苦的学习与锻炼是不可能成功的,何况自学成才这条路又分外艰苦,但无数的例证告诉我们,世间无难事,任何学科,只要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方法对头。总是会成功的,土木工程也不例外。
下面是我以前上大学报这个专业前所了解到的一点资料,希望能给有所帮助!一、工业与民用建设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可以说自从人类脱离穴居野外的生活以来,就有了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在欧美各国称之为CivilEngineering,直译就是“民用工程”。解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设置专业,从庞大的土木工程总学科中,划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暖气通风工程等学科,设置了专业,工民建专业是其中专业面最宽应用最广的一个专业。
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中的结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对于房屋我们已司空见惯,也许有不少人从他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对一幢房屋的房间划分、朝向、采光、通风等提出中肯而合理的意见,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和理解到结构的合理与否,因为这已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识范围,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和工程结构方面的知识,至于近代的超高层建筑,复杂的工业厂房,各种高耸的塔架以及特殊的管、罐、储仓等,它们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就更为复杂了,所以说工民建专业有着相当深广的科学内容,至今也还存在广阔的科学领域,要我们去探索和开发。这里还要说明一下,许多人往往对工民建专业与建筑学专业混为一谈,其实这本来就是两个方向,各有自己的专业内容。
一般说来,有关房屋的造型,根据功能要求的布局以及平面、立面的装饰处理,是建筑师的工作范围,而有关房屋的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各种构件(如梁、柱)尺寸的最后确定及其加工,抗震问题以及施工等则是工民建专业出身的结构工程师、施工工程师的工作范围。由于建筑学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所以在国外有些学校,建筑学不属于工学院,而设于艺术学院中。这两个专业关系极为密切,彼此互为依存,特别是各种大型公共建筑,既对建筑艺术有很高的要求,使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又由于造型、空间、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与条件,结构必然很复杂,这就要求两种专业人员的紧密合作。二、组成工民建专业各门课的任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翻开自学考试的教学计划,即可初定它是由15门课组成的。
虽然这个自学考试的教学计划,由于它的特殊性,存在有不尽合理之处,但总的说来,它保留了正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精华,并且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除政治经济学做为必须掌握的社会科学外,其余诸课都是紧紧围绕着结构设计和施工这一培养目标而设立的。并且贯串着一条主线,就是力学——结构。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它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三大力学各有分工,学习的次序也不容颠倒,仅可以略有交叉。
结构又可分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钢结构,主要讲的是地面以上的结构设计理论,故称上部结构,而地基基础,则讲地面以下的结构的设计理论,故称下部结构。为了学好力学课和结构课,就必须要有数学的基础,所以高等数学又是力学、结构的共同基础,当前从事建筑结构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对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依赖于数学和力学,缺乏深厚的数学、力学基础,是难以解决现代化复杂结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测量、制图和建筑材料是土建技术人员必备的看家本领,处处用得到。通常说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一个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不能识图,不会绘图,那是大笑话,因为无论是力学的模式,结构的构造和加工以及最后的房屋施工,总离不开图纸,设计人员通过设计计算,最后用图纸的形式把设计的意图和数据表达出来,施工更是以图纸为依据。
不学好制图课,后面的房屋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也难学下去。建筑材料是为建筑结构与施工服务的,由于材料性质的不同才导致各种结构的不同设计理论,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就是以力学为其理论基础的,但由于材料性质的差异,设计计算方法就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如果传统的建筑材料有了新的突破,那必将导致设计方法和准则的全部革新。
房屋建筑学是讲房屋构造的,必须具备制图知识,最好在有了材料力学知识之后再学习。建筑施工课是讲如何根据图纸进行房屋施工,即如何将房屋建筑起来。不少人有一种错觉,认为现场施工,主要是个如何干的问题,可以不需要力学与结构知识。
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施工工程师必须懂得力学和结构,并且还要求有较丰富的知识面,这样他才有可能正确的处理技术问题和指挥施工。至于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课,则是讲述建筑中的经济问题和施工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管理的学科,过去的大专毕业生,往往缺乏经济观点和管理能力,在讲求建设速度与经济实效的时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系统学好工民建专业(二) 三、掌握房屋结构的特点,打好基础,学好专业各类房屋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初学者对于一般常见的房屋结构及其计算原理,我认为首先要掌握两大特点:1、一般的工业与民用房屋的上部结构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杆件连接起来的(这里暂且撇开薄壳、板、网结构),尤如小朋友搭积木那样。大家只要留神观察一下未完工的工业厂房,对这点就可明白了。
2、不包括房屋在内的各种建筑结构是不动的、不能动的,即使不得已时,也只允许有非常非常微小的移动或转动。第一个特点告诉我们,我们常见到的许多房屋属于杆件体系,所有荷载是由各种杆件(如述檩条、桁架梁、柱等)承担的,由上至下最终传到地基。至于居住房屋常见的砖混结构,只不过是用承重墙来代替柱子的功能而已。
同时它还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简单的直线条来代替真实的粗壮的梁、柱和桁条。并且我们总是将本来是立体的房屋,简化为平面来设计计算,因为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和许多困难,对于杆件体系在精度上的要求可以得到保证。此外,这也是我们在各门结构课中,总是先从单个基本构件(梁、柱等)设计入手的重要依据。第二个特点告诉我们必须牢记和掌握力的平衡问题。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不论是单个构件或是整个结构物,都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本专业不论是在三大力学课中还是各门结构课中,广泛地使用了�X=0,�Y=0,�M=0,三大平衡方程,它们的物理意义是:所有力在X轴方向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所有力对任意一点的力矩之和等于零。三者都是等于零,就是说没有任何的移动或转动,杆件或整个结构保持平衡状态,否则就不平衡,不平衡就要发生移动或转动,这是我们禁忌的,也是不允许的。
再就单个杆件来说,如果外力超过了它本身的内力(抗力),这就发生了不平衡,那就会导致杆件的失稳或破坏。平衡问题,对建筑结构来讲至关重要,必须牢记和掌握。前面讲过,三门力学课是建筑结构课的理论基础。�。
如何学好建筑专业
一旦选择了建筑专业,将会比其他专业吃更多的苦,花更多的精力。例如:在校期间,建筑专业、土木类专业通常比其他专业的课时多、课程难,建筑专业土木类专业男女比例一般都是十几比1,也许别的专业的同学在谈恋爱花前月下,你却在宿舍画图、在图书馆做结构力学计算题。
深入工地一线,确实也比较辛苦,整日风吹日晒,别的专业的同学在办公室吹空调,你却在施工一线与工人为伍。
毕业以后,根据选择的单位不同,从事的方向不同,陆陆续续可以考注册二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建筑师、监理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土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每一本证都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当然想顺利通过也得下一番苦功夫。
应该如何学习建筑学
建筑学越来越不像一门学科,而是一门心境和温暖的来源。比如798项目思考的是艺术家逃亡的真正意义在于政策,而建筑能挽回的机会其实只是创造空间,怎么让这两种矛盾解决建筑学带来的人文素养,开始拥有逻辑严谨的推导能力,也拥有照顾环境的保护意识,无论是构造还是材质,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比如我还参加了一个绿建比赛,设计过最创新的构造了。
大一的时候,建筑学只是艺术和玄学,努力突破想象去感受什么是空间,当时会画画和丰富的空间就是建筑学的全部了。
大二的时候,开始思考建筑功能和类型创新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那时候很在乎手绘渲染图感觉,设计的手法,比如如何创造庭院氛围,如何表达一种胡同生活氛围并如何从胡同空间提取原型。大三的时候,初步开始接触机绘,那时候开始研究、注重分析图的意义,设计的一步步推导逻辑,简单来说以前的设计是觉得空间很好,建筑带来什么什么什么样的体验,而推导意义在于,如何证明空间的优势是适合这个建筑的,以此用很多方式去证明此概念是有意义的。会解决场地上问题,这个时候的调研还是比较浅显,因为在学校的确教学资源有限,开始深度的思考。大四的时候,思考设计的概念该如何切入,该如何精准的表达,而每一张图对于我的设计表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一切的设计都开始由繁入简,以前想的会很空洞很多,会想要一个怎样的空间,这个空间多么好,表现出来多么优秀有潜质,但概念是很浅薄的,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过这个建筑到底需要什么。
建筑的意义的变化,如场地关系,让建筑融入场地,和周边场所的关系,从氛围材质构造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