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年之内增加进口铁矿石1.84亿吨,增长41.5%,拉动了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上涨。“除中国外,全球钢铁业较危机前大幅减产21.5%,铁矿石消耗也随之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无疑帮了世界三大铁矿垄断集团的忙。”吴溪淳不无嘲讽地说。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落37.6%,进口钢材和钢坯合计由2008年的1568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222万吨,增长41.7%。进口低价钢材冲击了中国钢材市场价格,使国内钢材价格比2008年平均下降20%,造成中国钢铁行业增产不增收。
此外,当前钢铁市场的需求疲软也与几年前的急剧扩张不无关系。吴溪淳表示,过去几年,铁路、道路和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是拉动钢铁市场需求的主要力量。2009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长了67.5%,道路投资增长了40.1%,而2011年这些数字则分别下降为-22.5%和9.8%。“发狂似的增长导致消费超前透支,这也是造成当前钢材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吴溪淳说。
优胜劣汰是希望所在
连日来,受利好消息刺激,国内钢价出现明显反弹。 9月6日,继9月5日公布批复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公布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据估计,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9月14日晚间,美联储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还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消息在带动美国股市全线飘红的同时,也刺激了我国钢铁板块及钢价的上扬。
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冯刚勇告诉记者,上述利好消息提振钢市信心是出现钢价反弹的主要原因。不过,钢价短期内仍只是超跌反弹,反转还不太可能。涨幅能否持续取决于是否有来自需求基本面的支撑。如果没有持续需求的跟进,钢价后期仍将走弱。
至此,处于“寒冬”的钢铁行业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通过新一轮的基建投资刺激市场需求,对钢铁行业而言究竟是福是祸? 徐匡迪认为,钢铁企业要想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节能降耗,做低产品成本;二是减量重组,消化过剩产能;三是上下延伸,建设产业链;四是发现市场,拓展营运空间。
吴溪淳也认为,钢铁企业要着力打造两个竞争力新优势,一是加快培育和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成本为核心的产品优势,二是加快建立从占有原料资源、产品加工配送到以服务介入终端客户的产业价值链优势。
“现在是钢铁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企业真正做强的机遇期。优胜劣汰才是中国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希望所在。”吴溪淳说。(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