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设绿色低碳社区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在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推动组团式发展,加强生态廊道建设,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加强既有建筑拆除管理。
二是建设绿色低碳社区,加强完整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建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是哪些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此次《标准》的修订将原来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大指标体系,更新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
此外,在重新设定评价阶段、新增绿色建筑等级、分层设置等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开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3年后厦门4成新房为环保绿色建筑到2015年,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
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应渐进 投资回报期10年绿色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济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
什么是绿色建筑“绿”在哪儿
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等级管理,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级、一 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个等级。
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进行建设;超高层、超限高层建筑应当按照三星级等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民用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绿色建筑“绿”在哪里鼓励新建民用建筑采用下列绿色建筑技术:(一)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技术;(二)建筑信息模型和其他信息化技术;(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四)建筑遮阳、高性能外墙保温和高性能门窗技术;(五)雨水和再生水利用技术;(六)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八)其他绿色建筑技术。新建绿色建筑应当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 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应当采用节水设施、安装节水器具,景观用水、绿化 用水、道路冲洗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2019年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亮点解读
4月25日,省人大法制委、环资委和省建设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浙江省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推进“两美”浙江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筑绿屋、谋发展 浙江走在前列 在《条例》中,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按技术应用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杭州低碳科技馆是一座以倡导绿色生活为使命的公共建筑。这是中国第一座获得国家绿色三星认证的科技馆,也是浙江绿色建筑的示范建筑之一。
为保证参观者的舒适,科技馆在设计之初,就有意设置了通风廊道,引导自然通风,同时墙体采用“三明治”保温结构,玻璃幕墙也是保温隔热的中空玻璃,最大限度减少空调能耗。空调系统因为无需冷却塔,每天可节水193吨。比如采光,这里安装了40多套采集自然光照明的导光筒,全年节电近2万千瓦时。
再比如用水,馆外的人工湿地景观,也是收集雨水的水质处理池,这里的水用于景观、绿化和冲厕。 经测算,相对于传统建筑,目前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65%,而建造成本只增加1%左右,还能改善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同时,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而且节约使用成本。
有人算过一笔账:以一栋建筑使用寿命50年计算,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长期使用的能源费用可以节约4.5万元至9.2万元。 但是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只体现在建筑物上。“这是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从规划设计一直到建设、使用,直至最后的拆除。
”杭州低碳科技馆馆长吉京杭说。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累计实施绿色建筑5782项,建筑面积2.7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绿色建筑实施总量的20%,浙江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新引擎、绿动能促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浙江省支柱产业之一,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6.1%,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已达12%。 在欧美国家纷纷将绿色建筑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浙江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推动相关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引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建筑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条例》要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全省总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住宅全装修的实施范围要逐年扩大,到‘十三五’末全省城镇新建多、高层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省建设厅负责人说。 “高品质的建筑也会带动建材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绿色建筑不仅指建筑过程,还强调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管理、运营,这之中还会延伸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其产业链也会拉长。 ★保民生、促环保《条例》亮点不少 《条例》从绿色建筑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方面作出规定。 《条例》中的一大民生亮点,是建立全装修成品住宅推广机制。《条例》明确,新建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进行建设,并鼓励其他居住建筑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进行建设,推行以菜单式装修等方式一次装修到位,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亮点之二是建立了分类递进与分区递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实施机制。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普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又对其中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提出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授权市、县政府通过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等级。
“按照强制性标准推进,浙江是全国首个这样做的省份。”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 亮点之三是建立了既有建筑能耗监管与改造制度。
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建成了浙江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实现了556幢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实时上传,还组织 浙江大学 等7所高校开展了国家节约型校园用能监管平台建设。 根据《条例》,省经信等有关部门已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县级以上政府的能源监察机构,还将重点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节能监察。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公共建筑实行惩罚性电价政策,实现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既有高耗能公共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目的。
亮点之四是《条例》规定了一批扶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和不动产登记的建筑面积;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能的建设单位,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请项目资金补助;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的,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规定,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
住建部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有哪些新规
近日,住建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要加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而且在《建筑法》中也要加入“绿色”元素,那么关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到底有哪些新规一.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60%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
二.加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域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 管理程序。提醒各位同行,全面执行也意味着如果不按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进行 设计和 施工,很可能连进入市场的机会都没有!三.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将上升为法律制度结合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修订,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前瞻性 研究,评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效果,适时启动条例修订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立法工作。四.财政、土地等支持 政策力度加大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新。
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会同相关部门,将满足条件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吉工家觉得,无论是立法强制执行,还是大开“绿色通道”,政府的传达的信号都很明确,绿色建筑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企业来说,顺应绿色潮流就是顺应建筑业的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