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钢贸业与快速崛起的液压产业用钢需求和服务的“真空”是否成了无解的方程式?在闽新市场记者也收获了意外的希望。
“这个市场发展目标就是为了阜新城市转型配套的,是政府招商引进福建商会投资。目前一期已经基本建成,占地面积136亩,2013年完成二期面积扩大到500亩。”市场办年轻的副经理黄进芳用带着福建乡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市场目前入驻钢贸商不到20户,二期完成后,准备引60户入住,预计年钢贸经营总额6亿元。他认为,液压产业用钢是大项,但目前钢贸商、市场投资方认识还不清晰,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和引导。如果能做好,那么将来钢贸业经营方向就能跟液压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接上轨了。
闽新、福胜两大新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了钢贸商创业、置业和兴业的硬件环境,同时也创造出钢贸流通业做大做强的机遇。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破解“真空”还需“东风”助力。
破“真空”有“东风”
政府应创软环境。目前,因为供需失衡,园区一些企业大宗钢材要到200公里外的沈阳或锦州等大型钢贸企业采购,因此造成部分税收的流失和企业物流成本的增高。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应梳理、调整自己发展思路,给液压产业与钢贸流通业创造对接的软环境,解决两大产业同向运行的系列问题,进而增加本市税收和财政收入,并降低园区企业物流成本。
钢厂应视其为增量资源。阜新液压件产业是以集群化模式兴起的。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以阜新为中心点,半径500公里内覆盖了辽宁省90%以上的大钢厂,而500公里通常也是钢厂理想的销售半径。域内钢厂都可以发挥产品和服务优势,对液压件企业提供直供服务。同时,阜新液压产业正在走向“国家级基地”,未来目标是1000亿元,目前年钢材需求已经超过百万吨,而达到“国家级基地”后钢材需求将翻番。基于此,钢厂应该放眼未来,将其视为和作为直供服务和需求增量资源。
今年以来,在需求不断弱化、钢价持续走低的双重“低谷”中,如何转型成为钢贸商躲不过的思考题。是坚守还是转型?短期内对中小型钢贸商不好选择的“两难”。从本质上看,所有钢贸企业经营钢材面对建筑和制造两大消费领域。由于我国钢材产能严重过剩,对于经营建筑钢材的贸易商来说,未来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如何跳出“红海”寻找“蓝海”是摆在阜新钢贸商面前的一道难题。应该说,阜新市全力打造液压产业基地,给了钢贸商一次转型的良好机遇。阜新钢贸商目前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前景,既需要自省,同时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细化服务给予钢贸商必要的培训和积极的引导,使其作出选择,助力转型,与生机勃勃的液压产业同兴旺共发达。 破解阜新钢材贸易服务“真空”的路子不“真空”,有条件,也有希望。(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