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来说,今年中国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会从一定程度上带动钢铁需求。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大幅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缓解现金流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如“用钢大户”房地产行业和建材行业会因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回暖的趋势,并且机械行业和汽车行业都会有所收益,这对钢铁行业来说,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外,目前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更加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行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拉动经济,促进投资,政府遏制的只不过是房地产爆发式的增长,在宽松的政策下,对于钢铁这样潜能较大的行业来说,有长远的益处。
突破关隘、走创新整合之路
钢铁行业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不仅是全行业亏损的问题,还在于如何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短期来看,大多数钢企之所以下调出厂价,是因为下游产业链需求不足,销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钢企必须要控制生产利用率并减少产能,尽可能达到供需平衡,将市场供给降到合理的水平。还有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一直以来,钢铁行业的竞争就非常激烈,后来甚至出现了产业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小企业,很多大型国有钢企也无法独善其身。
另外,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世界范围的一个长期趋势,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的各种扶持、优惠政策,并不足以改变这个趋势,更关键的还是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关系上下功夫。传统的钢铁销售模式是以销定产,大流通商和大型终端客户从钢厂订货,小流通商和小客户从大流通商公司订货,流通渠道的层级多、服务水平低,所以可以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对供应链进行资源整合,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甚至可以借助钢铁物流供应链上各功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成本转嫁”效应,对钢铁行业的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和创新。
不仅如此,工信部还指出,中国要敢于吸引国外顶尖钢铁企业投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吸引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要舍得给对方利益,以迅速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和开发能力。这样有助于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的“二元化”竞争格局,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当然,钢铁行业未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远,这种改变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正是我们相信,因为这样的任重道远,才能帮助钢铁行业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