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19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学家刘吉平,深入玉林市博白县、兴业县、玉州区等地开展调研指导,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及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共同探讨蚕丝业的发展道路,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玉林市蚕业推广站站长商本庆全程陪同调研。
刘吉平教授在蚕桑领域成就斐然,不仅是国家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专家,也是广东省农技协专家库高级专家。
在博白县,刘吉平教授作了“博白县发展蚕桑产业的可行性探讨”专题报告,从全国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广西蚕丝业“十四五”的蚕业规划布局与相关政策、博白发展蚕丝全产业链的市场前景、技术支撑及其产业布局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博白县发展蚕丝业全产业链的潜力与方向,为与会者带来全新的思路与启发。玉林市蚕业推广站、博白县政府分管农业领导、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博集团、桑葚红公司、桂牛企业等当地蚕桑产业相关企业代表、江宁镇农技推广中心人员等参加座谈。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各方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交流看法,达成多项共识。
座谈会后,刘吉平教授围绕博白县政府发展蚕丝业全产业链项目,深入实地展开全面调研。
在旺茂镇和菱角镇,刘吉平教授前往丢荒山地,仔细察看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同时了解当地水文气候条件。在田间地头,刘吉平教授与村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对发展蚕桑产业的想法和顾虑,耐心解答疑问。村民们对刘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积极分享当地的种植经验和土地利用情况,为后续产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在博白新生态纺织产业园,刘吉平教授一行重点考察了香云纱加工和印染车间,深入了解丝绸深加工环节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玉林市中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克银董事长介绍了园区的建设情况。刘吉平教授指出,完善的下游加工产业是蚕丝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博白县应结合自身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在提升丝绸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产品和品牌。
在广西桂牛水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刘吉平教授重点对正在开展的水牛小镇生态桑蚕养殖、香云纱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进行了考察指导。在生态桑蚕养殖基地的果桑种植采摘园,刘教授一边查看果桑的生长状况,一边向企业负责人、头雁学员卢庆平传授果桑科学管护方法,从修剪枝叶、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合理采摘时间、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刘教授强调,果桑种植不仅要注重产量,更要关注品质和多元化利用,通过与文旅项目和生态养水牛等的结合,利用桑叶桑枝作为水牛健康饲料,开发桑葚采摘、桑椹水牛奶、桑果+等特色水牛奶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生态蚕桑和水牛养殖产业的综合效益。
随后,刘吉平教授一行前往兴业蚕种场调研。与企业负责人石日明就广西种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对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与传统蚕桑发展关系的看法。刘教授认为,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是未来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传统蚕桑模式也有其独特优势,二者应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广西蚕业的现代化转型。
最后,刘吉平教授一行来到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与蚕业站领导班子及技术骨干进行了交流,围绕玉林市蚕种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蚕种业的技术创新、品种选育、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鼓励技术人员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蚕业科技水平,为地方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此次广西玉林的蚕桑调研之行,涵盖了从产业规划研讨、实地考察、企业指导到种业发展交流等多个环节。刘吉平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玉林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为博白县制定科学合理的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蚕丝业全产业链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玉林市将持续加强调研成果转化,书写蚕桑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