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一套样板间或许能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业内人士表示,楼市发展初期,购房者对居住健康并不关心,选房时更关注地段、户型和价格。随着市场成熟和大环境变化,户型、外立面等方面的设计技术日益完善,加上购房者对居住健康的诉求逐渐强烈,健康住宅成为企业突围市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
绿色建筑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一套样板间或许能给出比较清晰的答案。
手持一本绿色建筑之旅的《通行护照》,走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搭建的SI体系百年住宅样板间,记者惊喜地发现,原本普通购房者不明就里的住宅瞬间变得一目了然,参观者既可以看到架空地板层下管道的走向,也可以知晓贴面墙内材料如何安放,地板采暖、坐式淋浴、集成家居等部品统统鲜活地展现在眼前,让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绿色建筑。
“其实,绿色建筑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都可以算作绿色建筑。”在3月24日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众多嘉宾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绿建战略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已成为我国能耗最高的行业之一,并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大幅增长。而在全球,到2050年,将有超过一半的能耗来自建筑。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强调,“我国今后十年内可以承受的建筑运行总能耗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20%,考虑到目前建筑总量的持续飞速增长,能否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将是严峻的挑战。”
本届绿博会即以“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助推新型城镇化”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国和国内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大数据时代下的绿色建筑新发展等多领域议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业内人士表示,楼市发展初期,购房者对居住健康并不关心,选房时更关注地段、户型和价格。随着市场成熟和大环境变化,户型、外立面等方面的设计技术日益完善,加上购房者对居住健康的诉求逐渐强烈,健康住宅成为企业突围市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
对此,方兴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怀文认为,新常态下,“发展绿色建筑才能赢得房地产的白银时代,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方兴将以绿色健康作为建筑的基本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构市场的品质定义,让绿色赋予新的品质内涵;同时,坚持绿色建筑市场化,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精细化的设计,实现低碳高效的运营管理,走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在谈到方兴地产绿金战略未来发展时,方兴地产有限公司总裁李从瑞称,2015年,他们将引导客户绿色需求,深挖绿建市场价值,进一步提出“金茂绿色住宅2.0”版本,在居住的舒适度方面做出更大的提升。同时,方兴还将做实际运行实效分析,建立企业能耗监测系统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对所开发的公共建筑和科技住宅的能耗进行统计和监测。未来方兴将积极创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由绿色建筑升级为综合绿色服务,打造配套多为、便捷无忧的低碳社区,从建筑到生活实现全方位的绿色智慧理念。
大数据助力绿建起飞
近年来,绿色建筑在国内已得到长足发展。2014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超过40亿元,今年的目标则是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以上。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倍增于去年,将给新常态下的房地产企业带来大量转型发展的机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欠缺大数据搜集和分析,迫切需要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支撑。
“一个三星级的绿色建筑中,每平方米究竟容纳多少人工作、生活?”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宏儒说:“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遗漏了重要的人均指标。不考虑人均指标,再高效的建筑也会有浪费。”
在分析绿色建筑中的“大数据”应用时,方兴地产产品管理中心绿色研发部相关负责人举例称,方兴地产正在对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凯晨世贸中心改造能耗管理系统,包括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平台,完成后将彻底改变以往人工抄表监测带来的信息滞后、误差大等弊病,取而代之的是集成化和数据化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平台,操作人员可在操控室内收集和监测水电气暖的海量数据,并分析其运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即可通过实时控制平台在网上实现即时优化调节,从而在最优程度配置大厦资源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以写字楼冷水机组为例,实时控制平台可以根据当日气温情况调节机组供暖制冷量,从而实现整个大厦的节能减排。
除了旧写字楼改造外,方兴还将“大数据”的理念应用在新开发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在其打造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项目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项目的设计中,方兴使用了国际领先的BIM系统。方兴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将极大提高设计的科学性,节约设计时间、提高建筑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BIM系统将数据、建造信息、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得以保存,并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公众感知绿色标准是推广绿色建筑的核心工作。中国尚需建立一个站在百姓立场、通过大数据让公众可自我衡量、感知绿色的标准,这个标准无需行业制定和机构证明,可与政府规范并行推行。相当于百姓自带‘实时监测仪’,倒逼开发商推行绿色节能建筑。”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