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1950年朱达w.juda试制出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奠定了电渗析的实用化基础。1960年洛布(loeb)和索里拉简(sourirajan)首次研制成世界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非对称反渗透膜,这在膜分离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此外,以膜为基础的其它新型分离过程,以及膜分离与其它分离过程结合的集成过程(integratedmembraneprocess)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它的无相变、节能及在常温下分离等特点,一经引入食品工业就受到关注并取得不凡业绩。它简化了传统食品加工工艺;避免了食品加工中的热过程,高度保持了食品中的色、香、味及各种营养成分;降低和解决了污染物的排放,并使有效成分得以综合利用和回收;它既可脱盐、脱除有害物质和细菌,又可防止沉淀物的产生,所有这些先进之处都是其他加工方式无法相比的。
在发酵和生物工程领域应用膜分离技术较为广泛的酶制剂,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酶、动物酶、植物酶都用超滤来进行浓缩和精制,可将酶浓缩10倍,纯度从2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另一项用得比较成功的是生物胶—黄原胶的提纯浓缩,超滤可去除黄原胶中的色素和蛋白质,并将黄原胶浓度从3%浓缩到9%左右。
在动、植物蛋白加工中最典型的是鸡蛋清和全蛋的浓缩。用反渗透进行蛋清的浓缩,固含量可从12%提高到20%,而用超滤浓缩全蛋固含量可从24%提高到42%。这在生产蛋清粉和全蛋粉的工艺中是惟一可降低能耗、提高喷雾塔产量的浓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