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有哪些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封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
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 :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屋顶形式有哪些分类说明解释
虽然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屋顶的形式并不是很多,往往包括平顶的或者是尖顶这两种形式,但是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的屋顶形式还是比较多的,具体可以参考下文所说,或者我们也可以结合身边可以发掘出来的建筑,配合实际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接下来不妨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关于现代建筑屋顶的几种主要形式吧,它们外形变化多端,但是总体来言都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 一、屋顶的形式按所使用的材料,屋顶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屋顶、瓦屋顶、金属屋顶、玻璃屋顶等;按 屋顶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及其他形式的屋顶(悬索屋顶、薄亮 屋顶、拱屋顶、折板屋顶等)。
1.平屋顶平屋顶易于协调统一建筑与结构的关系,较为经济合理,因而是广泛采用的一种屋顶形式。
平屋顶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结构。为满足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屋顶构造具有多种材料叠合、多层次做法的特点。平屋顶也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一般把坡度在2%-5%的屋顶称为平屋顶。2.坡屋顶坡屋顶是我国的传统屋顶形式,广泛应用于民居等建筑。
现代的某些公共建筑考虑景 观环境或建筑风格的要求也常采用坡屋顶。坡屋顶的常见形式有:单坡、双坡屋顶,硬山及悬山屋顶,四坡歇山及庞殿屋顶,圆形或多角形攒尖屋顶等。坡屋顶的屋面防水材料多为瓦材,坡度一般可为10 %-100 % ,一般10%-20%多用 于金属板材屋面, 20%以上多用于平瓦及油毡瓦屋面。
3.其他形式的屋顶民用建筑有时也采用曲面或折面等其他形状特殊的屋顶,如拱屋顶、折板屋顶、薄壳 屋顶、绗架屋顶、悬索屋顶、网架屋顶等。 二、屋顶的设计要求 防水要求作为围护结构,屋顶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止渗漏,因而屋顶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防水问题。一般通过采用不透水的屋面材料及合理的构造处理来达到防水的目的,同时也需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将屋面积水迅速排掉,以减少渗漏的可能。
因而,一般屋面都需做一定的排水坡度。屋顶的防水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涉及建筑及结构的形式、防水材料、屋顶坡度、屋面构造处理等问题,需综合加以考虑。设计中应遵循"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国现行的《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及防水耐久年限等,将屋面防水划分为4个等级,各等级均有不同的设防要求。上文为大家说明的是关于现代建筑屋顶中的几种主要形式,由此可以得知,虽然我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非常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很是丰富,但是总体现代看来基本上都是以几种基础的样式为主的,那么上文所述就是小编从专业人士入手进行的分析了,除此之外,我们还举例了相关方面的图文介绍、说明文字,有兴趣了解或者想要借此学习以便于提供灵感的朋友,不妨结合这部分文字参考实际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相信可以收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楼屋顶样式有哪些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主要有:庑殿式、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 盝顶、 卷棚顶。庑殿式,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
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 最高级的屋顶样式。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
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
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
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古建坡屋顶高度一般多少
常用的坡屋面的坡度一般采用四分水,也可用五分水或四分半水,屋面尽量采用山墙到顶做法。 比如要是双坡屋顶,前后进深是12米,对半分是6米,采用四分水,屋脊到屋面的建筑高度就可以定为2.4米,这是个大概计算,还要考虑是否做夹层,是否上人,是否做造型,怎么才美观等因素。
古建筑房顶有哪几种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不仅样式多,而且组成部分也有好几种,主要有屋面、屋脊等部分组成,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 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 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 的封火山墙。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承托。因其桁(檩)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盝 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盔 顶 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圆劵顶 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平 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单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中国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十字脊背顶 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卷棚悬山顶 卷棚式屋顶可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棋盘心屋顶 是将屋面的中间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勾连搭灰背顶 勾连搭顶中使用灰背,大多是局部形式,并且大多是用在两个相互搭连的屋顶间的部分,也就是天沟处。当然也有同时在外侧两屋面上做棋盘心的形状。盝顶灰背顶 在中心平顶部分使用灰背做法,与四面铺瓦的屋面形成一种对比,让建筑的形式更富有变化,更有趣味。实例:重檐庑殿式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顶——午门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年门单檐庑殿顶——皇乾殿单檐庑殿顶——斋宫单檐庑殿顶——华严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天安门重檐歇山顶——嘉峪关重檐歇山顶——山海关单檐歇山顶——智化寺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悬山顶硬山顶——广智院一角重檐攒尖顶——祈年殿重檐攒尖顶——丽江黑龙潭公园八角攒尖顶——郭如亭攒尖顶——故宫中和殿盔顶——岳阳楼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卷棚歇山顶——杭州楼外楼三卷勾连搭顶——北京一角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 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 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 的封火山墙。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承托。因其桁(檩)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盝 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
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盔 顶 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
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
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圆劵顶 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