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生机勃发。在沙雅县红旗镇喀什托格拉克村千亩高标准棉田里,数十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高效作业,以此拉开了全村棉花播种工作的序幕。
“这款播种机,在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下,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行距和深度,有序完成铺膜、点种、覆土等作业,能节约50%以上的棉种,作业效率高,省时又省力。”德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阳德明说,“棉花全部采用智能化机械播种、干播湿出、水肥一体等先进技术,实现从耕到种的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提高棉花生产综合效益。”
今年,在村“两委”和县教育局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下,合作社引进新疆天农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好乐收”监控系统,为20余台农机安装智能终端主机、高清摄像头等设备,结合导航系统,在手机客户端就可实时查看农机作业轨迹、播种面积等信息,实现“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沙雅县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土壤化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分析村里的土壤样本,依据检测结果,为每一块土地“量身定制”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工作队联系湖北扬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帮助合作社引进8套智慧发酵系统,搭载智能自动化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发酵罐等,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帮助村民掌握系统操作和维护方法。
“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温度、风速。我同时管理多个发酵棚,省心省力。”村民托合尼牙孜·艾买提说。在合作社的粪肥发酵基地,村民们正使用智慧发酵系统制作有机肥料。
科技赋能助农增收。智慧发酵不仅实现肥粪还田、环境治理等多重效益,还带动10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
截至4月20日,全村已播种棉花8120余亩,预计4月28日前播种完毕。下一步,喀什托格拉克村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坚持发展智慧农业,将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化耕作运用于田间地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