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已超90%,这对环境有哪些益处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绿色城市重要任务之一。绿色建筑是改善城市人们居住环境,促进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改善绿色建筑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对环境的好处主要表现在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四个方面。
另外绿色建筑的最大特征就是节能环保和舒适宜居,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我国的电力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存在地区供应不均衡的局面。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减少室内外的能量转换。
此外绿色建筑的围护架构也可以减少室内外的热量损耗。在使用供暖和供冷设备的时候,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
城市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的,集约化使用土地对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规划土地,控制施工用地,优化城市的土地配置。让更多的土地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水资源的优化使用,控制水的使用量,提升水的使用效率。
这样就可以做到污水减排,对环境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绿色建筑材料指的是材料无污染,无毒害,无放射等。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环保材料,不但可以做到节能环保,而且这些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不会污染环境。
房屋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减少对材料的使用,偏向于使用边角料。同时绿色建筑还采用了隔音和降噪措施,室内噪音也会大大的降低,降低了噪音污染。绿色建筑的推广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国家对省会城市和地级县市都有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要求。它的评价标准包括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节能措施,建筑材料,施工管理,运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所以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科学的和客观的。人们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省钱和舒适。
七部门联合发文: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24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同时公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要求,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方案》指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资金支持。
各地要积极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政策环境,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推进创建工作。
到2022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0%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住建部等七部门日前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推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设计。
制修订相关标准,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提高建筑建设底线控制水平。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推动各地绿色建筑立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鼓励各地制定更高要求的绿色建筑强制性规范。完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制度。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等相关规定,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级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地市级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分别授予三星、二星、一星绿色建筑标识。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审查、公示制度,统一全国认定标准和标识式样。建立标识撤销机制,对弄虚作假行为给予限期整改或直接撤销标识处理。
建立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平台,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建筑能效水效水平。结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与合同节水管理,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提高住宅健康性能。
结合疫情防控和各地实际,完善实施住宅相关标准,提高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提升建筑视觉和心理舒适性。推动一批住宅健康性能示范项目,强化住宅健康性能设计要求,严格竣工验收管理,推动绿色健康技术应用。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
编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常用构件尺寸指南,强化设计要求,规范构件选型,提高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水平。推动装配式装修。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提升建造水平。推动绿色建材应用。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指导各地制定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政策措施,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打造一批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加强技术研发推广。
加强绿色建筑科技研发,建立部省科技成果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和绿色建筑创新奖,推动绿色建筑新技术应用。
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制定《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向购房人提供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引导绿色住宅开发建设单位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鼓励各地将住宅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纳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