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国家调整出口政策,不再鼓励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出口,取消建筑陶瓷出口退税,则毛利率便降为-9.87%,亏损率近10%,企业不可能承受,只能减少或放弃出口。这种可能性不用怀疑,现实已摆在行业同仁面前,如果美元一路贬值至1:3,即1美元等于3元人民币时,贬值52.38%,那么,建筑陶瓷的出口毛利率必须高于52.38%才行。这就意味着中低档产品出口的大门永远被关闭,整体出口量将大幅度降低。
所谓对内进一步贬值,主要表现为石油进口价格的抬升。中国石油的50%以上依靠进口,而且进口依赖度越来越高,不仅带来能源安全的问题,而且还将使石油及其延伸产品如汽油、柴油、石油化工、天然气、煤碳等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建筑陶瓷的生产、销售特点是大进大出,大量的原材料运入,大量的产品运出,运输费便因汽油、柴油的涨价而提高。
另外,从原料加工、烧成,到半成品加工,耗用大量的电力和燃料,其电力、燃料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陶瓷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仅降不了,反而还有所增加,加重了出口的负担。
因此,QE3一旦实施,对中国建筑陶瓷的出口将带来长远的影响,至少以量大、价低取胜的历史将结束。然而,QE3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建陶行业的企业不主动、积极地去改变和适应。笔者欣喜地看到,近几年,行业涌现出一批注重原创设计、自主研发创新和品牌渠道建设的企业,定位高档的差异化产品,高举高打,销售价格由原来每平方米几十元卖到一两千元,较高的毛利率足以抵消美元的贬值,这些企业的高档产品将成为中国建筑陶瓷出口新的增长点。
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卫浴展,由鹰牌一枝独秀的中国建筑陶瓷企业参展14年,到今年增加了斯米克、冠军两家中国建陶企业的参展,走国际化品牌高端路径成为一种趋势。这也许是促使中国建筑陶瓷在国际市场上“抄袭模仿、低质、低价”形象的一种改变,对中国建筑陶瓷由产量大国迈向品质、品牌大国有着积极推进的一面。中国建筑陶瓷也许会因为有这些远见卓识的企业代表而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中国建筑陶瓷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