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钢贸企业面临的困境日趋严重,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在钢贸业中已成为一个共识。那么,钢贸企业遇到的困难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困局?出路何在?就这一系列热点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
任庆平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贸易行业从总体来看,还只能算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不那么成熟,钢贸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迄今为止也只有20多年,这个行业属于什么样性质的行业,将形成什么规模、什么样的盈利模式、怎样的企业文化等等,还都在探索和实践之中,缺乏完善、成熟的经验。”
粗放型高速发展
他认为,我国钢贸行业经历了一个“粗放型的高速发展期”。任庆平对20多年来我国钢贸行业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概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民营钢贸企业的出现打破了由各地国企的金属材料公司所垄断的经营格局。之后,国企金属材料公司及物资供应部门,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而改制,逐渐步入市场经济。此时,民营钢贸企业则快速崛起。这是由于当时国内钢材资源比较紧缺,属于“卖方市场”,钢贸商只要拥有钢材资源就能赚钱,且盈利空间较大;加上当时的钢厂直销、直供意识不强,钢材大多都通过流通渠道实现销售。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民营钢贸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度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千军万马卖钢材”的热潮,钢贸业形成了“粗放型高速发展”。其中积累了一些弊病,如参与钢材贸易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钢铁基本知识及营销理论十分缺乏,企业资金短缺、规模很小,一般都是几个人的小公司。因而至今国内钢贸行业依然存在“小、弱、散、乱”状态,行业集中度低,先天不足。
任庆平说,在我国钢贸业发展初期,一批国企、央企等大型钢贸企业凭借他们的雄厚资金优势和物流优势,发展很快。诸如中铁、五矿、中钢、浙江金属、微商等这些央企和国企,取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拥有铁路运输等优势,可以大批量向钢厂订货,有时一次订货量就是80万吨或上百万吨,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铁路运输线,进行大批量的批发,他们充当钢材批发商,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营效益。
市场下跌周期长上涨周期短国有和民营钢贸企业均承压 在谈到当前钢贸企业面临的困境时,任庆平说,如今即便是一批大型的国企、央企的钢贸企业同样面临重重困难,一般性的民营钢贸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则更大。就拿那些大型国企、央企的贸易企业来说,批发商的角色遇到种种挑战和压力。这是因为目前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材再不是当年的紧缺商品,不再是钢厂和钢贸商说了算,而如今的钢材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因而钢材市场呈现疲软、低迷的态势,且持续时间较长,形成跌价周期长,涨价周期短。如今年自4月中旬到9月初为止,钢材价格持续震荡下跌了5个月之久,可价格上涨行情却瞬间即逝,这给大型贸易企业带了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再运用以往的靠批发盈利的模式,显然很难行得通。如果从钢厂大批订货,放在仓库里,两三个月卖不出去,钢材价格持续往下跌,必然造成巨额亏损。以往的搞批发、当批发商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如今钢材市场出现“下跌周期长,上涨周期短”的特征,批发的路子算是走到尽头了。这就是在钢材处于“买方市场”环境下,那些大型国企、央企的钢贸商所面临的困境。
- 福步贸易网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