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有哪几种方案
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方案分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基本形式:1、采用天沟外排水方式,在屋面不设雨水斗,排水安全可靠,不会因施工不善造成屋面漏水或检查井冒水,且节省管材,施工简便,有利于厂房内空间利用,也可减小厂区雨水管道的埋深。2、内排水常用于多跨工业厂房,及屋面设天沟有困难的壳形屋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的厂房。
建筑立面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大屋面建筑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不允许在外墙设置雨水立管时,也应考虑采用内排水形式。
扩展资料檐沟外排水一般用于居住建筑,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而天沟外排水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特别是多跨度的厂房屋面,多采用天沟外排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统的排水能力大于多斗系统。
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80% 。
屋面的排水方式有哪些
屋顶排水方式:1、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屋面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外墙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影响到外墙的坚固耐久性,并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
无组织排水方式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高度较高的建筑。
2、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不妨碍人行交通、不易溅湿墙面的优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与无组织排水相比,其构造较复杂,造价相对较高。(1)外排水:常用外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檐沟外排水、女儿墙檐沟外排水三种。
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外排水方案,因为有组织排水构造较复杂,极易造成渗漏。在一般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和檐沟外排水两种。(2)内排水:水落管位于外墙内侧。
多跨房屋的中间跨为简化构造,以及考虑高层建筑的外立面美观和寒冷地区防止水落管冰冻堵塞等情况时,可采用内排水方式。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都是哪些
给排水系统是任何建筑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和消防水系统,这几个系统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
由于消防水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密切,国家技术规范规定消防给水应由消防系统统一控制管理,因此,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生活给水系统主要是对给水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监控与控制,保证系统的运行参数满足建筑的供水要求以及供水系统的安全。
民用建筑室内给水立管和排水立管可以一起并排敷设吗
民用建筑室内给水立管和排水立管不可以一起并排敷设。生活给水引入管和污水排出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 0 0 9 年版)2 . 6 . 2 2 明敷管道在排列时, 给水管应在冷冻水管、排水管的上面; 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当金属管道共用一个支架敷设时(冷冻管、热水管、蒸汽管均须有符合要求的保温措施) ,管外壁(或保温层外壁) 距墙面宜不小于0 . 1 m , 距梁、柱可减少至0 . 0 5 m ; 而管道外壁(或保温层外壁) 之间的最小距离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DN 小于等于3 2 m m 时, 不小于0 . 1 m ; DN 大于3 2 m m 时, 不小于0.1 5 m 。管道上阀门不宜并列安装, 应尽量错开位置, 若必须并列安装时, 管道外壁最小净距: DN 小于5 0 m m ,不宜小于0.2 5 m m ; D N = 5 0 ~ 15 0 m m , 不宜小于0 .3 0 m 。
建筑给排水分类以及工作原理图示
建筑给排水分类:1, 生活给水系统:供给人们生活用水的系统,水量、水压应满足要求,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 生产给水系统:供给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用水及冷却、产品和原料洗涤等用水,其水质、水压、水量因产品种类、生产工艺不同而不同。
3, 消防给水系统:一般是专用的给水系统,其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必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