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月亮的变化过程:初九到十四左右,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到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8月15日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南宋时期,《梦粱录》曾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大致意思为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1、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2、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6、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8、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月亮。
扩展资料:
月相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地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玄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赏月是重头戏之一。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刻为9月21日的7时55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月球在不同日期呈现的不同相貌即为"月相":有时是细窄的月牙,有时是一轮满月当空高挂……"在我国传统历法中,月份即依据月相而制定。"王科超说,月球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刻为"朔",朔所在当日是朔日,也就是农历初一,这一天在地球上用肉眼看不到月亮,朔是月相变化周期的起点。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之间的间隔就是农历的一个月。 在每个农历月的大约"中点",会出现一次满月。满月对应的具体时刻,称为"望"。由于包含了"朔"和"望"两个重要节点,因此农历的月被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为尽可能符合朔望月的"长度",农历月份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平均下来每月天数和29.53天较为接近。月儿到底何时圆?王科超表示,满月并不一定刚好出现在农历十五,更多的是出现于农历十六,少数时候也会出现于农历十七,偶尔亦会出现于农历十四。从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秋都会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望在哪天,取决于朔的时刻,以及朔望间的时间间隔。"王科超说,一月之中朔到望的间隔平均约为14.77天。假设农历某月的朔发生于农历初一的0时0分0秒,同时距离此次朔14.77天的那个时刻为当月的望,即在农历十五,就出现了"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但实际情形往往有所出入。王科超告诉记者,除了农历初一日首,朔也可能发生在当日的中午或日末。若朔望间隔为14.77天不变,只要朔发生的时刻距离朔日日首(0时0分0秒)超过0.23天,当月的望即满月就会出现在农历十六这一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情形较为常见。 此外,朔望之间的间隔也有变动。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近似为椭圆形,运行时快时慢。地、月在某段时间里"步伐"的急缓决定了从朔到望的间隔,最短约13.9天,最长约15.61天。这使得满月也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七,或是农历十四。 王科超举例说,如果某农历月里,朔望间隔比较长,如15.1天,同时该月的朔发生在朔日接近日末的时刻,该月的望就在农历十七。反之,若某农历月中朔望间隔较短,如13.95天,同时该月的朔极其接近朔日日首,则该月的望就在农历十四,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四圆"这一较为罕见的情况。来源: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制作编辑:叶潇逸责编:刘新乐审核:高明
以上就是关于8月15月亮的变化过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