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理财要从娃娃抓起”观点的人认为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理财教育能够让孩子懂得有计划,有目的的使用手中的钱做到量入为出。为孩子培养理财方面的兴趣,努力引导孩子从事赚钱的金融行业。通过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带动孩子的“财商”,增加孩子的创富欲望,事业潜能。事实上,我认为这三个原因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就是说,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并不能实现上边提到的三个目标:让孩子有计划的花钱,让孩子将来从事金融行业,增加孩子的创富欲望。
一、让孩子有计划的花钱
我们提到的孩子一定是18岁以下的,没有工作,需要父母给零花钱的群体。
与其说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量入为出,有计划的花钱,倒不如说是为家长不知道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找的弥补措施。
家长大手大脚的给孩子零花钱,孩子才会胡乱消费。这个时候家长会试图让孩子通过理财意识的培养把钱都攒起来,尽量减少零花钱的开支。相反,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来给零花钱。那不用孩子有理财意识,孩子也不会乱花钱。
理财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让钱生钱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与让孩子有计划的使用零花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理财是想办法生钱,让孩子有计划花钱是想办法省钱。
对于孩子来说,零花钱有多少都是会被花完的。我们应该通过给孩子合理金额的零花钱来达到让他自己形成规划开支的意识,而不是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更何况规划开支也不是理财的范畴。
二、让孩子将来从事金融行业
有这些想法的家长认为巴菲特现在之所以成为投资大亨,与11岁就开始买股票有很大关系。其实这和从小培养孩子画画、弹钢琴的家长并无二致。
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想要通过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而让他比别人懂更多的金融知识,希望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能够应聘光鲜亮丽的金融行业,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不现实之处在于:
二十年前的金融知识和二十年后的金融知识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虽然基础知识没有不同,但是先进的理财投资工具却是不断从无到有。再加上很多理财工具的复杂,连一个金融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都未必能一下子理解到位,怎么能够希望孩子学会呢?
没有必要之处在于:
有的人说,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理财知识,挖掘孩子在理财方面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说的没有必要之处。理财与画画、弹钢琴不同。后者从小培养可以锻炼乐感,可以熟能生巧。
可理财知识则不是需要从小积累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且学习理财不需要什么兴趣,只要你看几本书,理财知识就算入门了,再来几轮实战,说不定就能靠理财获得比一般人更高的收益。
三、增加孩子的创富欲望
这更加不是培养理财意识涉及的范畴。创富的方法多种多样,靠金融创富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
从小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即使有了创富欲望,也会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心态,理财宣扬的钱生钱,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资本。甚至还会给孩子种下一颗“万般皆下品,惟有金融高”的种子,让孩子全部扎堆搞金融,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长,肯定不利于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和快乐成长才是首要任务。什么创富啦,事业啦,都是家长们应该考虑的事情。过早的给孩子传导一种需要挣钱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让这个社会充斥着金钱、功利。
以上三点是众多支持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家长想要达到的效果,经过一番分析,也许家长们的希望会落空。
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往往成了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揽客的手法之一。
我作为银行从业者,组织过多次“小小银行家”的暑期实践活动,以及“你的压岁钱要怎么花”的演讲比赛。这两种活动在大部分银行都有举办。
他们真的能够提升孩子的理财意识吗?我以当局者的角度来看,恐怕并没有。
从银行角度来看,银行的本意也不是为了提升孩子的理财意识,而是为了增加孩子家长在银行的存款数量。孩子的理财意识有没有真正得到提升,银行是不会在意的。从家长角度来看,不排除有些家长真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理财知识,但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多参与活动,减少孩子在家打游戏的时间而已。从孩子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家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小伙伴在参与,那就跟着一起玩好了。整个活动下来,最认真的孩子也就只是知道了,银行存款要给利息,利息有多高的带有极强营销色彩的知识。不认真的孩子,也会知道在哪家银行参加了活动。整个活动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宣传,对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作用很有限。
总结:
整篇文章我都在批判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行为。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作用与家长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两条平行线。
想要让孩子有计划的支出零花钱,那就控制孩子的零花钱金额,让孩子对父母感恩,知道零花钱来之不易。想要让孩子未来从事金融行业,那就在孩子高考时,填报金融专业的志愿。大学学到的知识更系统,更完整,对未来的就业更有帮助。想要让孩子有创富欲望,那就别给孩子零花钱,而是给孩子赚得零花钱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赚钱,培养孩子的财商。父母60多,积蓄90万,退休金1万多,有必要再去理财么?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说,你还太小了,压岁钱我们帮你保管。其实也就是“没收”。年年如此,最后也不知道钱存到哪里了,也许就不知不觉就没了。而且总是以这样的理由框孩子的压岁钱,这会降低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信任感,让孩子不再信任大人说的话,甚至引起亲子间的对抗。
我们可以把这笔钱分为这几个部分:
第一、过节零花钱这部分让孩子可以自由支配,随意使用。额度可以是孩子平常零花钱的两到三倍,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还可以让孩子也体会到过年的喜悦,从小树立金钱的意识。孩子从小就学会自主的使用这些小钱,具备管理能力。另外,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孩子也学会了运算。
第二、从长远考虑,可以为孩子存下一笔教育金、创业金。不妨从今年开始用孩子的压岁钱帮孩子买教育年金险,以后每年成长过程的压岁钱用来交续保费。这样等孩子长大后已经有一笔不小的基金,可以用这笔钱作为孩子的第一桶金,让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让他们知道,金钱除了可以买一些零食玩具来满足我们的欲望,还可以用来干一些大事,建立孩子长远考虑的思维模式,开启孩子财商的第一步。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鼓励孩子投资一些靠谱的理财产品,并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金融概念,如本金、利润、投资风险等。在投资中,孩子会了解到,想获得越高回报,就需要承担越高的风险,建立他们正确的投资观念。而投资的金额可根据孩子年龄或家庭承受风险能力来定,孩子年龄越大或家庭承受风险能力越大,投入资金可越多。
课堂:怎样教孩子理财
我是银行的 理财师 ,一直服务很多的客户,其中有个年长的客户,我给你讲讲, 听完后 ,你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想法。
我这个客户,老两口都快80岁了,都是国企退休的,他们每月 退休金 接近6000,在我们银行存了60万的大额存单,每月还拿5000退休金来买理财产品,我期间也 建议 过他们好几次,缩短定期存款时间,以防有 紧急事情 发生,每月多留点生活费,好好 享受 晚年生活。
后来熟悉了,客户和我说到,其实这些钱是准备留给他儿子的,他儿子50岁了,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社保也很少,担心孩子将来老了,不够养老的,他们老两口现在天天推着车子在小区里捡纸箱或塑料瓶子,每个月还能有个7、8百块钱,足够老两口生活了。
我不禁感叹, 父母爱孩子 ,哪怕你到50岁了,他们还是什么事都为你考虑好。
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是从特殊困难时期过来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是那个时代人身上的特征。他们现在老了,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和孩子继续奉献。
其实勤俭节约就是一种 理财行为 ,理财的第一步就是整理钱财,压缩不必要开支。做好了第一步,有了储蓄,才能开始存款或购买理财产品,设置理财目标。
像我刚才说的那老两口,他们的 理财目标 就是多给自己孩子留点钱,所以仍然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靠着自己的劳动再获得点养老金。
您这种情况,就多关心孝敬父母好了,切勿等到“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成为最大遗憾。
写在最后,多和父母交流金融安全意识,不搞不靠谱的理财, 不贪图高息,不要被诈骗 。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钱生钱。
我爸妈,退休金加一起才4000多,跟你父母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五十万的定期存款,没有理财,是存在银行里。
对于我来说,他们二老从来不给我增添负担,反而是帮助我很多,使我的生活没有压力,我非常感激,有一次,一个亲戚,提出要帮忙把我父母的积蓄拿去理财,回报率大概是存在银行的2.6倍,我父母动了心思,我果断拒绝,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事情。
理财是有风险的,回报越高,风险越大,这是恒久不便的定律,我父母也是60几岁,不要说赔光,就是简简单单的赔个几万块钱,我都怕他们急火攻心。
所以我不可能让他们冒这个险,去弄什么理财,你的父母,已经积攒下了他们足够养老的钱财,不出意外还会给你留下很多,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冒那个险,赚钱来干什么?不还是给你?
我是这么想的,父母不止不拖累我们,还能帮助我们,甚至留下一些家底,那就已经近乎完美了,还要什么自行车了,想骑车自己赚,不能让他们冒险,一旦出了差错,很可能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打击。
很必要,钱生钱,越理生钱越多,好事!
没一分积蓄的人想理也理不成!
如果你没被骗着,钱多得花不了闹心,就去理财吧。
你有一个好父母,我很羡慕,理财注意安全
爱财不是赖子孙,想理就理吧,挣就挣点,挣不了就赔点。就这样
如果没有其它事可做,去做点理财还是可以的,但不要太自作聪明。
还是让他们安度晚年吧,别操心了
大家夫妻之间怎么理财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儿童与钱财 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之中。我们不妨来品味一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儿童理财教育中的独特“菜肴 ”。尽管社会背景存在着差异性,但这些理财教育的独到之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让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 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的钱,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的教育 体系与美国浓厚的商业社会氛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和商业常 识。 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 家庭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 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有钱、与人分享钱财。一般的美国人没有“ 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 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常常将自己 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 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各种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美国人的孩子基本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 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如果必要的话,一个十五六岁的美国少年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大都不成问题。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提起英国人,向来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 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人 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但他们认为能 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热衷 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自然,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了下一代。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 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 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 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 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 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 蓄借贷的金融机构。日本:自立更生、勤俭持家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 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 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勤俭持家的观念愈加被日本人推崇,家庭内部则分外重视对孩子们的理财教育。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 孩子节省使用零花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 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 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LP也要给娘家家用钱的。尽量与婆家等同。 子欲孝而亲不待,不能等到自己有钱了才去回报父母。
计划如下
总收入6500,因和婆婆住在一起,所以要给婆婆生活费。至于其他费用,承担不要紧,但是要酌量。别太较劲。
正常,这样在就不花什么钱了。
其他的根据必要性扣除一部分(充电,交往,娱乐等)。
剩下的钱 不要按照收入-支出=储蓄,而是要收入-储蓄=支出。把储蓄的钱变成硬性指标。先预留出来。这部分储蓄也可以用来做其他投资。至于多少应该比楼上的2500还能多些。只是有个别月份会上下浮动
另外,全家留6个月的支出费用作为备用金。以防临时急用钱。
对于以后的教育费和养老金。可以自己适当开始做定投。早一天定投,收益会相应大不少的。
至于给双方父母的家用,要根据储蓄那个钱的多少,自己确定。
以上就是关于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必要性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