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粉、梅红。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上色一般就是用红黄粉梅红几种颜色。
初现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以来,花卉纹样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元、明、清三代花卉纹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纹,装饰在瓶、碗、盘、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什么,什么,什么等物体上
纹饰自古是人类美化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高端奢侈品、艺术品、收藏品…中更是将纹饰描绘刻画的淋漓尽致。
作为家庭的陈设和使用的重要物品,茶道器具也是如此,人们除了重视其质地和造型外,更是倾向于从其工艺上去品味,因此,凡是上档次的作品无不在錾刻纹饰上下工夫。
王正书先生在《明清家具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古代家具上的装饰纹样,其用意可归纳为一句话,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所被利用的吉祥物必然是人们追求吉祥观念的物化表现。
这种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取物之声韵,二是取物之形状,三是取物之属性,四是取物之意蕴。”今天就简单介绍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梅花纹--高风亮节
自古以来,梅花纹是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寓意纹样之一。梅是花中寿星,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
梅花纹的含义:梅瓣为五,民间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
纯银雕金书签(铁壶之家在售)
梅花纹饰涵义在宋代丰富了起来,不光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流传开来,开始具有祈盼幸福生活的吉祥寓意,进一步生活化了,并开始出现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
元明清时期是吉祥纹样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出现大量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梅花纹饰涵义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鹤首本色松竹梅金彩汤沸局部细节(90765)
兰花纹--淡泊高雅
兰花纹,一种中国古典传统寓意纹样。兰花纹的含义: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兰花纹,寓意淡泊高雅的精神。
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纯银雕金书签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本草经》:“兰草主杀虫毒,辟不祥,久服轻身不老。”
《楚辞》:“级秋兰以为佩。”古人认为:“德芬芳者佩兰,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故而古人以幽谷兰喻隐逸之君子。
纯银雕金书签12枚
竹纹--清高而有节
竹纹,又称竹子纹,为我国喜闻乐见的寓意纹样之一。竹纹是自宋代以后常见的瓷器装饰植物纹样。
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通常与梅、松组成岁寒三友纹饰。竹历寒冬而枝叶不凋,故岁寒三友,竹居其一。
鹤首本色松竹梅金彩纯银汤沸(90765)
《竹谱》:“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埠雅》:“竹,物之有筋节者也。”《尔雅》:“东南之美者,都会稍之竹箭焉”。竹滋生易、成长快。古人因喻子孙众多。
同时,竹临霜不凋,四季常绿。以其拔节向上,虚心有节,而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古俗点燃爆竹陈旧迎新,因而又被赋以竹报平安的象征。竹,与“祝”同音,又有吉祥祝福的寓意。
【段六一】 菊花飘香银壶(50888)
菊纹—不拘与傲骨
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其草多鹅”。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朱孺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
菊花飘香银壶使用及细节
菊花纹饰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地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明初菊花纹用得较多。明后期多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
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清代的菊花亦有画者,但无多少特征。现在器物设计制作中,菊花纹仍然得到了大量应用。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以上就是关于花卉纹样一般用几个色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