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品牌达芙妮的季末促销正在火热进行,而曾经与达芙妮并肩奋战的加盟商却经历着冰火两重天。其实,不仅仅是达芙妮,目前几乎每一个发展成规模的鞋服品牌都在积极改革自己的渠道。
那么,为何品牌和经销商会从亲密合作到反目成仇?"去加盟化"将为品牌带来什么?在此情况下,加盟商该何去何从?本期嘉宾将就此进行探讨。 本期嘉宾:
曾小辉 飞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总经理 施俊棋 石狮市骏驰商贸有限公司 董事长 林秋波 厦门迈途贸易有限公司 总经理
对话
并非清退所有加盟商
主持人:如何看待达芙妮的这次"去加盟化"行动?
曾小辉: 所谓的"去加盟化"并不是一刀切地把所有加盟客户清退,而是结合品牌发展的需要,清退一部分不太适合发展需求的客户,"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个人觉得从调整品牌战略角度来看,达芙妮做出这种决定是可以考虑的,但所有加盟都有协议,建立起的关系不是单方面想解除就解除的,需妥善处理。
施俊棋: 达芙妮2009年直营与加盟的比例是1∶5,现在已经反过来变成5∶1,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达芙妮就一定会完全去加盟化,个人认为只是战略上的一种调整。
争锋
直营是最终模式 pk 两者将长期并存
林秋波:加盟和直营模式都有各自的适应阶段,加盟比较适合品牌刚起步,直营则比较适合品牌成熟阶段。加盟模式的劣势一方面在于会增加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代理商更看重短期利益,品牌商看重长期利益,两者往往会冲突,比如,品牌商为了提升,会不断调整货品,可是加盟商在订货时却不会站在市场培育或品牌提升的角度,而是以什么货好卖为出发点,较少考虑整体性,从而导致品牌的调整很难推进;此外,加盟商过于强大,往往会对品牌商形成制衡。
因此,个人认为品牌商最终都会选择走直营的模式,因为品牌商必须把终端牢牢控制在手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不过,直营也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渠道的管控能力都提出考验。
主持人:直营是鞋服品牌渠道发展的最终模式吗?如何看待加盟与直营各自的适应阶段及利弊?
施俊棋: 并非每个品牌都要走直营的模式,比如耐克,即便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仍然很善于走轻资产的路线,生产、销售等很多环节都是外包,自己只专注做品牌。很多人认为直营可以增加品牌商的毛利,其实不然,因为做直营的很多成本会比加盟商高,不仅要承受日益高涨的租金,还有应对远程管理的团队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从目前来看,国内不少品牌都以分公司的模式代替了区域总代,但是这并不是为了取代加盟商,而是为了实现与加盟商的利益绑定,从而促使加盟商更多地跟随品牌的发展战略去运作和成长。个人认为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品牌商会收缩加盟商的数量,但是会培育大的加盟商,同时加强和大加盟商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