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风口应该会是小程序,小程序解决了太多的人性的需求了。如简单、方便、准确等!
2017年1月9日零点,一个来自微信的重磅炸弹“小程序”引爆了全网,关于小程序的消息,占据了个大网站的头条,火热程度一直在持续,从而致使众多行业也加入的“小程序”的队伍中。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
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小程序是4年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商机,率先上线小程序,抢占流量红利,实现营收激增!
微信小程序盈利
能力现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各种新出现的引流能力,赋予了商家更多的盈利的可能,无论是对于线下实体店行业的帮助,还是对于线上商家的帮助,都使得商家快速上线小程序成为必然。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微信进入电商行业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微信对电商的构想并不是微商,而是“内容+社交+电商”结合的微信电商,如今微商已经逐渐的销声匿迹,而微信电商小程序则必将乘势而起。微信电商小程序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微商的一些弊端,如假货、疯狂刷朋友圈。因为,上线的小程序商城均有资质证明,经过严格审核,产品均在微信的管控体系之内,出现问题可以随时下架。在运营上,由于小程序数据分析的完善,用哪种方式“引流”效果更好将会逐渐清晰,微信电商的营销模式数据化、科学化,变得有迹可循。现在“M蘑菇街小程序”已经通过小程序实现了巨大的引流和盈利,电商小程序的发展速度,必将因此而不断的加速。 以下是蘑菇街2017双十一的成绩单:
单件商品经微信分享后快速裂变,最高“种草”109455人;
小程序中有44% 的成交用户,来自于微信好友分享;
小程序内新客成交占比达到蘑菇街App的 4.2倍;
小程序内用户剁手成功率比App高 16.1个百分点;
小程序用户剁手手速达到App的 2.28倍。
小程序直播间日销售额达到平日28.57倍;直播小程序新客占比是App的 4.75倍;有主播的直播间复购率最高超过了90%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十三年前错过电商,两年前错过直播,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现在短视频确实在一个风口。
从2016年papi酱拍卖第一条天价短视频广告,时间过去一年,短视频的营销攻势越来越强,但请注意,在风口上活跃的大多是短视频的创造者,而非被视为短视频生死存亡关键的“金主们”——渴望通过短视频为自己找到营销新风口的企业主们。
一边是内容创造者花样百出、眼球激荡却难以变现。
一边是企业广告主们,还在观望着短视频的营销姿势。
总是偶尔爆款!这个梗要破
对于企业主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进行营销,只是一个选择题,它们不介意慢半拍、跟个风。
但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没有选择,只有试错和想办法让企业主尽快选自己。
4月末,作为关键词里就挂着“营销”二字的上海车展上,主流短视频平台秒拍就在这个营销战场上抛出了自家营销解决方案——在展会开始之前,即推出了“车展Online”主题活动。
和以往线上看车展不同,此次秒拍更多的采取“群众路线”,以悬赏征集UGC(用户产生内容)视频的模式,让用户结合指定车品进行拍摄。
换言之,颇为类似命题作文,先期通过部分短视频达人先期制作范本的方式,激活参与热情,也形成内容引导,进而让UGC能够将专业视频作为素材和蓝本,进一步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同时也让许多不能亲自到达车展现场的内容创作者,有了自己的施展空间。
结果亦如预期,仅以其和长安汽车合作的#长安欧尚约拍大赛#悬赏活动为例,就吸引了10位粉丝量超过50W+的不同领域达人参与和推介主力参展车型长安欧尚A800,悬赏活动视频总播放量超过4600万次。
但问题依然存在。营销常有,而活动不常有。常态化的营销等不起,短视频创作者和平台的生存压力也不允许等。
此处必须将偶尔变成常态,才能打破企业营销的短视频壁垒。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案例是一个名叫悦味的厨具公司,由于它们的一款锅入选了淘宝二楼的第二季“夜操场”,结果5分钟时间不到的一个短视频,让它们在播出的头一个夜晚,就卖出了“四年半的锅,短片在前三天播放量达到330万,我们店铺在三天时间内内部访问量突破480万”(厂家语)。
问题依然存在,一个爆款视频的出现,依然是一个偶然现象,然后顺手将一个产品刷成了爆款。但这样的营销效果,就如同等待一个一年一度的展会一样,依然难以形成常态化的营销节奏。
有内容才有生态:重的品牌、轻的销量
略重一些的产品,也在进行短视频探索。较为成功的是已经在新浪微博上被称之为80万官微教头的海尔。
2016年11月14日,一段视频里国内平衡大师以海尔洗衣机机顶为平台,将4枚5角硬币竖立叠放在一个俄罗斯方块上,洗衣机运转的情况下,硬币纹丝不动。随后38秒的视频迅速在网络传开,一天之内点击率达到数十万,被网友评为“最走心”的传播视频。
其实,这本身就是海尔官微在社交网络上发起的一场#硬币达人挑战赛#短视频极限挑战。
尝到甜头的海尔,更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接连推出或转发了若干个风格各异、话题鲜明的短视频在微博之上,如2月21日,其在管微上以“虽然存活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这个游戏还是蛮简单的”为引语,分享了段1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则是拍摄电脑屏幕上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而且玩的水平并不高。
可这段视频却获得了310万次左右的播放,在微博上有超过2万次转发,何也?或许在这个简陋的视频里,海尔兄弟恰到好处的“合影”,以及形成双手托起游戏画面的样式,更加能勾起人们的情怀感吧。
如果说,前一个硬币达人是用极限挑战的方式来衬托海尔产品的性能,后一个则完全是品牌形象展示。而对于海尔等品牌来说,通过短视频所要达到的,通过短视频多样化的展示和差异于广告精致程度、更加彰显亲民特征的品牌价值的呈现远比直接导流去销售几件,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重的产品用短视频来推动品牌,不仅仅是价格或质量上的重,其实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已经达到了一定重量级之下的诉求,而短视频,则让“广告长度”的视频,不再那么精致和大牌,更容易让人们在以社交为元素的平台之上找到感觉。
去精致化的制作:众包出去才是硬道理
在海尔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个类似过去有奖征集风格的众包短视频模式。其实,这也是当下许多企业用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启动短视频效益的方法。
3月,大众高尔夫在秒拍上亦推出了一次悬赏令,用一周的时间,以#好G友一辈子#为主题贯穿整个推广阶段,在秒拍平台进行用户短视频招募,最终形成一个史上第一支由100位粉丝代言的广告片。
而在玩法上,则是以多个汽车类视频自媒体推出相对精致的PGC趣味视频,形成3百余万的累计播放,进而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引发用户参与,形成UGC生态。而结果呢,来自用户创造的该类视频,播放量则达到了4千余万次,点赞数也超越了PGC的百倍。
大量车迷不再是扮演观看汽车大咖的解说、介绍,而是自己用各种方式来诠释和该款车型的缘分。一场众包试验,也就由此获得了成功。
同时,解剖该案例还能看到更多短视频的组合拳,企业通过和平台合作,依托6s前贴片+角标等商业化短视频资源形成较为传统的短视频商业广告,扩大覆盖面;通过#买啥车配得上我#这样的话题,来打造高尔夫的“车探”,形成一种类似新闻视频一样的呈现形式,同时延续到随后开启的上海车展上,让新闻和探展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观赏价值。
其实这也给出了更多的企业参与短视频营销的路线,即用专业化团队生产、精致的官方“广告”打底,撬动社交网络上,对品牌和产品有认知度的用户,主动以原创短视频来形成“刷屏”效果。
而更为关键的是,只有众包,才能真正启发创意,而不是靠一两个广告公司偶然天才的创意,去市场上撞营销的大运。
海量UGC一旦被引爆,尽管未必美观大方,但在它自己的“朋友圈”之上,或许就意味着精彩。而这也是短视频区别于传统视频的营销真相——一个自带社交属性、自主传播、兴趣传递的即插即看的动图。
总结一下:随着最近几年短视频APP等软件的兴起,短视频的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是重点。
内容引自新浪
电商运营的出路在哪里?
每个时代都有各种机遇,很多人羡慕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认为他们在八九十年代创业很简单,只要胆子大一点下海经商几乎都能赚到钱,能力强一些的人都能成为一方商业大佬,赚到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很多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认为自己现在这个时代机会太少,竞争太大。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机遇,只是你没发现而已。就像13年前刚刚崛起的电商。国内电商的发展主要是由马云牵头发起的淘宝网,在2003年就已经成立了,但是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在2007年以后,只要是2007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从事电商事业,又能坚持到现在的人,身家最少几百万,高的可能几亿几十亿都有可能。
当时电商在国内很多人并不看好,都认为是天方夜谭,毕竟那时候网络和智能手机都还没有普及开来,在网络上购物的人很少,在当时能够从事电商行业的人要么就是眼光超前,要么就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谁也没能想到电商发展到今天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几乎都能把实体取代。而电商平台到现在也是百花齐放,不仅仅只有淘宝,还有京东,拼多多等各种小平台。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商可以说已经饱和,这个风口已经过了,现在进入能赚到钱的人已经不多了。
当然这一二十年也并不是只有电商,就像10年前的比特币,也是很多人不看好,早期有胆子购买的人也都发了家,而现在想要在靠这炒这些虚拟币就要当心了,很多人不是血本无归就是被骗。除了比特币之外就是两年前兴起的直播行业,这个行业让一些有才艺或者特长的普通人也有成为网红、明星的机会,明星不差钱看不上这个行业,所以也让很多普通人有崭露头角的机会,靠着能力和特长成为了网红,赚到了钱。但是还是很多人不看好这些直播的人,认为都是哗众取宠,但是让人尴尬的是别人光纳税的钱就比我们普通人工资高几十倍,直播行业对于很多人来讲也是机遇,从无到有实现了财务自由。
那么当前的风口或者是机遇在哪里呢?其实想知道当前的风口或者机遇在哪里只要看看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着重点在哪里就知道了,这两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短视频,当前国内短视频用户已经达到了10亿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要知道中国才14亿人口,去除掉没有手机的小学生和婴幼儿,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几乎有手机的人都成了短视频的用户,其实从平时的聚会或者聚餐就能看出来,99%以上的人在聚会时都会刷手机,而刷的内容90%以上都是短视频。
可能很多人会说,短视频我不会拍,不会剪辑啊。这时候我就会想起蔡康永曾经写过的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综上所述,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风口和机遇,如果你刚好站在这个风口上,那么就是猪也能飞起来,这是雷军说的,猪都能飞起来了,何况你还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飞不起来你也要想办法蹭口汤喝。
电商运营发展前景怎么样?
(1)任何行业都是阶段性的,电商本身这个概念就是时代的阶段的产物,就纺织厂女工一样。这点马爸爸都说了,以后没有所谓电商,商业本质就是价值的创造和交换。(2)任何后代都会比前代更进步,这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要放低自己的心态,不要被所谓经验束缚,向他们学习,至少你不会被时代淘汰。(3)你的思路该和眼界应该随着你的年龄而增长,你应该去做一些所谓90后无法完成的事情。(4)这个时代,你应该往前看,想想五年后什么最有市场,你就去提前进入,就是这么简单。总监什么的就是一个职位,可以是阶段的小目标,而不是你事业的目标。电商运营属于新兴职业,涉及面广、杂。但是我个人(不是电商人)觉得运营人眼光、阅历(资源)最重要,因为管理程序化最终会将电商运营细化分解(避免失误、核心流失),强调团队能力。所以,建立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眼光了。比如现在的淘宝就无法完成买卖双方转化、信任和总体扩大,再整顿还是那样(个人写了个关于电商发展方向的小文章,仅供参考)。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需求思维方式都在改变,知识阅历技能都在增加,先要尊重自己,才能真正的正视自我,审视自我,不审视自我,不发现缺点,如何改正,坐上那个唯一的位置。
下面来说说电商运营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首先,运营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包括不同领域的不同内容。从很大程度上讲,只要一个企业把它的产品(服务企业的服务标准也算作它的产品)看作是经营,它的其余工作就是经营。
广义上讲,经营包括市场和营销。但即便如此,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中,产品仍然是核心,换句话说,未来很难再出现三株口服液,红桃K以及脑白金这样的品牌了。
要探讨电商运营的未来前景,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前提,即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包括流量红利(1999-2012)、流量维持(2013-2017)和流量上限(2017年后)。每个阶段对操作的要求不同。第一阶段是在流动奖金期间,野蛮生长,考验的是经营速度,用速度带动规模,以带动利润。第二阶段,流量红利消失,开始考验精耕细作的能力,回归ROI价值评估,但这一次有许多新渠道拓展,比如微博营销、大V营销等等。基本上,我们可以改善的新渠道和用户消费限额弥补部分流量的瓶颈。那么当下,运营优能做什么呢?
1. 随着规则变得越来越透明,优秀的运营核心工作必须从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成为设计师和运营设计师。你可能不容易理解什么是运营设计师,它就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样。
2.当运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原来的工作如通过培训、淘宝客户、联盟推广等谁来做?正如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猜到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机器将来会比人类做得更好。
3.电子商务顶层操作的核心能力是找到机器的容差值。这可能比第一个解释更加隐晦,现在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市场,如果平台将故意留出更大的包容空间,容错的空间是一个灰色地带,那么测试操作技术阶段可能是唯一一个在未来需要操作人员发挥长处的地方。
4. 如果我们纵观全局,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如何将营销与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最有用的核心价值是根本的操作。
因此,这涉及到跨界的能力。在未来,对优秀的操作能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品牌定位能力、消费者行为洞察能力、新媒体理解和应用能力,甚至产品经理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运营就相当于CEO的一半了,但如果做得不好,其实未来的前景也会让人迷茫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