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企业身上再次领教业务形势的严峻
夏普与鸿海的合作最终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吧。这不是指现在进行的合作谈判即将谈妥这种短期内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台湾企业在依照与日本家电厂商完全不同的规则开展着业务,因为笔者认为。夏普更临时地与台湾企业密切接触所取得的经验,对夏普而言将会成为一笔珍贵的财富。现在有媒体报道,夏普正探讨在没有鸿海的情况下进行重组的计划,可以将夏普的这一行动视为夏普已学到权衡得失、动摇对手 ” 台湾风格谈判术,这可能未必是失望的事情。
说起来。谈判陷入僵局也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假如在目前仍在继续的谈判中,如果考虑到此次合作的规模。鸿海的关注点不在于是否与夏普进行合作,而是于如何以低价买到 9.99 %的夏普股票,那么, 8 月 30 日突然取消记者会见以及郭台铭离开日本,似乎都可以理解为是鸿海方面采取的战略。也就是说,鸿海方面的这些动作有压低夏普股价的效果,假如谈判的焦点是平均每股的收购金额,那么,夏普股价暂时下跌将对鸿海有利。
但最重要事实是郭台铭离开日本后的 8 月 31 日。力争在 9 月内达成协议。也许,参与合作谈判的鸿海方面主要成员仍留在日本继续磋商。这只不过是谈判方式不同,不是相互坚持默契、企业首脑之间速谈速决、双方事先达成一致的日本式谈判罢了鸿海现如今的经营状况也未必很好,即使向夏普出资,利息方面也想尽量压缩一些,这种只要是经营者就理所当然会有的想法之下,双方高管之间可能正在进行一场认真的讨价还价。
另外。鸿海的目的不只仅是制造,还有舆论认为。还希望将液晶面板技术作为合作的对象,因此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技术外流。但是也许这反倒会成为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契机。
最初。移交给由两家公司出资的 sio 公司( sakaiinternatoperat 但除此之外,夏普与鸿海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是将位于大阪府堺市的大型面板工厂的运营。夏普还有一个凭借 “ 世界的龟山 ” 品牌风靡一时、位于三重县龟山市的龟山工厂。龟山工厂是能够进行从液晶面板直至液晶电视的垂直整合式产品开发的夏普液晶业务 “ 大本营 ” 其中,龟山第 2 工厂还拥有今后有望增长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专用中小型液晶面板的生产线。夏普的中小型面板业务现在仍具有国际竞争力,对夏普而言,说龟山第 2 工厂是掌上明珠也并不为过。
中小型液晶业务方面。可能会被应用在新一代 iphonipad 液晶面板上的传言不绝于耳。因此,夏普拥有独自的氧化物半导体( igzo 液晶技术 ” 能够实现低耗电、高画质、触摸面板高性能化。氧化物半导体被寄予厚望。有人便担忧夏普与鸿海的合作可能导致技术外流。但是液晶面板业务并不是只要靠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就能确立优势那么简单。一家企业独有的液晶技术,对于从多家液晶面板厂商进行推销的家电厂商来说,恰恰是不容易使用的技术 ” 毋宁说,液晶面板领域还是规范技术更受人欢迎,台湾及日本的业内人士之中也有这种意见。笔者采访过的一家台湾液晶面板厂商就说:为了应对家电行业的客户从多家厂商推销液晶面板的状况,正尽力消除与其他竞争厂商的面板之间的差异。
即便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技术。那么,如果变成了只有夏普能够供给。也许就会出现对这种技术敬而远之的家电厂商。或者,作为竞争对手的海外液晶面板厂商也许会考虑以反氧化物半导体方式携手合作的战略。
所以互容性良好正因为互补。
会涉及到规范化问题的产业中。必需摸索在开放环境下确立本公司优势的方法。拿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来说,独家垄断战略未必有效。向特定的合作伙伴、例如鸿海旗下的奇美电子等提供技术授权,然后考虑授权费收入,以及充分发挥作为开发厂商的品牌号召力的市场优势,也是一种战略。夏普已经向日本国内汽车厂商及车载电子装备产品厂商提供 “plasmaclustion 技术授权,从而将自身技术推向单独难以直接参与的领域。继续将这些活动限制在日本国内厂商及国内市场上呢,还是与已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东亚各地区携起手来开拓国际市场呢,对夏普而言,已到作出决断的时刻。
日本企业擅长于发明前所未有的新的技术及产品。鸿海不单单是一个援助者,但在高效率大量生产、对于业务的积极性及谈判能力这些方面比不过台湾企业。对夏普而言。而且还是日本企业重新恢复国际竞争力的良师。并且,对日本企业而言,台湾企业是自由经济制度下拥有终年业绩、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而台湾企业将与日本的合作作为武器,以此来实现与日益崛起的中国大陆经济形成差异化,这一点或许也至关重要。
假使夏普与鸿海的合作扩大到液晶面板以外(例如电视机整机的设计制造等)那对夏普而言也并非不利。通过在鸿海的高效率生产运营方式下制造具有夏普风格的优秀产品,反而也许是其所需的就像索尼将欧美地区电视机生产委托给鸿海以图实现合理化那样。可能将会提高夏普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似乎有的报道将双方合作的扩大视为鸿海对夏普的控制。对此持否定观点的做法或将使夏普变得更加脆弱。而且,这称不上是一种正确的认识。现在夏普所需的像鸿海那样的高效率的管理。据说鸿海方面目前的收益性不断下降,说到底也很难收购整个夏普吧。其证据是现在谈判的争论点是平均每股股票的收购价格,尚未听到鸿海希望出资 9.99 %以上的消息。
可以说。而将成为日本企业与台湾企业摸索合作关系的试金石,此次夏普与鸿海的事例不会仅停留在两家企业之间的层面上。这种合作将在今后有助于双方坚持国际竞争力。现在夏普正在经历 “ 分娩 ” 痛苦,通过这种艰难谈判得到经验对于夏普的经营而言,将成为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