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成了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后,他的这种画法被人誉为“狂草笔法”。 《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一篇名叫《劝学
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读书常有古庙佛殿的长明粉下。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粗炼。
他拟定民人物除历史故事、神仙佛像之外,多从民民间生活取材,常画劳动人民的形象。专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写山水、花鸟、虫鱼等,也无不工妙。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工诗擅画,其诗命意古茂精深,格调高雅脱俗,有《蛟湖诗钞》传世。善作人物、花卉、山水,尤以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黄慎终身布衣,“性脱落,无城府,人多喜从之游”,他在清代中期的扬州画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与金农、郑板桥、李鱓等人被后人称为“扬州八家”。他是八家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八十二岁尚在。
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简介
《花卉八开·桃花》 清 邹一桂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桃花的妖冶美艳在群芳之中可谓是出类拔萃,《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为我们描述出春天的大地,四处盛开的桃花热烈娇艳,仿佛把整个世界都燃烧起来的美丽壮景。
若说春色三分,桃花便占尽了一分。
王翬《桃花渔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古以来,桃花在中国文人的情调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无论是踏春、赏春、游春、咏春、伤春,它总是历代诗人、画家的重要题材,在穿越时空的岁月中,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桃花的绝美佳作。
阳春三月,桃花烂漫,古今名家笔下的桃花更是各具神采,为我们送来不尽的春意。让我们借助画家、诗人的神助妙笔,一同去欣赏诗画中的芳华!
《桃花庵诗图》明 唐寅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山鸟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桃鸠图》 宋 赵佶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桃花鸳鸯图》 南宋 佚名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花书屋》 明 沈周
桃花书屋吾家宅,阿弟同居四十年。
今日看花唯我在,一场春梦泪痕边。
——明 沈周题《桃花书屋》
《碧桃倚石图页》 宋 马世荣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枝栖雀图》南宋 佚名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
《碧桃图页》宋 佚名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齐己《桃花》
《桃花图》清 邹一桂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苏轼《桃花》
《武陵春色》清 恽寿平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
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桃花白头图》清 高其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城南庄》
《春夜宴桃李园图》清 冷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
《桃花鸣禽轴》绢本 清 蒋季锡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吴融《桃花》
《桃花柳燕图》清 李鱓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刘敞《桃花》
《桃花春柳》清 李鱓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袁枚《题桃树》
《桃潭浴鸭图》清 华嵒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韩愈《题百叶桃花》
《仙萼长春图册之桃花图》 清 郎世宁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锦春图》清 郎世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杨凭《千叶桃花》
《花卉八开-1-竹子桃花图》清 邹一桂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周朴《桃花》
《瓯香馆写生册桃花石头图》清 恽寿平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
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杂曲歌辞·胡渭州》
《花卉图册之一·桃花》 清 恽寿平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花鸟图册》清 余穉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顾况《听山鹧鸪》
《花鸟图册》清 余穉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花鸟图册》清 余穉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花卉》清 余省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桃花双绶图轴》清 余省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
《花鸟图轴》清 沈诠 美国大都会美术博物馆藏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
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张祜《胡渭州》
《桃红李白鹦鹉绿》清 沈铨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
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桃花飞燕图》清 沈铨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
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聂夷中《起夜来》
《桃花双禽》清 王武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韩偓《野钓》
《桃花鸳鸯》清 上睿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
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徐铉《题雷公井》
《万横香雪》 清 任熊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
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桃花黄鹂》清 柳如是
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
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
——张元一《咏静乐县主》
《桃花溪畔》清 金农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
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张元一《又嘲》
《灼灼芳华》清 倪耘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田园乐》
《桃花流水图》吴湖帆 潘静淑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
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顾况《杂曲歌辞·桃花曲》
《桃花双禽》蔡铣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
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竹外桃花》黄宾虹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苏颋《杂曲歌辞·桃花行》
《桃花雀鸟》黄幻吾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桃花双栖》江寒汀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桃花双雀》林风眠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桃花蝴蝶》齐白石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桃花》吴昌硕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花双禽》汪溶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桃花小鸟》任伯年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折枝桃花》 任伯年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常建《戏题湖上》
《桃花山禽》谢稚柳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桃花竹雀》谢稚柳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桃花鹦鹉》陆抑非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桃花八哥图》 陆抑非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桃花喜鹊》王雪涛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桃花》王雪涛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花翠鸟》张大千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桃花春燕图》王一亭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二首》
《桃花春禽》于非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桃花小鸟》赵少昂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
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桃花》方君璧
除了历代名家的诗画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令人心驰神往。每个人都希望能追寻到梦中的桃花源,去探觅那份久远的悠然娴静和自得其乐。
此时此刻,让我们跟随《桃花源记》画卷一起走进那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南宋 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卷》
明 文征明《桃源问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陆治《桃花源图》
明 钱毂《桃花源图卷》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明 佚名(旧传赵伯驹)《桃花园图卷》美国波士顿艺术馆
明 仇英《桃花源图卷》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清 石涛《桃源图卷》
清 黄慎《桃花源图》
清 袁耀《桃源图卷》
明 周臣《桃花源图》苏州市博物馆
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天津市博物馆
明 丁云鹏《桃花源图》
蓝瑛《桃花源》檀香山艺术学院
清 吴榖祥《桃源图》
清 顾符稹《桃花源图》上海博物馆藏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在中国绘画史著述上不同的版本所指八人略有不同。但就其绘画艺术的特点论述基本一致,“杨州八怪”的特点,在于继承宋、元以来,特别是明代徐渭、陈淳和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等写意的传统,摆脱了画坛上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写生,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他们又都擅长书法、文学、印章。因之形成诗、书、画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扬州八怪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扬州八怪之--黄慎(1687—1768)中国清代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汉族,福建宁化人。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擅人物,亦能作山水、花鸟。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扬州八怪之--李鳝,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等,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间(公元1757-1760年)。李鳝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以后,五十三年曾入宫廷充当画院供奉,但不久即被排挤归里。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又因"件大吏",罢官回家,以后即常在扬州卖画。"两革科名一贬宫",他一生不得志,经历了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
扬州八怪之--李方膺(1929—),江苏省无锡市人运动员、教练员。1950年代表华东炮兵和华东军区参加全军比赛。1955年任江苏省男篮教练,1980—1990年任总教练,率队获得两次全国甲级联赛亚军和一次全运会第三名,并战平来访的前苏联国家青年队以及两胜波多黎各队。1958年任中国青年男篮教练。曾任中国篮协男子教练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篮协副主席和教练委员会主任。1990年退休后任中国篮协技术顾问组副组长。
扬州八怪之--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精画兰竹,尤擅长画梅,笔致疏落,超然出尘,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其秀润恬静之致罗聘简介,令人争重。金农称他画梅之妙和高西唐(翔)异曲同工。西唐善画疏枝,巢林善画繁枝,都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千花万蕊,颇富诗意。老年一目失明,尚能挥写自如,不失当年风韵。
扬州八怪之--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呈坎(现属徽州区),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罗聘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罗聘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
扬州八怪之--高翔(1688--1753),字凤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罗聘简介,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以上就是关于黄慎是著名的什么之一画他的画法被人誉为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