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为钢铁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与钢铁的结合。比如河北省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在涿州建立国家冶金新材料基地,成功研发了一批精压装备高端产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装备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国家;曹妃甸结合首钢搬迁打造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采取集中全国钢铁企业院士专家智慧的方式,吸取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大大提升了中国和河北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专家指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河北钢铁产业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新需求,以科技创新推动河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尤其是要依托深加工让钢铁产业从制造走向服务,要以提高钢材质量和性能为核心开展降本增效。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获取更高的附加值?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建议,河北钢铁企业要获取高附加值,应该发展和生产上下游相关联的技术和产品。
其中,与下游关联紧密的深加工领域是重点。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秘书长陈其安表示:“钢材深加工是连接钢铁产业和制造业的一个产业。钢铁产品过剩的市场形势,正在倒逼钢铁企业开始主动贴近客户,延伸产业链条,进行深加工生产。造船、轻量化汽车、高效电站、可持续建筑……这些重要应用领域,足以说明钢铁深加工产品有美好的市场前景。”
河北钢铁集团自成立以来,加强技术研发力量的整合,聚合集团两个国家级、3个省级技术中心等软硬件资源,组建了钢铁技术研究总院,并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他们先后攻克汽车用钢领域的20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98%汽车用钢的批量供货能力,并成功供货国际着名汽车品牌菲亚特。汽车用钢也成为河北钢铁集团一个重要的盈利品种。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钢材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表示:“关键是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搞好研发、创新,优化生产工艺,使之发挥最大效能,产生更大效益。”
对于提高钢材质量的方向,翁宇庆指出,我国钢铁产品品质中低档钢材占主流供应态。当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成熟期,市场需求锐减,亟待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产品品质,形成市场技术壁垒,减量化发展,阻止低质产品抢占市场,以削减供应总量。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产量和需求量最大的钢材品种当属螺纹钢。近两年,在住建部和工信部的推动下,高强钢筋的推广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带动了我国量大面广钢材品种的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河北钢铁集团承钢的hrb500和hrb600钢筋研发、推广都走在了前面,并成为标准制定单位,对于推动我国和河北省普通钢材品种的优化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对于大部分仍以ⅱ级螺纹钢筋为主力产品的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来说,要达到工信部提出的“从2013年起严禁生产ⅰ级、ⅱ级螺纹钢筋等落后产能产品”的要求,则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正如张庆伟所说,科技创新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次钢铁业遭遇生存困难和严峻挑战时,科技创新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这一次的结构调整中,创新将是河北钢铁工业最可依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