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00多万辆车达到报废年限,但真正得到回收的只有30多万辆,报废车辆数与回收车辆数形成了刺眼的落差比。据了解,此落差比在我省同样存在。
12月16日,山西公安交警网率先开通报废车网络举报平台,推出“报废车,我举报”有奖活动。就此,记者追踪省内本该报废的车辆踪迹,意欲探访其是已“入土为安”,或是“幽魂未散”,还是另有隐情。
自今年5月1日起,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开始执行新规,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将实施强制报废。同时,新规明确规定,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无使用年限限制,并将其引导报废的最大行驶里程从50万公里延长至60万公里。
无论引导报废还是强制报废,就车而言,是因为它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都会在达到这个期限或里程后出现“衰老”迹象,难以保证行驶安全。所以,报废在情理之中。
新规能否刺激报废车自觉走上报废程序,尚且不知。但之前的悄无声息却有着诸多的原因。
1 难废有因
前不久,在颇显冷清的山西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记者见到了总经理王有义。谈到报废车,他有些无奈。“太原市有3家具有报废车辆拆解资质的企业,我们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平时有车辆主动来报废是很难得的事情。我们每年拆解的报废车大部分是政府机关、国企等上交来的,自觉报废的私家车则少之又少。”
我省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有十余家,回收网点近百个,但经营状况都与山西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一样,不容乐观。
既然车到 “寿终正寝”的时候,为何却不见上门报废呢?
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报废汽车的收购价格参照废旧金属市场价格,按照金属含量进行折算。王有义分析道,“以太原市的行情,一辆普通小型轿车报废时,回收企业只能给车主约两三千元的补贴。可是,若车主将报废车以二手车出售,价格则可达5000元以上。”在利益面前,许多车主选择了后者。
此外,因贪图便宜,不少报废车成为农村地区司机的猎物。还有相当数量的单位报废车,由于组织机构代码证、车辆登记证书等证件丢失,再加上时间久远,车辆所属单位也就懒得办理车辆注销手续,被当作垃圾,直接丢弃在单位大院或其他角落里。
2 “偷渡”有道
“栈道”不走,报废车又是如何“暗渡陈仓”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汽车修理厂,尤其是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小修理厂,别看门面不大,生意却十分红火。除了常规性的修理外,他们还顺带做着另外一桩“生意”,即在网上发布回收报废车的信息,以高于补贴价回收到车辆后,要么拆解其主要零部件“专卖”,要么索性包装一下,整车卖到乡村,一倒手便赢取了暴利。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二手车市场长期以来是报废车的一个 “地下通道”。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前年,我的汽车到了报废期限,就在准备通过正常手续办理报废时,一天,我路过二手车市场碰到了一位‘热心人’。他告诉我,通过正常报废我只能拿到两三千块钱的补贴,把车卖给他,立马就能得到八千块钱。”
听他这么一说,张先生没有多加考虑就拿钱走人。“之前,我也想享受‘以旧换新’政策,但后来咨询得知,‘以旧换新’与小排量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不能同时享用。”张先生说道,“以当时我看中的售价11.68万元的一款车型为例,‘以旧换新’政策最高补贴6000元,而购置税优惠算下来也有5840元,相差不多,卖给二手车市场反倒能省事不少。”
3 上路有忧
现实中与张先生抱有同样想法的车主不在少数。张先生当时觉得捡了大便宜,可刚过一两个月,超速、闯红灯的罚单就“飞”来了。咨询交警部门后得知,原来从法律上来说,这辆车仍在自己名下。除非车辆当场被扣,否则他还得不断为别人的违章埋单。
“通过不合法的途径,虽然暂时获得了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省交管局负责人提醒道。
另一方面,卖到乡村的报废车隐患更大。资料显示,近3年来,全国有13%的交通事故是因为使用了伪劣和报废汽车配件所致,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报废车“借尸还魂”后的危害。
报废车辆无论是刹车还是转向等系统都存在严重的磨损问题,发动机在反应速度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于普通车辆,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成为“马路杀手”。由于已经到达了报废年限,多种设备长期没有更新,燃料消耗、尾气排放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报废车辆大都没有牌证,使用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车辆作案或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很难追查,对于受害者来说无法索赔或给破案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4 遏止有招
针对报废车乱象该如何整治,社会各界见仁见智。
对于报废车拆解企业来说,受制于人员、场地、设备等开支,自然不会为了招揽生意而抬高回收价格。王有义表示:“关键一点是要提高报废车的补贴,用经济杠杆撬动车主通过正规渠道报废车辆的积极性”。
为遏止报废车废而不止现象,交警近年来也频频发招。太原交管一方面采取了 “先注销、后报废”的办法,把到达报废年限的车辆全部注销,将车辆信息录入 “黑名单”,车主如不办理报废手续,仍开车上路,将会被查扣。另一方面,推广普及了“警务通”,交警执勤时碰到可疑车辆,一般通过122查询车牌号,就可查到该车辆是否属于报废车辆。
为了提高公众处理报废车的主动性,交警还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比如车主只要打一个电话,交警部门将全程办理包括下户、拖车、领取回收款并交付车主等一系列车辆报废手续;或者车主只需到指定的报废车辆拆解企业进行报废,领取相应补贴款即可。
要真正杜绝报废车上路,监管部门还应实行动态管理,部门间明确管理事项,不扯皮、不推诿。力争将报废车处理上升到法律层面,让人们意识到报废车上路的危害,推动报废车处理常态化、正规化,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