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盛况:湾区时尚力量集体亮相
4月19日晚,2025广东时装周主会场——广州国际媒体港星光熠熠,“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2025”广州站春季开幕式在此拉开帷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年度盛事,本次活动以“共生·共融·共创”为主题,吸引超200家湾区品牌、逾千名设计师及行业代表参与。开幕式上,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表示,本届时装周首次联动大湾区九市两区资源,旨在打造“全球时尚产业第三极”的国际影响力。
活动开场,由香港设计师组合KAY KWOK与澳门本土品牌MACON联袂呈现的灯光投影秀《湾区经纬》点燃全场,通过动态影像将广绣、潮州抽纱等非遗技艺投射至现代时装,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数据显示,本次开幕式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320万人次,创下广东时装周历史新高。
科技赋能:虚拟秀场与AI设计成焦点
区别于传统时装周,本届汇演首次引入“元宇宙秀场”概念。观众通过AR眼镜可实时观看虚拟模特与实体走秀的叠加场景,并参与虚拟时装试穿互动。据技术合作方商汤科技透露,本次应用的自研算法能将服饰材质还原度提升至95%,未来计划向消费者开放虚拟衣橱功能。
AI设计亦成为亮点。深圳独立设计师品牌“SILK ROAD AI”发布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其图案灵感源于大湾区港口数据与历史文献的交叉分析。品牌主理人林薇在接受采访时称:“AI并非取代设计师,而是帮助突破思维惯性,例如本季的3D立体剪裁方案便由算法迭代了137次后定型。”
可持续时尚:湾区企业发布“零碳路线图”
呼应全球减碳趋势,汇演特设“绿色创新工坊”展区。东莞纺织龙头企业天宇集团推出首款可降解牛仔面料,其原料提取自珠三角红树林的废弃藻类;中山环保鞋履品牌EcoSteps则展示用回收塑料瓶和咖啡渣制成的运动鞋,单双产品碳足迹较传统工艺降低67%。
值得关注的是,粤港澳三地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大湾区时尚产业零碳行动倡议》,提出到2030年实现供应链碳排放减少40%、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超80%的目标。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总监何志忠透露,大湾区正筹建首个纺织业碳排放交易平台,预计2026年试运行。
非遗活化:岭南工艺对话国际潮流
非遗元素的创新应用成为多场发布会的核心。广州本土品牌“织月”以香云纱为基底,结合激光切割技术打造出可拆卸重组的模块化旗袍;佛山扎染工坊“染述”则与法国高定品牌合作,将岭南水乡的灰调美学融入巴黎时装廓形。文化学者梁绮华评价:“这种‘在地全球化’模式,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符号,而成为可穿戴的生活艺术。”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启动了“湾区非遗青年传承计划”,首批入选的12名设计师将赴米兰、伦敦等时尚之都交流。95后设计师陈子墨凭借融合粤剧脸谱与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入选,他表示:“年轻一代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重新诠释岭南文化。”
产业联动:跨境电商与供应链升级并进
作为外贸重镇,大湾区时尚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在汇演中亦有体现。跨境电商平台SHEIN、Temu首次设立供应链对接专区,吸引超60家本土代工厂入驻。SHEIN大湾区负责人披露,平台将投入5亿元扶持百家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目标缩短50%订单响应时间。
与此同时,珠海、惠州等地政府联合发布《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提出建设从面料研发到智能仓储的“全链路数字生态”。据广东省工信厅数据,2024年大湾区服装产业规模达6120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贡献率攀升至34%。
国际视野:全球买手团促成亿元订单
本届汇演的国际参与度显著提升。来自意大利、迪拜、新加坡等地的86家买手机构组成“全球采购团”,首日即达成意向订单超9亿元。米兰时装周主办方代表Carlo Capasa表示:“大湾区设计师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令人惊叹,例如针对中东市场的防晒功能时装系列,兼具实用性与奢华感。”
闭幕环节,主办方宣布“湾区时尚汇演”将开启全球巡展,首站定于2025年9月巴黎时装周。随着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的深化,这场以设计为纽带的产业共振,正为世界时尚版图注入东方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