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林木引种是什么?
   https://www.fobmy.com 2023-11-30 23:39:0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introduction of exotic trees)(沈熙环)将外区优良树种引入本区,通过试验,择其优良者加以繁殖推广的工作。每个树种在自然条件下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当栽植到

(introduction of exotic trees)

(沈熙环)

将外区优良树种引入本区,通过试验,择其优良者加以繁殖推广的工作。每个树种在自然条件下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当栽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称为外来树种。从国内外引进有价值的树种,对于丰富树种资源,提高木材产量,提供新的林副产品,发挥森林保护自然和美化环境等都有很大的意义。

英国引种工作开展较早,9世纪已引入许多外来树种。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都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较大规模的引种。现在辐射松、花旗松、锡加云杉、桉树等已在许多国家广泛栽植,成为重要用材树种。原产中国的水杉、银杏等也为不少国家引栽。

中国在20世纪初前后引进桉树、刺槐、三叶橡胶;30年代引进加勒比松、湿地松、火炬松等;1949年后,林木引种发展迅速。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的桉树在南方各省大量栽种,成为重要的用材、薪炭和绿化树种。原产澳大利亚、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木麻黄,在中国南起北部湾、北至浙江温州这一漫长的海岸线上,生长茁壮。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引种的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生长快,干形好。欧美杨(欧洲黑杨与美洲黑杨的杂种)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北东南部、长江下游江淮、江汉地区得到了大量的推广,成为重要的造林树种。刺槐原产美国东部阿帕拉契亚山区等地,现在已广泛栽植于华北、东北中部以南、西南、西北东南部、华东等地,成为这些地区水土保持、固沙造林、“四旁”绿化和薪炭林重要树种。此外,经济树种中的橡胶、油棕、咖啡、金鸡纳、油橄榄等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表现较好。与此同时,中国的不少优良树种在国内也得到推广。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及呼伦贝尔等地的乡土树种,现在辽宁章古台、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榆林等地都有引种,生长良好,很可能成为这一干旱地区的重要固沙造林和荒山造林树种。再如水杉、泡桐等树种的栽种区现已扩展到北京和山西等地。

引种的可能性

一个树种的自然分布范围,是和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和传播条件密切相关的。南北半球树种很不一样。松科树种,包括松、云杉、冷杉、黄杉、落叶松、金钱松、铁杉、雪松、油杉、银杉等各属,在北半球分布广泛,是许多地区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松属中除南亚松稍稍跨越赤道,到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以外,其他树种在南半球没有自然分布。但是,针叶树中南洋杉科的南洋杉和贝壳杉两属中,除个别种稍稍北跨赤道,到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半岛外,都分布在南半球。引种实践证明,原产北半球的多种松树引栽到南半球后,完全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茂盛。这表明一些树种不能超越现有分布区,很可能是受海洋、山岭阻隔的结果。在一些地区没有某些树种分布,也可能是历史上气候变迁的结果。如水杉,现在的自然分布区仅局限于中国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接的狭窄地带。但据化石分析,水杉在白垩纪曾广泛分布于北美、西欧、格陵兰、苏联西伯利亚、日本等地,可是在冰期这些地区的水杉被灭绝了。1945年中国发现水杉后,曾分送给一些国家。现在亚洲、美洲、欧洲不少国家引种的水杉生长正常,有的已结实。

引种的主要依据

树木种类繁多,经济性状和社会效益各异,生态习性也各不相同,在引种时要有一定依据。①根据引种目的,即引种地区对树种的要求,了解外来树种在原产地的表现,作初步筛选。引种实践表明,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在新地区的性状表现都是和原产地相似的。②要考虑外来树种适应新环境的可能性。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一个轮伐期,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生长环境又不易人为控制。所以原产地和新地区生态因子的剖析,特别是气候因素的剖析是重要的。1906年德国林学家马依耳(H.Mayr),提出了气候相似论,认为引栽地和原产地气候条件必须相似,引种才能成功。但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不可能存在条件完全一致的地区。同时,许多引种试验表明,分布区大致相同的树种,有时引种后的表现却很不一样:有的适应性强,能在大范围内推广;有的却只能局限于小范围内栽种。挑选的外来树种,能否在新地区生长推广,需有引种试验来检证。

引种应考虑的主要生态因子

①温度:尤其是低温和绝对低温,往往是一个树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林木引种中,对几年甚至几十年难遇的低温以及低温持续期也应考虑。高温和绝对高温对林木的损害没有低温显著,但高温配合干旱却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此外,季节交替特点也往往是北树南移受害的原因之一。②降水:是决定引栽外来树种成败的重要因子之一。雨量的季节分配类型,称为雨型,与引种关系密切。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属夏雨型,引种地中海地区和美国西海岸冬雨型树种,如油橄榄、海岸松、辐射松等很少成功,而引进夏雨型的加勒比松、湿地松等生长良好。③光:日照长度和光的性质随着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到植物生长和发育。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昼夜比例的交替,即所谓光周期。对多年生高大树木来说,除发育大周期外,每年还有越冬问题,所以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比一年生植物要复杂。例如南树北移时,生长季节内日照延长,使生长期延长,影响封顶,妨碍组织木质化和入冬前保护物质的转化,降低了抗寒性。而当北树南移时,日照长度变短,促使提早封顶,缩短生长期,影响树木正常的生理活动,有时会引起二次生长。④土壤:土壤化学特性、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深刻影响到树木生长。其中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对引种成败有决定性作用。柳科、藜科、蒺藜科及部分蓼科为喜盐植物。榆、柳、刺槐、紫穗槐等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适宜在中性和酸性土上生长。土壤结构与土壤通气、排水性有关。松等多数树种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毛白杨、泡桐等不仅要求排水良好,还需土层深厚。但落羽杉、池杉、水杉等适宜在水湿地上生长,特别是池杉极耐水湿。⑤病虫害:它的发生发展,涉及病原、寄主、环境三者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影响,有的病虫害在原产地就已存在,但并不构成重要威胁,当在新环境条件下却成了严重危害因素;有的是新地区的病虫害找到了更适于侵染的新寄主,使外来树种不能占有新的领地。松、赤杨和豆科一些种的根部组织与菌类共生,成为树木正常生长的必要生物条件,在引种中对此也应有所考虑。

引种措施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不需要特殊的栽培、保护措施,能够正常地生长和发育;提供的产品数量和品质能达到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为保证引种成功,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引种必须坚持长期试验、逐步推广的原则。一个树种在生产中推广是长期引种试验工作的结果。如果不经过试验就在生产中推广,势必要冒风险,有时会遭到重大损失,浪费人力物力。一个外来树种不经过几个世代的长期自然考验,也很难说引种已完全成功。为兼顾试验和生产的需要,在经几轮试验后初步确认有希望发展的外来树种,可逐步扩大试验面积,向生产推广过渡。②要重视引进外来树种的种内差异。过去引种时由于忽视树种种内的变异,往往达不到引种的最佳效果。同一外来树种中不同种源在生长和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没有种源选择,便不可能有效地引种,这是引种工作中的一条重要经验。③在同一地区中要选多种立地条件作试验。不同的地形和坡向会造成温度、土壤湿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对引种成败有重要影响。适地适树(见树种选择)对引种外来树种同样是适用的。④加强引进种苗的检疫工作。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树种,一定要严格按照种子检疫制度,做好检疫工作,严防带进检疫对象。对引进已受检疫对象感染的树种,或从感染地区引种时,工作宜特别审慎。⑤采取最适于外来树种的栽培措施。如南树北移时,施肥宜在每年生长早期,后期不宜施肥和灌溉,对1~2年生的南方树苗,冬季可设置风障或埋土;北树南移,夏季宜设置荫棚,对杉类宜接共生菌等。

参考书目

吴中伦等编:《国外树种引种概论》,科学出版社,1983。

引种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种前,要调查当地和供种场周边地区的疫情,避开疫病流行期。

以下是养猪场引种需要注意的细节:

后备猪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猪群的生产水平,引入优良品种的后备猪能改善猪群结构,提高生产水平,但也可能带入疫病,所以要制定周密的引种计划并严格执行。构选择适合本场的品种(或品系)。

1 品种 (或品系)选择

1.1 种源情况

瘦肉型种猪包括纯种猪、二元杂种母猪及配套系猪,纯种猪主要包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来源,一个品种又分为多个品系,如大白猪分为英系大白猪、美系大白猪、加系大白猪等;从国外引进的配套系主要包括PIC配套系、托佩克配套系、迪卡配套系、斯格配套系、达兰配套系等。

1.2 品种 (或品系)确定

我国种猪企业分为原种猪场和种猪场,原种猪场有核心群,销售的种猪纯度较高;种猪场没有核心群,所售的种猪纯度相对较低。

1.2.1 种猪场引种

要从原种猪场引进经过性能测定的纯种猪如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等,注意公母比例,血统数要较多,以便延续较长的生产时间。

1.2.2 商品猪场引种

母猪的引进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引进大长或长大二元母猪,此法较简单,但引种次数较多;二是按一定比例引进纯种大白、长白公母猪,在场内杂交生产二元母猪,此法引种次数少、成本低,但生产周期长,需要做长期规划。规模较大的新建猪场,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更好。

商品猪场的公猪要从原种猪场引进,一般用杜洛克,也有的用皮杜二元杂种公猪代替杜洛克的,皮杜公猪的后代肌肉更发达,外形更好看,但应激综合征稍多。

商品猪场如果利用配套系猪,要直接引进配套系的终端父本和母本,因为配套系的杂交模式是固定的,如果不利用其固定的杂交模式,生产水平会下降。

2 引种时间

2.1 行情

我国养猪业行情波动明显,在低迷期引种,一年后其后代开始出栏,此时一般行情转好。

2.2 疫情

引种前,要调查当地和供种场周边地区的疫情,避开疫病流行期。

2.3 季节

引种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因为运输给猪带来较大应激,遇到恶劣气候会更不利。

3 供种场选择

通过猪业网站、专业杂志及行业专家筛选供种场,确定供种场的名单和地址,重点考察以下内容。

3.1 供种资格

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动物防疫许可证》等法定销售种源资格证。

3.2 投资主体

即调查是中资、外资独资还是中外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猪场,以及注册资金的投入情况等。一般外资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种猪血统较纯正,选育技术、管理水平及生物安全体系更好一些。

3.3 核心群状况

3.3.1 来源

原始核心群从国外直接引进,且代次不高,其种猪的纯度较高,遗传性能较好,品系猪的纯度也较高;如果是一个单品种群体来自多个品系,其后代的纯度较低。

3.3.2 规模

原始核心群的头数、血统数越多越好,引种群体100头左右,血统数应8个以上。现在的核心群规模决定了供种能力,如单品种基础母猪600头,每月供种200~300头(母猪)。

3.3.3 文件

大量引种时要查阅原始核心群的引进材料,如果该核心群是从国外引种的,最好查阅农业部畜牧业司同意进口种猪的批复文件,了解购种的数量、品种(系)、价格和时间等,证明其种猪来源的真实性。

3.4 技术力量

包括企业领导的经营理念和对种猪的认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学历、技术职称及从业时间,有无专职的育种技术员;选育和性能测定设备情况;种猪选育过程的记录,如配种、产仔、性能测定等原始记录等。

3.5 防疫条件

3.5.1 周围环境

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周围是大片树林、农田,周边3~5 km范围内没有其他猪场、肉品加工厂,说明环境较好。

3.5.2 场内布局

生活区在上风向,与生产区分开;种猪区、保育区、育成区分开,距离较大或呈“三点式”分布,说明场区布局较好。

3.5.3 消毒措施

包括进出场人员、车辆的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消毒室情况,消毒制度是否齐全,普通员工是否有较强的防疫意识等。

3.6 种猪健康评估

包括以下几点:⑴在展示厅观察猪群时,注意猪的精神、皮肤、粪便,特别注意有无咳嗽、流泪等临床症状;⑵查看免疫程序,并与执行的原始记录比对;⑶确定引种意向后,对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重大疫病进行随机采血,由双方公认的监测部门出具检测结果。

3.7 售后服务

包括饲养操作规程、管理规章、到场后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等,运输途中出现损伤、死亡等情况的解决办法,公猪无性欲、母猪不发情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3.8 价格

一般情况下,原种猪场的种猪价格较高,种猪场的较低;在一个原种猪场里,经过测定的后备猪价格较高,未测定的价格较低;一个原种猪场可能饲养多个品种,每个品种不一定都有核心群,来自核心群的后备猪价格较高,来自非核心群的价格较低。

4 隔离区的准备

要求如下:⑴隔离区要距离生产区300 m以上,有防鸟防鼠设施,洗澡、消毒设施齐全;⑵公、母猪分舍饲养,且距离较远;每个猪栏装有饮水加药系统;⑶进猪前30天(至少7天)对隔离舍及用具严格消毒并封闭,进猪前1天再消毒一次;⑷卸猪台要方便车靠近,注意高度、宽度、斜度。

如果无法完全隔离,可选择离原猪群较远的猪栏,并用高压水枪冲洗、3%氢氧化钠喷洒消毒、空置20天以上。

5 种猪选择

5.1 外貌选择

种猪毛色、耳型、头型、体型等符合本品种特征,无脐疝、瞎乳头等遗传疾患;发育正常,体型匀称,结构良好,四肢健壮,运动协调。

公猪具备明显的雄性特征,头颈适中,前胸深广,腹部紧凑,体质结实;睾丸较大,轮廓明显,左右对称;包皮较小,无积尿;精神活泼,眼睛凶亮,遇公猪咬架,遇母猪追逐爬跨,口中大量白沫,阴茎时常伸出,这表明性欲旺盛。

母猪头小,颈细,肩轻,背腰平直,腹线平直或稍有弧线;精神活泼,眼神温和;乳头大小适中,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过小、畸形现象;外生殖器较大下垂,较小、上翘的不良。

在选猪时,猪要站立或走动,才便于全面观察;要求饲养员赶着猪慢跑,是判断猪结构和四肢是否正常的好方法。

5.2 体重要求

引进的后备猪以50~60 kg为宜。体重太小,由于还没有充分发育,可能选择不准;体重太大,运输过程的损伤较多,进场后的隔离时间也不够。

新建猪场要注意引种的批次和数量,每批猪的体重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于均衡生产。

5.3 查阅资料

⑴纯种猪的个体号、品种、品系、出生日期、初生重、断奶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数据齐全,已测定的猪要有测定数据。

⑵供种场执行的免疫程序、已接种疫苗的免疫记录、建议继续免疫的方案;引种数量较大时建议的配种方案。

5.4 检疫与证明

⑴由供种场向其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出具《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工具消毒证明》、《牲畜非疫区证明》。通过检疫可以防止许多烈性传染病引入[2]。

⑵供种场出具有效税务发票或正式收据,引种的品种、数量要与检疫证明一致。

⑶供种场提供《种畜禽合格证》,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工商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

6 运输

6.1 时间安排

路途较近,应在中午前到达供种场,下午选猪、检疫、起运,在傍晚到达引种场;远距离引种,最好也在傍晚到达引种场,傍晚到达,猪饮水后就在黑暗的环境里休息,比较安静。

6.2 车辆要求

⑴专业运输车配有通风降温、饮水装置,并有装卸升降控制台,运输效果最好。

⑵非专业运输时,尽量用自家的车,不用运输商品猪的车辆。车要宽敞,有足够高度,能隔成小的隔栏,隔栏用脚手架的铁管和扣件固定而成;车厢铺上稻草、木屑等垫料。备有大的罩网和篷布,能将车厢全罩起来。

⑶随车备有工具和药品,如手电、水桶、绳子、铁丝、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以及镇静剂等。

6.3 车辆消毒

装猪前1天用0.2%百毒杀或0.1%强力消毒灵进行彻底消毒,空置1天;装猪前用供种场的消毒设备再消毒1次,并开具消毒证明。

6.4 装车

⑴运输的猪提前2小时停止喂料。

⑵每个隔栏装猪4~6头,以猪能自由卧下为宜。公猪单独隔开,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如复合酚)。

⑶先用罩网和绳索将整个车厢罩住,再用篷布罩住并固定,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车厢前侧的篷布要固定严,以免运输时风太大;冬天,车厢两侧蓬布固定,后侧篷布稍拉起;其他季节,车厢两侧、后侧蓬布拉起。

⑷长途运输的种猪要提前1~2天注射长效抗生素,减少疾病感染;特别兴奋的猪,装车时注射适量氯丙嗪等镇静剂。

⑸装猪要轻哄慢赶,不打猪,要快而稳;装完车马上起程,以免猪咬架。

值得注意的是:挑选后的猪不来自同一个群,咬架很凶,所以,挑选后的猪要尽快地检疫、装车,装车后马上起运。

⑹要求供种场提供引进种猪的饲料配方及5~7天的过渡期饲料。

6.5 途中注意事项

⑴长途运输时,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押车。尽量选择高速路,并有2名驾驶员轮流驾驶。

⑵行驶过程中尽量避免急刹车、急转弯。

⑶长途运输时每隔4小时休息一次,把猪赶起来活动,以免长时间挤压受伤;给猪饮水,能喂一些瓜菜就更好。

⑷停车时要远离其他车辆,特别远离运载猪或其他动物的车辆。

7 卸猪

⑴在运猪车到达之前1小时,参与卸车的人员洗澡、更衣、消毒,对卸猪台、赶猪通道及周围全面消毒。

⑵运猪车到达后,在门外先对车身、猪只喷雾消毒,再进隔离区、靠近卸车台,卸车要快而稳。

⑶卸车后猪就地休息30分钟,再赶进猪舍。

⑷猪入舍后对卸猪台、通道再消毒一次,参与卸猪的人员要洗澡、更衣、消毒后方可离开,特别注意工作服、工作鞋留在隔离区,不能带出。

8 隔离

8.1 隔离的目的

每个猪群,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不可避免的携带病原微生物(病毒或细菌),在应激情况下,这些病原微生物即可致病;新引进的猪群也是疾病传染的潜在源头,所以,新引进的猪群要隔离1~2周,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隐患。

8.2 饲养管理

⑴隔离区人员要专门培训,在隔离区内封闭式工作和生活。

⑵提前准备饲料,并检查饮水器;准备一些药物如痢菌净、支原净、阿莫西林、土霉素、爱乐新、氟苯尼考等,以备急用。

⑶由兽医对每头猪快速检查,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猪应单栏饲养,及时处理。

⑷公、母猪分舍饲养。公猪单栏饲养;母猪按品种、体重分群,每群5~6头,每头猪的占地面积要达到2 m2。分栏后,对猪只喷一些有气味的药物(如来苏儿、空气清洁剂),减少咬架。

⑸分群后立即给猪饮水,仔细观察,没有喝上水的猪要辅助。3天内的饮水要添加一些药物,如每吨水中添加强力霉素200 g、阿莫西林粉150 g、黄芪多糖200 g、电解多维1 000 g、葡萄糖5 000 g,可减轻应激,尽快恢复健康。

⑹逐头登记耳号、性别,与供种场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

⑺饮水后关闭猪舍所有照明设备,放下窗帘,使猪舍处于黑暗状态6~12小时以上,以便猪只休息。

⑻休息6~12小时后少量喂料,第1天每头猪约500 g,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喂量,第5天后恢复到正常喂量。最好用供种场提供的饲料进行过渡。

⑼第3~5天,对危害较大的疫病进行血清检测,以免带入新的疫病。

⑽由于对新引进的种猪随时检查,进出隔离舍的人员较多,要求一周内每天带猪消毒一次,一周后每2天消毒一次。饲养员进舍前,要更衣换鞋,隔离舍内的器械要专舍专用。

⑾每天对四分之一的猪测试体温,对精神较差、食欲较差的猪逐头测试体温,并作详细记录;如果出现疾病症状,立刻报告兽医和供种场的销售人员。

9 驯化

9.1 驯化的目的

驯化的目的就是让新引进或选入的后备猪在同一控制环境中,与已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接触,使猪只对这些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力[3]。经过1~2周的隔离观察和血清检测,确定引进的猪群是健康的,但它不一定能够耐受本场猪群的病原微生物,还要经历4~6周的适应期,确定安全后才能与本场猪群合并。

9.2 驯化措施

9.2.1 疫苗接种

据供种场的建议、血清检测结果及本场的疫情对引进种猪进行免疫。一般在引进的第5~7天对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瘟等进行免疫,每种疫苗间隔3天;细小病毒病在配种前6周、3周各免疫1次;大肠杆菌病在产前5周、2周各免疫1次。免疫项目主要根据本场情况而定。

9.2.2 药物保健

引进的第2~3周内,饲料中添加1/2~3/4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支原净等。

9.2.3 药物驱虫

引进的第4周,用长效的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进行全群驱虫。

9.2.4 接触病源

引进的第4~5周,从原场猪群挑选少量即将淘汰的健康母猪(引进种猪和原场猪的比例为10∶1),前3天与引进种猪隔着栏杆鼻对鼻接触,没有异常变化,再将原场的猪赶入引进猪群,继续观察。也可以取生长猪、母猪的少量粪便撒到引进猪群中,进行观察。到第6~8周确定安全后即可与原猪群合并。新购进的猪是疾病传染的最重要潜在源头[4],在必要情况下应再进行一次检疫。

如果引进的后备母猪体重较大,在隔离适应阶段就达到了适配期,在保证生物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隔离舍配种受胎,最好用同批引进公猪的精液。体重较大、性欲明显的公猪,可在隔离舍采精,但精液不能传出隔离舍,可用在同批母猪身上,或者干脆弃掉。

引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的计划、谨慎的态度和细致的操作,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是必要的,与供种方签订引种合同能够减少纠纷。

为了保证引种成功,在具体引种时,还须注意以下事项:

(1)引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引种前要针对本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生产上的需要,根据引入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两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差异程度研究引种的可行性,确定引进品种的类型和引种的地区,切不可盲目乱引,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要做好引种试验。虽然引种有其规律,属于同一生态区的品种相互之间引种一般都可以成功,但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引种实践中也有从较远的地区引种获得成功而从较近的地区引种反而不成功的特殊事例。所以在大量引种前,一定要多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观察,并与本地推广品种相比较,以确定引入品种的推广使用价值和适宜推广的范围。

(3)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检疫性病、虫、杂草的引入和传播。对外地,特别是国外引进的种子,一定要按国家要求严格进行检疫,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以前在这方面有许多严重教训,如棉花的枯黄萎病、水稻的白叶枯病、甘薯的黑斑病、野燕麦等,都是随引种传入我国的。

(4)办理引种手续。经过引种试验确定了引入品种的推广价值和适宜推广的范围后,在进行生产推广前,一定要到引入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好引种手续。只有办理了引种手续的品种才能进行推广应用。

(5)加强引入后的选择工作。由于原产地与引进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新引进的品种容易产生变异个体。因此,为了保持引入品种的优良种性和纯度,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生产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去杂去劣,或提纯更新。

以上就是关于林木引种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