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一产业已能生产400余种产品,主要涉及灯具、装饰件、机电部件、 模具 开发四大类,其中摩托车消声器、轮毂、灯具及汽车仪表台等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同时,具备了年产3000辆“卡威”牌第三代消防车,年产2万辆“鸿运”牌低速货车、自卸汽车,3万辆“跃进”轻卡,3000辆“圆通”牌全地形车的生产能力。
从整体看,丹阳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形成从研发、生产、市场、检测、物流、培训到专业工业集中区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当地建有省级汽车灯具检测中心及国家级灯具实验室;形成了“华东汽车灯具城”和“中国汽配城”两大专业性市场,其中华东汽车灯具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灯具市场;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与一汽、上汽、东风、北汽等国内主机厂一、二级配套企业已发展到100余家,2009年国庆阅兵车还用上了丹阳超力、新泉、彤明、林泉等企业制造的零部件,部分产品闯入国际市场;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8家公司已在丹阳投资兴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投资总额5.66亿美元。
中国制造业冠军联盟汽车产业群负责人认为,丹阳汽车零部件及模具企业必须摆脱“小”而“全”,而要在一个“专”字上下功夫。如果什么产品都做,不仅投资成本过大,而且样样做不精,最终导致失去整个中高端市场,也赚不了大钱。他认为,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各自拳头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向中高端市场靠拢,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化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还需努力开拓配套销售渠道,争做一级供货商。在这一点上,丹阳部分汽配产品有很好的基础,譬如车灯、内饰件、仪表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色,可以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做精、做大、做强。
丹阳市委市政府也在积极帮助汽车零部件及模具企业努力克服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鼓励企业、行业设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使第一、第二梯队的企业都实现了发展壮大,在全国汽车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整个产业销售同比增幅都达到了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