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与1978年7月,东莞县第二轻工业局设在虎门境内的太平服装厂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
1978年,东莞办起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资料图)
“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的结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由外商投资建厂房)、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中外双方对各自不作价以提供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三来一补”企业;中外双方不以“三来一补”企业名义核算,各自记账,以工缴费结算,对“三来一补”企业各负连带责任的。
这样的经济贸易合作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很大程度了解决了我国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从吸引外资、技术引进、及生产制造工艺学习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且三来一补企业的设立,因为港口、码头、口岸优势以及距离香港地域优势等,在我国沿海及珠三角尤为普遍。
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渐发展,2000年后,由于中国政府对“三来一补”企业的政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没能引导企业的利益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三来一补”的企业结构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不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发展。
车间(资料图)
例如:
1)较多“三来一补”企业对中国政府“出口退税补贴”依赖较大而不注重外销利润的获取,如耐克鞋、阿迪达斯鞋的出口价格只有40 ~50美元,而外商卖到国外市场后销售价达到90~120美元,巨额利润悉数由外商获得;
2)不少“三来一补”企业中的中方股东逐步将经营管理权放手交到外方股东手中,缺乏创建自主品牌和“本地化”“国产化”的动力;
3)企业在雇用员工方面违背中国劳动政策低价雇用员工,较多企业甚至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使得大量内陆到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年轻人身体得上“职业病”甚至遭受终身的损伤;
4)因为技术落后,产线落后导致对环境的破坏严重;
5)“三来一补”企业将产品超低价销售给外商引发外国政府征收巨额惩罚性关税。
车间 (资料图)
6)地方经济发展后,导致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房价上涨,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相比之下目前如印度、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家在招商引资上的大尺度及人工成本原因,直接导致了外商将新的产线投入到上述地区。而国内现目前生产线及产品技术和工艺未进行升级等。
由此可见,传统的三来一补企业随着人工、生活、消费等成本的上升已逐步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市场竞争优势。我国的三来一补企业在人工成本、消费成本的优势已逐步丧失。在此原有基础上目前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生产经营只得过多的依赖于国家给予的出口退税政策。
2.传统的三来一补企业未实际的刺激内需及带动国民工业生产发展。由于传统三来一补企业料件均来自外商供给,企业仅借助外商提供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及加工。除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外对于国内工业发展未体现直接关联,对于部分国内生产厂商生产产品满足企业成产必须料件的,未有效进行互动。
那么对于现目前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在招商引资上仿照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形式,对于很多制造业企业外迁等情况下,我国原有三来一补企业必须找准自己存在的空间及社会价值进行有效的转型升级,否者将在不久的将来被社会的发展所吞噬,当然三来一补企业原本就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产物,若不转型,也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