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拟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后进一步抬升对华关税至125%乃至145%。
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茂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刘欣,围绕“对等关税”带来的影响以及行业企业应对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看来,这种“禁止性关税”,相当于美国贸易的“自我隔离”。税率之高百年少见,传递给下游消费者难以买单,市场直接的反应就是按下暂停键。尽管如此,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仍然正常,甚至出现对欧洲、对法国爆单情况。他表示,“根据欧盟分析,美国进口商品仅占全球约13%。暂停对美国出口,其他87%的市场贸易仍旧正常。”
“通过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转向其他国家”,也是应对高额关税的突围方法之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坦言,面对美国“关税战”,“我们有各种突围方法!”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也认为,这一波贸易摩擦将促进中国电商再次繁荣,“世界足够大,我们还要开拓新的市场。”
换个角度来看,此次“关税战”对中国经济转型也提供了一次加速机会。赵忠秀分析,“中国产供链有序出海,推动更广大市场的工业化进程,更好地满足正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紧密地嵌套在一起,这也是中国对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中国自身工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也无与伦比,由此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曾介绍,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规模之“大”,本身也是“强”。姚洋表示,大规模背景呈现的是供应链完整,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所以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对关税冲击”。
姚洋还称,“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关税战’准备,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
继2021和2022年后,我国纺织服装外贸2024年出口额第三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11.3亿美元。这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给出的数据。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2024年,中国纺织出口额占全球30%以上。
美国成为重要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之一,常居中国纺织行业单一国别出口市场首位。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4年,美国累计进口纺织服装1227.8亿美元。“202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约558亿美元,占中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比重的17.5%。”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刘欣分析,这是基于中国完整高效的纺织产业链体系和丰富多元的优质产品优势。
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品出口,长期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多元性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美国政府在2018年之后对中国输美纺织产品持续加征关税,在次轮频繁加税之后,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关税平均税率在170%左右,最高税率已经达到195%。
刘欣进一步指出,这种情况下,中国很多产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纺织服装产品消费品质将会下降。例如,像丝质睡袍、丝质衬衫、丝质套头衫、丝质和植物纤维混纺睡衣、毛巾等独特的差异化产品,在海外基本没有布局生产线,很多品类进口依赖占比达到80%甚至90%以上。对于这类高依赖程度产品,如果囿于高关税而退出市场,整体消费品质将出现下降。
较早卷入中美贸易摩擦的纺织行业,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型企业都在积极地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行的路线。
刘欣介绍,部分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布局,加强国内外整体产业链协同运转效率,通过对海外投资,如绿地投资、股权并购、资产兼并等模式,形成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快速反应的制造基地模式;部分企业积极尝试终端渠道整合资源,如在国际市场收购商业市场渠道,并购国际知名品牌,逐渐在市场端、品牌端加强渗透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10.8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超130亿美元,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欧洲、北美、澳洲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中国纺织行业对内销市场也越来越倚重,内销逐渐成为行业压舱石。4月14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发布《关于全面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通知》,提出搭建多元化内销对接平台,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外贸优品”线上专区,组织直播带货等活动;引导线下渠道设立“外贸精品直营门店”“工厂直销店”,拓展批发零售网络,完善线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