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福步贸易网!
关注我们
service@fobmy.com
全部产品分类
促成及抑制栽培的方法有哪些?
   https://www.fobmy.com 2024-01-31 22:21:4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1)温度处理。①加温处理。大多数中性花卉对光照时间长短要求并不敏感,只要满足其适宜开花的温度条件,就能提前现蕾开花。另外,月季、大丽花等花卉在自然条件下秋末气温降低后,生长发育逐渐停止而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如能在气温下降之前采取加温,并

(1)温度处理。

①加温处理。大多数中性花卉对光照时间长短要求并不敏感,只要满足其适宜开花的温度条件,就能提前现蕾开花。另外,月季、大丽花等花卉在自然条件下秋末气温降低后,生长发育逐渐停止而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如能在气温下降之前采取加温,并配合施肥、修剪等措施,则可延续生长,不断开花。

②降温处理。人工降温能抑制花蕾形成,推迟开花日期。凡是休眠越冬的花卉或球根类花卉,均可在早春气温上升之前,趁其还处在休眠状态时将其移入冷库中,使之继续休眠而推迟开花。冷库温度以1~3℃为宜。不耐寒的花卉温度可略高些。品种以晚花种为好。室内要设有弱光,每天照射几小时,并注意适当喷雾和经常检查土壤干湿度,干时要适当浇水。此外,较低的温度能使花卉新陈代谢活动缓慢,从而延缓开花期。如10℃以下的低温能使月季、天竺葵、唐菖蒲等已形成的花蕾推迟开花。对一些原产热带在炎夏休眠的花卉,如仙客来等,如能在6~9月间降低温度,放在凉爽的荫棚下养护,就能打破休眠,使之继续开花。

(2)光照处理。

如果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进行遮光处理或补光处理,改变光照时间,就能使不同光照长度的花卉在它们未开花的季节开放。

①遮光处理。短日照花卉(如菊花、一品红等),在长日照季节采用遮光处理,使之有一个较长的暗期,以满足短日照花卉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过程中对光照的需要,就能促进其提前开花。遮光处理可用黑纸、黑布或黑塑料薄膜。处理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和严密性,不能漏光或间断遮光。能放在暗室内进行处理效果最好。一般短日照花卉从7月下旬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每天给予9~10小时光照,连续约50天,国庆前后就能开花。

②人工补光。在短日照的季节,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能使长日照花卉提前在短日照季节开花。如唐菖蒲、晚香玉等,冬季在温室内栽培,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在适宜的温度下均可提前开花。对于短日照花卉,因补光处理,则能抑制花卉花芽的形成,推迟花期。如一品红利用补光处理,可延期至“五一”节开花。人工补光可用白炽日光灯、弧光灯等人工光源,一般使花卉每天保持14小时以上光照。

(3)化学调控。

即利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的植物激素处理花卉,使其提前开花或延迟开花。常用的药剂有乙醚、一氯乙醇、赤霉素、萘乙酸等。其中乙醚、一氯乙醇、赤霉素有代替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如将500~1000毫克/升的赤霉素涂抹在牡丹的花芽上,可促进花芽在4~7天内萌动。若用100毫克/升的赤霉素处理仙客来的花芽,不但可以提前开花,而且能使花梗加长,很适合作切花用。又如郁金香、香雪兰等均可在含乙醇的气体中打破休眠,提早开花。许多花卉的花蕾膨大尚未透色时,喷洒100~200毫克/升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等溶液,均有提早开花的明显效果。

(4)改进栽培措施。

即利用不同栽培措施来调整花卉的花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修剪和摘心。修剪和摘心可以使某些花卉延长花期或推迟花期。如月季花谢后立即对花枝进行短剪,以后抽生的新枝又可不断开花,而香石竹等经摘心能延迟开花。

②干旱处理。人为地制造干旱环境,可以调节一些花卉生长,促使提早休眠,提早进行花芽分化,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如兰花等。

促成及抑制栽培的原理是什么?

促成栽培(forcing culture) 在寒冷季节里,使花卉生长发育全过程处于保护设施内,而达到提前或缩短栽培周期的一种栽培方式。也是指秋季在露地播种育苗,冬季移入冷床或温床使之开花,或在温暖地区冬季播种,使之在春季开花。

抑制栽培:为了满足植物需求,增加商品价值,就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改变自然花期,使其按照需要适时开放,使花晚于自然花期开放的栽培称为抑制栽培,也叫延花。

长日照、短日照对花卉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有何关系?

(1)阶段发育。

植物在其一生中或一年中经历着不同的生长与发育阶段,最初是生长阶段,植物体不断长高长粗,以后随着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植物便进入发育阶段,开始花芽分化和开花。对于花卉来说,实生苗一般要经过一年或几年的生长期,才能达到生育阶段。如果人为地创造条件,使其提早进入发育阶段,就可以把花期提前。

(2)休眠及其解除。

休眠是植物个体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在长期的种族繁衍和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的生物习性。要想使处在休眠的花卉开花,就要了解植物休眠的特性,采取措施催醒休眠,使其恢复活动状态,而要想延迟开花,则要延长它的休眠期,使其继续处在休眠状态。

(3)花芽分化的诱导。

①春化作用。有些花卉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促进成花,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春化作用的花卉多数是越冬的二年生花卉和部分球根、宿根花卉及木本花卉。低温对某些花卉的成花可能是一种量的因素,而对另外一些花卉则是质的因素。前者若不通过一定的低温只能引起花卉成花时间的推迟,成花数量也大大减少。而后者若不遇到适宜的低温,这些植物便始终不能成花。

②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光照与黑暗的交替,才能诱导植物成花的现象。具有光周期现象的植物主要有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认为,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长日照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而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短日照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而抑制长日照植物开花。有时光照处理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配合才能有效。

除了上述光、温因子外,适宜的水肥管理和激素处理等也对促进花芽分化起重要作用。

花坛花卉的花期是怎样调控的?

怎么会!1.定义:促成栽培又叫催延花期。是认为地利用各种栽培措施,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们的意志定时开放。 (1)促成栽培: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称为促成栽培; (2)抑制栽培:开花期比自然花期延迟的称为抑制栽培。 2.意义: 高产出的节日用花。尤其是“十一”、“五一”、元旦、春节等节日用花,需要数量大、种类多、要求质量高,还必须准确地应时开花。 花卉的四季均衡生产。 控制长日照和短日照花卉的日照时间,以提早或延迟其花芽分化或花芽发育,调节花期。 长日照性的花卉 方法:在长日照下开花,在日照短的季节,用电灯补充光照--即人工长日照处理(100LX的光照即可,一般夏天中午的日照强度是10万LX)。 作用:长日照处理对长日照植物能提早开花,对短日照植物则延迟开花。如: A:春天开花的花卉多为长日照植物。紫罗兰、蒲包花、天竺葵、瓜叶菊、四季报春、金鱼草、三色堇等。它们长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B:秋天开花的短日照植物如秋菊,进行长日照处理,可推迟开花。 选择晚花品种--插芽(春节开花的7月25日插芽)-- 14.5小时电照(9月中旬花芽分化,电照到10月25日)--自然短日照65-70天可开花——取切花 短日照性的花卉 利用短日照进行促成栽培的花卉有: 常用于:菊花、一品红、玉海棠和三角花等。 A 菊花:菊花的遮光处理,在长日照时、遮光处理可提前花期。 如夏季用秋菊处理--选择一定株高的植株(用作切花的株高50厘米以上)--遮光处理(日照9-11小时,遮去傍晚的光较好、遮光35-50天)

自然界各种花卉的开花,都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是复杂的生理过程,既取决于花卉自身的遗传性,又受营养条件、温度高低、日照长短等影响。例如二年生草本花卉,春天播种,当年生长繁茂就是不开花。秋天播种幼苗越冬,经过低温处理阶段,再满足长日照,遇到适宜温度才开花。

花卉生产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节日、展览等),人为地改变自然开花日期,从栽培学角度属于促成或抑制栽培。

1.调节繁殖时期

要让一种草本花卉在指定时期开花,必须熟悉它在当地生长习性,从播种或扦插到开花需多少时间。

万寿菊扦插后6~8周开花,确定需要开花期以后,只要提前6~8周扦插,成活后再满足开花所需其他条件,就能及时开花。

2.利用栽培技术调整

(1)修剪控制。

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采取摘心、剥芽、摘叶等措施,调节植物生长速度,促使营养物质再分配,控制花期。

通过摘心、摘蕾,促进侧芽萌发,可延迟或延长开花时间。如一串红、千日红、万寿菊等。

剥去侧芽、侧蕾,减轻养分消耗,营养物质集中供给顶芽花芽,开花提早,花朵大并更艳丽。

(2)肥水控制。

花芽分化需要水分供应,水分不足抑制花器官的形成,水分过多植株徒长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期,所以控制土壤水分可调节开花期。

花芽分化除水分外还需要营养物质,对开花期长,开花量大的花卉,在开花后期增施氮肥,可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开花期。在花期前追施适量的磷、钾肥,有促进开花和提高开花质量的作用。

3.温度调节

(1)增温处理。

提高温度有加速新陈代谢的作用,能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一般不开花,若在花芽已形成的前提条件下,提高温度,可以打破其休眠状态,促进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增温处理应逐步提高温度,最后稳定在白天22~26℃,夜晚12~15℃比较适宜。在增温促花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水分管理。

经过春化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均可通过增温来促进开花。夏、秋季开花的草本花卉,随着温度下降,开花逐渐稀少,若及时移到塑料大棚或温室中,可延长开花期。

(2)降温处理。

提前满足二年生草本花卉的春化过程所需低温,以诱导花芽分化,如报春花、虞美人、紫罗兰等很多二年生草本花卉,在0~6℃的低温条件下,处理30~60天,然后再逐渐增温,可提前开花。

在花蕾形成或刚现蕾时,给予低温冷藏处理,可推迟开花。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春季继续给予2~5℃的低温环境,可延长其休眠期,推迟开花期。原产于夏季凉爽地区的花卉,遇到夏季高温炎热的气候条件,就会影响其继续开花,甚至终止开花,采用降温措施,把气温降到28℃以下,能继续开花。

4.光照调节

(1)长日照处理。

晚秋、冬季和早春,在温室生产的长日照草本花卉,如金鱼草、三色堇等,采用人工补光,使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4~16小时,可提前开花。此外,在短日照季节,对短日照花卉进行长日照处理,能延长开花时间。例如,为了使菊花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供应市场,从9月上旬到10月上旬补充光照,12月中旬可开花,补充光照时间延至11月10日,则翌年1月上旬到2月上旬开花。

(2)短日照处理。

在夏季长日照自然的环境下,利用遮光的方法,把光照时间从14~16小时缩短为8~10小时,使一年生的草本花卉,如凤仙花、牵牛花、波斯菊等短日照花卉植物提前开花。

对于中性的草本花卉,如石竹类、万寿菊和矮牵牛等,在光照10~16小时都能开花的情况下,只要注意温度,调节播种期就能控制花期。

5.生长调节剂处理

生长调节剂又叫植物激素,是具有高效生理活性的物质,对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和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即促进提早开花和抑制延晚开花。具体起哪种作用,取决于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用量)。花卉生产上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乙烯、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秋水仙素等。其中,乙烯的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而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等主要用于刺激芽的生长。近年来国内外花卉生产应用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花期控制已经普遍。

据实验研究,在草本花卉现蕾后,喷洒100~200毫克/升的萘乙酸或吲哚丁酸,有促进开花的效果,用10~100毫克/升的赤霉素喷洒草本花卉植物顶端的叶面,能促进矮牵牛、雏菊、紫罗兰、金鱼草等草本花卉提早10~30天开花。

以上就是关于促成及抑制栽培的方法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福步贸易网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 |  m.fob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