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原本是跨境贸易活跃期,尤其是海运出货旺季。这个惯例在今年春天被打乱。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美国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且从5月2日开始,不再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商品提供800美元以下免税待遇。
“关税战”下,吴江外贸企业迎来冲击。企业如何“闯关”突围?如何打破困局?
关税调整后的168小时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公布后,刘赐锋的第一感觉就是“地震了”!
第二天一早,刘赐锋立即在公司召开全员会议商议对策。“第三天外贸就上调了电商平台上大部分货品的价格,我们想通过涨价来稀释关税上调对我们造成的损失。”
刘赐锋是吴江格瑞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有一个身份是吴江区跨境电商协会副会长。格瑞福主要生产、销售厨房和餐厅用具等,80%的产品销往美国,公司在亚马逊共有10家线上店,同时在美国还有1家线下门店及1个海外仓。“美国的仓库还有2个多月的库存,目前美国店铺的产品都从美国仓发货。”刘赐锋说。
“关税从34%提高到84%以后,意味着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已经没有任何利润可言。”4月7日,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赶着把最后一个货柜发往美国。
4月9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累计高达104%,800美元以下跨境小件包裹的关税也大幅跃升至90%。“我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华佳丝绸董事长俞金键坦言,公司在美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额有3000多万元,占总销量的30%左右。
“尽最大努力吧。”面对关税的不确定性,作为吴江区跨境电商协会会长的俞金键在协会群里留言,将以背水一战的姿态继续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博弈。
高关税下的韧性“突围”
美国提高关税的第三天,格瑞福就在亚马逊平台重启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电商店铺。“以前我们觉得欧洲市场量少,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现在我们将欧洲的店铺重新运行起来。”刘赐锋说,原来加拿大的店铺都从美国仓库发货,现在改从国内出货到加拿大,而澳洲的店铺,他们也在申请开设。
“为了规避市场的不稳定性,我们双管齐下。”刘赐锋解释道,对于B端客户,他们利用中国制造网优势,精准投放广告,所接询盘秒回,报价时效快,同时对各国税率进行汇总更新,让客人第一时间收到报价成本,提高成交率。“接下来,我们的销售网络会扩展到更多国家,比如‘一带一路’国家,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相比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格瑞福,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对美国的贸易只占其销售总额的3%左右。太湖雪海外业务负责人曹玲介绍,2015年,太湖雪开始入驻亚马逊平台,2018年建立海外官网。“目前,跨境电商业务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5%左右,今年一季度,我们已经完成了2000万元的外贸销售额。”曹玲告诉记者,公司的外贸业务中,约25%的订单来自美国客户,其余订单大多分布在欧洲、澳洲、日韩等地。早在两年前,太湖雪便开始拓展多元的海外市场,目前他们的跨境业务更多地在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转移,以减少关税的影响。
北美市场依然是很多外贸企业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不是唯一的。争夺新兴市场的战役早已打响,吴江的很多外贸企业已经行动起来。4月20日,俞金键的团队开始着手启动欧洲、澳洲、南美等市场,她要把这块原本只占10%左右的“蛋糕”做大。
政企联手提振信心
上周,刘赐锋收到了京东发来的邀请函,邀请他们的商品入驻京东“外贸转内销”平台。近期,吴江区商务局等部门也邀请他们参加“外贸转内销”活动,并告知了扶持政策。“政府的金融扶持等政策对我们企业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也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刘赐锋说,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这个时候,企业更应该重品质跟服务,“我对中国的产品有信心,对未来的海外市场也有信心。”
关税风暴下的外贸痛感,促使供需双方都加快了脚步。关税调整之后,格瑞福对出口产品提价25%—30%。“这几天观察下来,整体销量比较平稳。”4月以来,格瑞福的销量已经近万件,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于刘赐锋来说,目前最大的担忧是无法出货到美国。“应对不确定的市场,我们的应对措施每天都在做调整。”刘赐锋感慨道。
针对企业如何应对这次关税风暴,吴江区跨境电商协会也在积极行动。“接下来我们协会也会举办座谈会,大家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一起渡过这个难关。”俞金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