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的火车已经不像过去坐火车那么拥挤了过去,我们坐火车的时候特别拥挤,买不到坐票只能买上一个站票。而且每节车厢里面都挤满了人。火车就是人挨人,甚至,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就从那一次以后我就记得了,火车人多的时候不能坐,真的太难受了。我的女朋友是挤出来的,那是大三的寒假过完年,我要坐火车回学校。火车刚在站台上停靠,车门就堵死了——我看了看车门,完全没有能挤上火车的希望。所以我是从车窗爬上火车的——我举着自己的学生证,一个车窗一个车窗地敲玻璃,脸上的表情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苦苦哀求”状,这才赶上靠窗坐的一位老阿姨,招呼旁边的人帮我开窗,把我给拽进火车,又迅速关上车窗——要不然这个车窗就别想关了,直接就能变成车门。被拽上火车我才发现,车厢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我也不能就坐在人家茶水桌上啊!那也没办法,只能等到下一站有人下车,才顺着往下挤的人,九牛二虎地跑到车厢衔接处,靠在角落里站着。能在这个角落站着,已经是求之不得的好位置了。那时候生活很慢,火车也慢,停的站也多;我老家在襄阳,从襄阳到北京的绿皮火车,需要开20个小时左右。你想坐在地上都不可能,就只能站在车厢的角落晃荡着打盹。火车进入河南省境内,在漯河那一站上下车的人特别多,尤其是上车的人。原本就拥挤不堪的车厢衔接处,这下不但彻底被塞满了,而且挤得人几乎不能动弹。就在刚才的上车下车中,原本跟我挤在一起的民工大哥不见了,换成了一位长发女孩,看上去是个学生妹,应该跟我一样是过完寒假回学校的吧。她跟我斜对着,被背后的旅客紧紧地挤压在我的胳膊和侧肩上。当然,这个零距离不是人家想要的,只是她实在别无选择。这个姿势不但她很难受,我也很难受——她难受是因为她的胸就被压迫在我胳膊的一侧,下巴还抵在我的肩头;我难受是因为原本我还能给自己挤出一点小空间,但现在这个尴尬的姿势,我也实在是没法发力再挤!这还不算完——现在这个姿势,我还有点斜着身子,一直下去的话肯定能累死个人!你知道,在拥挤的车厢中,如果你无法发力固定住自己的位置,那就意味着你很快就会被一点一滴地挤到彻底不能动弹。为了她能舒服点,也为了我自己能舒服点,我歪过头对她说:嗨,咱们能稍微换换吗?咱也不能多说,人家女孩也是秒懂,点了点头。我费劲地慢慢转身,双手抓着女孩的肩膀猛一使劲,跟她来了一个移形换位。现在的姿势就舒服多了——我背对着拥挤的力量,用胳膊撑着车厢借力,还能守住这点小空间;而女孩原本的空间得到了一点,再也不用死扛着刚才那个难受而又尴尬的姿势了,想起以前坐火车那么拥挤,也让人觉得特别难受。现在好多了,再也不像之前坐火车那么挤了。
请问如何查询以前的火车时刻表
现代的火车动力基本有两种,一是内燃机车,另一种是电力机车,蒸汽机车基本全部淘汰了.
内燃机车里面是一台大功率柴油机,靠它来带动同步主发电机发电,然后利用这些电来驱动牵引电动机,火车在每个轴上有一部牵引电动机,就是靠电机来驱动火车行驶,所以内燃机车是靠交-直流传动,而不是象汽车那样发动机直接作用在车轮上
电力机车构造相对简单,里面就是大的变压器,靠机车的受电弓把接触网的电引到机车内,通过变压器变压再提供给牵引电机,一般是交流传动的.电力机车的电是来自于发电厂,如果你见过电气化铁路就会明白了,在铁路上空架设着电力接触网,上面一般都是25KV或者27.5KV的高压直流电,这些电来自于变电所,变电所的电还是来自于发电厂.电力机车上面有有个受电弓,呵呵就是您所谓的电刷,就是靠它把高压电引到机车内,所以说只要接触网有电机车就可以行驶.
好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机车,最终都是靠轴上的牵引电机来行驶的.只有少数的轨道车除外,他们是和汽车一样,需要挂档,有离合器,象金鹰重轨车就是这样.
火车和汽车的驾驶不一样,火车好开,正常人一分钟就可以学会,但是开好了难,火车司机的专业性很强,什么都要会,毕竟火车司机责任重大,出了事几乎都是大事故.
我国目前的铁路机制不太成熟,国家对铁路的现状也是不满意,所以铁路现在加紧时间改革.
1、铁路12306官网是铁路集团的窗口,与火车相关的信息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官网查询,用电脑浏览器打开铁路12306的官网;
2、然后,在官网右上方点击“信息查询”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时刻表”,进入时刻表查询页面;
3、在“时刻表查询页面”当中,选择查询火车票的“日期”;
4、在页面当中,填写想要查询火车时刻的火车车次;
5、最后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查询相关列车的时刻表。
旅客列车时刻表是铁路部门根据铁路运行图编制并提供给旅客了解所有列车始发,停靠,终到站的站点信息及始发时间,到达时间,停靠时间等的表格。旅客列车时刻表分简表和详表,其中简表只提供主要站点的信息,详表不仅提供所有站点信息,还提供运行区间的行车速度、行车距离等信息。
改革开放给出版、印刷业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变化,时刻表也不例外。首先是版本的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以32开本为主导的时刻表延续了40多年,到上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中英文对照本、16开本、简明本等,给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旅客带来了方便。
其次在印刷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1959年的时刻表印刷字形单一,纸质发黑粗糙,几乎没有插图。上世纪80年代后,彩色印刷、激光照排、电脑图像合成等高技术的应用,高档纸张的使用,使时刻表的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再次是在发行量上,1959年只有30万册,1979年突破100万册,2005年达到253.5万册。时刻表已成为交通行业持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服务性工具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客运事业经过10年发展,1959年的时刻表客运车次编排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快列车编号由1编至16;直快列车编号由24编至80;快客列车编号由91编至94;直客列车编号由101编至198;2005年,我国的铁路客运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每天有近1900对旅客列车在7万多公里的线路上行驶。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车次编号由Z1编至Z86;特快旅客列车编号由T1编至T988;跨局快速旅客列车编号由K3编至K408;局内快速旅客列车编号由N1编至N997;普通旅客列车编号由1003编至8994。现在的客车车次编号容量是过去的20多倍。
时刻表增加到279页,增加了全程旅行时间、多种类别票价、索引车次页码、客运服务图形标志、有效商业广告等多种旅行服务内容,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以上就是关于以前坐火车是什么样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