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前不久,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接下来的《中国外贸新动能》,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看当地如何推动纺织产业攀“高”向“新”,推动纺织品高质量出海。
在中国轻纺城,每年全球约1/4的面料交易都在这里进行,2024年这里的总成交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其中外贸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大家的印象中,纺织品往往都是用在服装上,而在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纺织品不仅可以应用在服装上,还能“上天入地进人体”。
2024年11月,神舟十八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红白条纹的神舟大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巨型降落伞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而伞上的伞绳就是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同研发的。
这是一台拉伸机,相当于两台两吨重的卡车互相拉扯,而在这样的作用力下,这根伞绳究竟能否被拉断,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研究人员胡能介绍称:“别看这根纤维很细,但它其实包含了1万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丝,它通过包芯编织而成,在这台高强度的拉伸仪器下,它仍保持纹丝不动。”
近年来,从聚酯、纺丝到织造、印染,再到服装服饰、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全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不断助推绍兴纺织各类新产品全链喷涌。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戚栋明称:“像这一块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做的面料,它相当于是古代的金丝软甲,用美工刀这样刮是刮不破的。这个是深海系泊用的特种缆绳,它强度要比金属强,它能够牵引,台风的时候能够拉得住17级以上的飓风,二三十年的使用寿命。这是一种新一代的人造血管,可以穿刺、打针,特别是对于肾透析以后经常要打针的人是比较好的。”戚栋明介绍的这些产品都是创新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随着源头纤维端、中间印染环节、未来纺织领域建立起了研发团队,创新中心已经与企业形成了一套良性的合作模式。企业出题、中心领题、车间验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加速纺织产品持续释放创新动能。
戚栋明介绍称:“我们这边有100多个专职科研人员、200多个高年级硕博研究生,他们作为一个团体来答题,再到车间去验证、验题,就是这个技术行不行,行,基本上就交付形成一个螺旋。”2024年前11个月,绍兴规上纺织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4.0%,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140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8.4%。
纺织品高质量出海,除了要有好产品,好的服务生态也是必不可少。这是一家从事服装面料出口的企业,现在企业的退税业务,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线上全部办理。绍兴市卡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真珍称:“2024年,我们总的出口额超5000万元,享受了出口退税大概600万元,操作非常方便,大概三个工作日就可以到账。”
此外,绍兴纺织还通过跨境电商营销模式、数字化改造技术创新等多种方式提能升级,当地海关针对纺织产业的新变化,助力企业充分享受自贸协定红利,更好“走出去”。
绍兴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李晓斌称:“帮助我们辖区的企业打通传统优势产业加新业态的供应链模式,帮助他们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开拓海外市场。还通过优化减免税设备进口的流程,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产能,为绍兴纺织企业出口注入更多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