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紫花地丁
【科名】堇菜科 Violaceae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花(果)期】3-4月开花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等地的田埂、路旁和圃地中。
生长习性
性强健,喜半阴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但在阳光下和较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华北地区能自播繁衍,在半阴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除羊胡子草外,其他草本植物很难侵入。在阳光下可与许多低矮的草本植物共生。
园林用途
可单种成片植于林缘下或向阳的草地上,也可与其他草本植物,如野牛草、蒲公英等混种,形成美丽的缀花草坪。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法繁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托叶钻状三角形,有睫毛。花有卡柄,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紫堇色,具细管状,直或稍上弯;花期4~5月,紫色小花,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因此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可栽于庭园,装饰花境或镶嵌草坪。
【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 ;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来源及制法】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6、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备注中所说的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可谓之一举两得啊
婆婆纳,紫花地丁,二月兰——早春时节赏“蓝紫三杰”小花草
紫花地丁是一种非常美丽好看的草本植物,在我们沭阳本地非常常见,紫花地丁的高度大概在5-12厘米左右,个别长的比较高的可以达到20多公分,紫花地大概从4月份左右开花,可以开到8月份中下旬,它的花期很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紫花地丁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陕西、甘肃、江浙、湖北等等地方,它的生命力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紫花地丁是一种喜光植物,它对光照的强弱非常的敏感,生长在光照时间充足的环境气候中可以生长的非常茂盛,而且可能还会提前开花,如果生长在光照时间不足或者是阴暗的地方的话可能会导致紫花地丁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等情况。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把紫花地丁种植在视野开阔的平地上,周围最好不要有什么东西遮挡阳光,让紫花地丁充分的接受阳光的照射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它的生长速度。
青岛,由于三面环海的原因,每年的春天,都比同纬度的内陆来得晚一些。屈指算来,立春有一个半月了,梅花、迎春、连翘,还有耐冬花儿才开始绽放。
从3月中旬开始,春天的青岛,是花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花儿,争相绽放,让人目不暇接,单说这梅花吧,就有众多的品种,红色,粉色的,嫩绿的。然而,如果细数下春天的花儿,你会发现,那是红色和粉色的世界:桃花,杏花,还有樱花,海棠,都是红色和粉色的。在这鲜艳的世界里,如果你细细的品味,细细的寻找,你会发现,却有一些蓝紫色的花儿,悄悄地在草地里绽放。
早春时节,二月兰、婆婆纳、紫花地丁,这三种不起眼的花儿,我称其为”蓝紫三杰”,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1.婆婆纳
这是一种山间不起眼的小草,其名字很有意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有几个版本。
第一,名字来源于民间活动,据传,中国古代有个民俗“采婆婆纳”,采婆婆纳是旧时民间生产救灾活动。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江淮尤甚,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荒阵》:婆婆纳,生曰野中,苗塌地生......味甜,灾年乏粮,夏历二月,采其茎叶可充饥。明王磐《野菜谱》还有采破破纳歌:“破破纳,不堪补。寒且饥,聊作脯,饱暖时,不忘汝。”
第二,名字来源于其果型:婆婆纳因其果实形状似老婆婆做针线活道具而得名,顾名思义:老婆婆纳鞋底。婆婆纳果实顶端凹,两面各有一条沟槽,凹处如针眼,沟槽如贯穿于针眼间的线痕,或许如此。
第三,名字来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位叫“阿拉”的老伯,在春天,万物苏醒,因为暖阳,因为指尖烟草呛住了他,所以他开始想念他的老伴,因此他为身边满坡地毯似的花朵取名“婆婆”纳。婆婆纳背后的故事为人们带来一丝丝感动,同时也有一丝丝忧伤。
不管其名字怎么来的,但其全球分布非常广,在山坡山、林间常常看到。每年的早春时节,早早开出蓝色的花儿,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楚楚动人。
2.紫花地丁
春天,也是“春雨贵如油”的季节。春天的北方大地,到处是干涸的土地。然而,在这干涸的土地上,这种叫紫花地丁的花儿,却不怕干涸,顽强地生长着,并长出了蓝紫色的花儿。你看,它的周围,除了干涸的土地,还有干枯的草儿。
我们来认识下这种小花。
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堇菜科多年生草本,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一定的药效。同时,它还属于堇菜科,别名野堇菜。大家都知道,多数名字带“菜”字的植物,都可以食用。紫花地丁同样也可以食用。
3.二月兰
二月兰,学名诸葛菜。是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因其在农历的二月开花,花又为蓝色,又名二月兰。
二月兰也是早春的一种花卉,其开花比较早,往往在正月里就悄悄开放了。其学名为什么叫诸葛菜呢?原来,有个传说,与诸葛亮行军打仗有关。
相传,诸葛亮带领大量兵马打仗,相对粮草需求大,百姓负担就更大。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人心就不安定了。有一次,诸葛亮微服出巡,见一种菜,称为“蔓菁”,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腌菜,青黄不接时,这菜可成为当家菜。诸葛亮对此菜极感兴趣,他向老农问了每亩“蔓菁”的产量及种法,便下令要士兵开荒种这菜,一方面补充军粮,另一方面又可用作牲畜饲料,既经济又实惠。人们就把这种菜叫“诸葛菜”。
诸葛菜在全国分布很广泛,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陕西、甘肃、四川。朝鲜有分布。生在平原、山地、路旁或地边。
诸葛菜不仅仅有观赏价值,其嫩茎叶用开水泡后,再放在冷开水中浸泡,直至无苦味时即可炒食,种子还可用作榨油。
在青岛,一些小区或公园里,常常看到诸葛菜,我还看见,一些居民,到山间公园里,挖了这种野菜回家吃呢!
早春时节,你是否喜欢到处走走赏花呢?可曾注意到这三种蓝紫色的花儿?欢迎分享、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青海湖沿途许多小紫花,它的名字谁知道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