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的突破、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众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2015年到2018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54.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约36%)。
发展规划
国家政策层面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适合本地发展环境的人工智能“十三五”相关规划,据前瞻对制定了具体产业规模发展目标省市的整理,中国12个省市2020年的规模目标达到4290亿,远远超过国家层面制定的1500亿的目标。
另进一步研读各省市的政策,可知现阶段国家较为注重人工智能领域四个领域的建设——基础层看,注重芯片等硬件研发、技术层则注重智能计算平台的搭建、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中心的建设,而应用层则注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平衡车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1、20世纪80年代双轮平衡车概念首次推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动平衡车在传统电动平衡车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数据处理、GPS定位技术和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
2、在国内人工智能大背景下。众多企业布局电动平衡车生产。目前市场内企业众多。竞争激烈。较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新世纪机器人、乐行、艾沃克、爱尔威、骑客等。全球电动平衡车市场同样松散。在2020年电动平衡车行业CR5占比达到26%。占比排在前三的分别为纳恩博、阿尔郎、龙吟等。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电动平衡车生产企业。产量占比达到92%左右。且63%左右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
3、电动平衡车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相关监管标准和政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电动平衡车自身安全性待观察。并未被列入机动车范围。不允许上路行驶。因此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但在海外。美国和欧洲市场。电动平衡车备受青少年青睐。市场需求较高。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平台的推出,当今社会也进入到了智能化时代,围绕人工智能将产生出一个巨大的价值空间,同时能够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影响。
第一、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结构。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替代低附加值岗位,从而推动人力岗位升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将开辟出大量新的工作岗位,这个过程将逐步重塑产业结构。当前人工智能尚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将逐步得到体现。
第二、人工智能将改变传统的供需关系。随着大量的智能体逐渐走进生产和生活环境,整个社会的供需关系也将产生变化,围绕智能体也会产生一个巨大的价值空间,从而培育出一系列新的生态体系。供需关系的变化本身就存在创新和创业的机会,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机会依然非常多。
想了解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的详情,推荐咨询达内教育。达内教育独创TTS8.0教学系统,达内OMO教学模式,全新升级,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拥有经验丰富的讲师进行课程的讲授,对标企业人才标准,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囊括主流热点技术,运用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实战操作,打造完整学习闭环;更有企业双选会,让学生就业更顺利。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学习一下
以上就是关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潜力如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