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司将海洋垃圾再利用制成必需品,每件产品可扫码溯源,见证转变全程,旨在实现资源循环。
海漂塑料瓶、渔网、浮标等,摇身一变成为T恤衫、棒球帽,甚至电动牙刷、签字笔……
3月31日,在天一广场举行的2025年“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无废产品”展示现场,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人头攒动,不同材质的海洋垃圾被再利用变成生活办公必需品,让不少市民连连点赞。
“像海洋里的塑料瓶可以制作成T恤衫,渔网可以制成棒球帽。”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CEO、“海洋伙伴”项目发起人麻一明向记者展示了“海洋伙伴”T恤衫,这件衣服由17.24个塑料瓶制成。
与常见的衣服不同,这件T恤衫的吊牌上,增加了“减排量”“溯源码”等信息。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产品吊牌上印有二维码,可以扫码溯源,清楚地看到海洋垃圾向时尚单品华丽转身的全过程。诸如,减少碳排放500.8克,减少水资源消耗83.1克,减少废弃污染物210克。
现场除了T恤衫,一只手编包十分抢眼。扫码后可以看到,去年11月,一个破旧的PE材质海洋渔筐被丢到了垃圾分类柜中,在经历一系列工艺加工后,这只手编包就诞生了。
溯源系统当中,明确地记录了这次转变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时间、地点,并且有真实影像资料佐证。
“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好后可以变成千行百业的各种产品。”麻一明说,随着未来技术不断发展,这些材料可以被不断利用,“垃圾”可以重新回到社会资源的循环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