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的脾胃功能随之活跃,但也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调养好脾胃,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结合春季养生特点,分享调养脾胃的中医小妙招。
中医理论讲究顺应四时养生,调养脾胃也应顺时而为。龚燕冰认为,春季调理脾胃,有季节特点。春天肝气升发,会对人的情绪有所影响,可能会出现肝气郁结,会导致脾气不足。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助脾运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能促进脾胃的升降运动,使脾的运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可横逆犯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称为“肝木乘脾土”。如肠易激综合征,常因情绪波动而导致腹痛、腹泻加重,与肝郁脾虚有关。
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疏肝理气。为此,龚燕冰推荐一款玫瑰陈皮茶,用玫瑰花3—5朵、陈皮3—5克。玫瑰花可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春季,代茶饮能疏肝理气、健脾中和。
小米是一种养脾胃很好的食材。日常生活中,常听说喝点小米粥养养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龚燕冰建议,在熬煮小米粥时,可以加入适量南瓜、红薯等,通过食补方法养脾胃。同时,避免过多摄入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调养脾胃可以通过穴位按压来实现。龚燕冰建议,按压足三里和三阴交两大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足三里具有调节脾胃、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可按揉此穴,以调和肝脾。一般而言,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天2—3次,以局部酸胀为度,但穴位按摩仅能起到辅助缓解作用,若脾胃相关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治疗。
调理脾胃,还可用推腹的方法。推腹能够健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胃口大开,缓解厌食症状。同时,推腹还可以促进脾胃的血液循环,加快脾胃运化,从而促进肠胃蠕动,使食物中的营养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推腹。具体而言,由心窝向下推至小腹。每天早上起床前推一次,晚上睡前推一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普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