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法,就说明有问题
手上的缠丝,腿上的缠丝和身上的缠丝怎么练?缠丝劲不是分开练得。应该说劲也不是说分开练得,老人们都说,恩,你得住个 “劲”。没有说,你手上有缠丝劲,腿上还没有,如果这样说,就是很含蓄地否认你,实际说你没有得住这个劲。
咱们先分析啥是劲?然后再分析啥是缠丝劲,再谈咋练,好吧。
劲和力的区别是啥?
力分大和小,劲分整和散。
力来自于肌肉,劲发自于筋骨。
力是局部的,劲是结构性的。
力都是直的,劲都是弧形,(才)可以回转。
大家都知道,用劲而不用力,练活劲不练死力。因为从这个方面讲劲和力是相互排斥的,筋骨带精神-紧,肌肉放松,就是筋肉分离。明白了这点,就具备了练劲的前提。
劲是结构性的,咋解释那?还是要举实例,讲一大堆原理,不给你个模子,还是纸上谈兵。
劲分为几类,(由简到繁-由基础到高级)
线型:
抽丝劲-缠丝劲-螺旋劲
片型:
螺旋劲-鞭子劲-弹抖劲-崩炸劲
立体
崩炸劲-弧形劲-圆形劲-混元劲
好,前面我们基本树立劲的概念,现在讲讲劲的练法,得法。
咋练那?咋得“劲”?
劲的源头从外家看在腰(其实是偏向臀胯),内家讲丹田。
发于手,要源于腰(丹田);发于脚,要源于腰(丹田),等等。(老话说的好:“。。。诸病,比于腰腿求之。。。”)
这时候,我们引入劲路的概念,劲咋走的?
老话:“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关)节贯通,(向下一样)”
咋催?
旋、转
手和臂内旋、外旋,肩和腰内旋、外旋、胯和大腿内旋、外旋,小腿和脚内旋、外旋。平时没事的时候,旋肩转跨,摩肩擦踵,多练练。手内外旋转要到位。外旋要小指翻天-小指指向天,内旋要掌心朝天。
注:翻天是小指指向天的过程,描述了到翻天的劲路。很多人看拳谱老想邪乎,呵呵。
好,现在正式谈缠丝劲的练法。
先站着练!
先自丹田发动,扭腰-转跨向左,
左缠丝至极致(像麻花一样缠到极致),阐开就会自然胯右转开始右缠丝,如此左右循环。前后也一样,试一下,练练,悟一下。别急着往下看。
注:到极致,是为了伸筋拔骨,揉搓内脏,所以要慢一点。切记,切记!!!!
腰的缠丝有了,自然会带动肩,左缠丝,左肩外旋,右肩内旋,臂手同样。
腿脚缠丝做到极致就是坐盘,身体转180度,到极致,复杂了,说起来太累。
然后再走着练。练协调性。
等左右手,左右肩,合住了,再练练拳
另外,说点心得,心得啊。
脑子里想透,待有空间想象能力,睡觉前脑子里想一遍拳。再聊QQ:52545460
太极拳之缠丝劲
两腿膝盖同时划圆,都是内放外收,左放则右收,右放则左收。身体自然放松,膝盖不超过脚尖,慢慢来,身体随动作会做8字运动,这就是裆部缠丝的最简单要求。
之后再加入云手动作配合裆部缠丝,就是最简单的缠丝练习了。
缠丝是陈氏太极拳的最基本练习之一,可惜在网上找不到视频。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没有10年以上的练习,是很难真正体会到缠丝劲的深刻内容的,必须先从膝关节开始缠``至手``指`等等/
讲句实在话,视频上的缠丝确实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在现实中四大金刚的练习确实动作跟视频上不一样.
至于藏私,是会有一些,但是如果悟性高,练出真功夫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张东武,就是外姓人,但是他练的就是非常的好.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下面我整理了,欢迎阅读。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白长。”陈式太极拳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1.缠丝劲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通过太极拳放松性的缠绕螺旋运动,可使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单位体积内细胞核数目增多,关节软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强,这就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加大了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柔韧性较好。
螺旋式的缠绕螺旋运动,通过反复拧转绞动,使全身各部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纤维拉长到一般运动难以达到的长度。锻炼日久,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毛细血管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都增加。因而经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面板会逐渐变得细腻光泽,肌肉弹性好,健美有力。过瘦、过胖的人练习陈式太极拳都有明显的矫正效果。
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气血都在周流回圈,如果血液有停滞现象,人就会生病。气血在人体走的不是直线,随筋脉走的是曲线。练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循经络沿曲线旋转,它能引导气血周流,促进气血回圈,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正是水流不腐,户枢不蠢的意思。
缠丝螺旋运动还有助于肠胃有序的蠕动,改善肠胃的血液回圈,消化酶分泌增多,使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更顺利。所以有助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及溃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另一方面,健身法以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效果。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强壮和坚固,在抗折.抗弯、抗压和抗扭转方面的效能都有了提高。
2.缠丝劲在技击自卫方面的作用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言论:“浑身俱是缠劲,随动而发,皆发于内,人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胳膊劲由心发,行于肩,过肘,至指,此时顺缠法。由骨至肌肤,由肩至指,出劲也。由指至肩倒逆缠法,所谓人劲者,引之而来,使敌近于我也,”
由以上两段拳论教导,太极拳通过刻苦认真练习,得到中气阶段,养为浩然之气,内气充盈饱满,在太极圆转规律的前提下,任何外来侵力均难以侵入。如果没有旋转,力与力相碰,就会产生“顶抗”现象,正如现今比赛场上常出现的“顶牛”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运用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因为螺旋的曲率半径是变化的任何外力压在螺旋体上,都能很自然地将压力因旋转落空而被化去。
陈式太极拳螺旋缠丝的运动方式,也是力学的向心力。离心力的具体运用。陈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在内气充盈的基础上,结合技击用法明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受到外来侵力的冲撞时,用不失硼劲的“旋贯力”将力点化解,若其余力未尽.再加力相助,使其扑空换倒?若对方感到力点被化,随即抽回时,就要马上转劲跟上加力,打其回劲,使对方跌出。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击出之法。另一种是进击时的旋转“穿透力”。就是借机发人时.将周身之力集中一点,快速旋转加力,如子弹离开枪膛的来福线,有穿透之威力。其三就是“化解力”。在被人擒拿控制口中顺其劲别螺旋缠绕,避实就虚,无孔不入,将对方劲力化解,并能顺劲制于人。
以上就是关于太极拳里的缠丝劲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