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它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也是看海望山的不二去处。它清新、美丽却不失韵味,被誉为韩国夏威夷。对于初次去济州岛玩的人来说,跟着旅游攻略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济州岛旅游攻略,了解下去济州岛玩什么是很有必要的~
徒步攀登汉拿山
汉拿山是韩国最高的山峰,这座休眠火山有着十分独特壮观的景色,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布着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数千种动植物,堪称一个生态王国。有火山、河川、湿地、冰缘、风化侵蚀等地形地貌。因为没有缆车,所以游览汉拿山的唯一方式便是徒步登山。从春季杜鹃花海、夏季绿林溪流,到秋季满山红叶、冬季浩瀚雪原,其实汉拿山全年都有好景色。
看一场海上日出城
山日出峰三面环海,十分开阔,北边是牛岛,南边是涉地岬,西边是食山峰、斗山峰、地尾峰等。城山日出峰峰顶看到的日出景观自古以来就被作为“瀛州十景”中的第一景,那壮观的海上日出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这里还是热门韩剧《我叫金三顺》和《My Girl》的外景拍摄地。到济州岛旅游时,不妨起个大早去打卡一下这里的海上日出。当然一定记得提前看好天气。
去中文海水浴场愉快的玩水
为了成为最佳观光疗养地,位于中文旅游区内的中文海水浴场,每年都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具备野营场、卫生间、更衣室、洗漱台、便利店及各种饮食店,以便为游人进行更加优质的服务。中文海水浴场上还有一处名叫Jinmosal的沙滩,沙滩格外长,达560米,平均水深1.2米。沙滩上有黑、白、赤、灰等各种颜色的沙子,与济州岛的黑石—玄武岩形成和谐的对照。这里经常作为CF拍摄场所,可以在此享受冲浪等海上运动。
去骑一次短腿马
拥有“短腿马体验馆”和“短腿马博物馆”的加时里村共同牧场是朝鲜时代最大的饲养牧场“甲马场”所在地。这里除了有最有名的短腿马体验馆与短腿马博物馆外,还有、蒙古包青年旅社,马陶瓷制作体验,名为“马音”的咖啡馆、以及马肉料理等多种与马相关的体验项目。
去东门自由市场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济州岛的传统市场历史悠久。
济州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烟火气息最浓的市场是了解济州岛当地人生活的不二首选。济州岛东门传统市场是1945年解放以后济州商业根据地,完好的保留着传统市场的特征。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且价格便宜,市场井然有序并且干净整洁。有着1700多接小店铺的东门自由市场面积广大,分为东门公共市场、东门传统市场、东门水产市场、东门夜市场等几个区域。有海产区、手信区、水果区、泡菜或腌制品区、衣服区等。在这里品尝地道美食也很是推荐的。
去观看济州海南下海捕捞
济州岛是一个远离陆地的孤岛,很久以前,下海捕捞是当地生活的主要来源。历史上,济州岛的海女可追溯到6世纪,距今已有700-1000年的历史。当时岛上的习俗是男主内,女主外,于是潜水就成了女人们代代相传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本领,“海女”这个称呼也由此而生。海女,她们以最简单的潜水工具,凭着高超的潜水技术长年累月地在水下捕捞鲍鱼、海胆等海产品,上岸后还要立即将捞上来的海产品简单加工,然后到市场上卖掉。去济州岛旅游时不妨去看看这些济州岛海女下海捕捞的情景。
品尝地道的济州海鲜
被海洋环抱的济州岛,盛产海鲜。去济州的市场里品尝海鲜是不错的选择,刚刚切好的新鲜海产任你挑选。八爪鱼刺身、鲍鱼刺身、生鱼片应有尽有,不但保持了海产的新鲜度而且让你更能体会满满一口的大海的味道。市场上的摊位有各种海鲜,里面最醒目的就是济州岛的特产银带鱼了。闪着金属光泽的带鱼比普通的带鱼更加先天不足肥美。
以上就是旅游攻略网带来的济州岛旅游攻略。济州岛是是众多韩剧、韩综的取景地,也是许多新婚夫妇的蜜月地~知道了去济州岛玩什么的你,如果有时间不妨来这里玩一玩吧~免签入境,白本护照都可以去哦~
温州文成半山腰上的小村落,山环水绕苔藓铺地,美若童话世界
虽然咱们总是在思考,怎么在家里做收纳,但不得不说的是,国内基本户型的卫生间大多不会太大,一般都在4-5㎡以下,要装下干湿区,还要做好完 美的 干湿分离,以及装下洗衣机等电器,着实很有难度,那怎么办?把干区搬出去!
事实上,把洗手台放在卫生间外,确实也是比较实用的一种做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干湿分离很彻底,不会造成有人想刷牙洗脸,但还要忍受另一位在旁边大小便的尴尬。有时候,咱们把洗手台搬到走廊里,没准还会给家里新辟出一块美丽的风景区。来随我一起,看看这些案例吧!
为什么要把洗手台搬出去?
把洗手台搬出去,好处当然是多多滴,不然也不会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比方说:
湿区变大,在里面想怎么洗就怎么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多了一块空间可以放放一些电器,比如迷你洗衣机之类。
洗个手不用进卫生间,方便!
化解抢卫生间的尴尬,起码可以部分化解。
节省时间。
.......
▲洗手台往外挪,为了方便,一般都会把洗脸帕、洗手液等 卫浴 用品也一起放置。洗手台的位置一般在卫生间门外的墙边,或是室内一处的过道,总之不会和卫生间相隔太远。
▲洗手台外置有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空间变大,可以放得下大洗手台,也有了更多的收纳空间。
▲卫生间毕竟是私密性的空间,洗手台放在外面时,不妨增加隔断墙的设计,遮挡部分视线。另外,洗手台位置如果空间够大,也是可以放下一台洗衣机的,这样穿下的衣服就可以随手扔进洗衣机啦。
▲如果卫生间的位置足够宽敞,那么内外各设置一个台盆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两个人使用也会非常方便。同时,为了不影响采光,做个半隔断是最佳的选择。
▲给洗手区装点一盆绿植,让干区也变成家里的一处风景。
把洗手台搬出去的注意事项
洗手区仍然是一个需要频繁用水的地方,所以勤搭理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防水也要做好,以免出现漏水情况时不至于把整个屋子给淹了。所以,在水池下部的地面和墙面要刷上防水涂料,使用的五金件也要非常优质。
第一次去黄垟坑是在夏末,那时山间植物繁茂,很是美好。拍了些照片之后,觉得不甚过瘾,之后又去了第二次。黄垟坑位于文成县城西北的深山里,对于住在县城的人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从县城出发,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过百丈漈、南田,往山的更深处走去,才能到达那里。
黄垟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美丽小村落。村庄常年笼罩在云遮雾漫之中。村中有一条山溪穿村而过,常年水流潺潺,其间木屋、石墙、石桥倒映其中,令人不禁驻足,处处透着浓浓的乡村气息。走进去便有种迷失的感觉!
黄垟坑建村已有500多年的 历史 。村民多为徐姓。最早在此居住的是徐伯龙之孙徐崇九。
知道徐崇九的人不多,但徐伯龙,是与刘基同个时代人。徐伯龙生于元朝至顺年(1333),世居南田张坳。元至正十四年(1354),黄坦吴成七起义。为此,朝廷震怒,令统管官率兵征讨,可笑的是,到达南田时,官兵却因恐惧不敢前行。徐伯龙擅长舞刀,从小胆识过人,便主动请缨,攻打起义军,并被授以松阳县尉。吴成七进军青田时,徐伯龙与“义兵”于张坳外路进行抵御,无奈寡不敌众,徐伯龙被吴成七及起义军所杀。
徐伯龙遇难后,吴成七一众进村见其妻夏氏生得貌美,欲强行娶之。夏氏坚决不从,举刀断发,以:“头可断,身不可辱”来自卫。一行人见此刚烈,不敢强行冒犯。后来,为了能将幼儿抚养成人,夏氏自毁容颜。将儿子养大,并于乱世中守寡到老。据说,夏氏是用刀划破脸部毁容。容颜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何况是一个年仅20余岁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夏氏事迹在当时广为流传。
之后徐伯龙夫妻事迹上报,元朝廷表彰徐伯龙英勇殉难,下诏赐谥“忠勇”,敕建忠勇祠。明嘉靖间,浙江巡按御史舒汀为夏氏奏建节烈坊。徐伯龙的英勇无畏与夏氏的忠贞刚烈令人敬佩。如今徐氏后人提起他们的先辈,也是如数家珍。
徐崇九,生于明永乐初年(1403)。大概,他也是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长大的。但他却是位个性随和,不喜喧嚣,向往安静与自由的人。明成化年间,徐崇九寻到黄垟坑,觉得其地青山叠翠、清泉淙淙、鸟鸣林幽,便由张坳举家迁往黄垟坑,在此垦田开荒,定居下来。于莽莽群山,林森之处,过起了陶渊明似的世外生活。
黄垟坑实在是偏僻,500多年过去了,如今走进村子,村子仍是在闹市中难得一见的安静地方。而且还有着陶渊明笔下的“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又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野趣。
村内建筑风格比较独特,房屋大多为二层木质结构建筑,均依山而建,就势分布于村庄的山坡上。远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建于清朝时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进村,首先看到的是由块石垒砌的石墙与民居。石墙分为上下层,由石阶相连,由于山间潮湿,石墙与台阶上布满青苔,院门的入口处围有篱笆。石墙、石阶、青苔、老屋、篱笆,一切都很协调且古朴。因是阴天,站在下首往上看,石墙与老屋掩映在一片灰蒙蒙的天气中,给人一种苍茫之感。
沿着青石台阶往前走,雨后的台阶略有些湿滑,上面布满苔藓,站在高处,村子尽收眼底。出檐起脊的建筑,玲珑俊秀的阁楼,让人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在层叠交错的建筑间,不时可看到简练雅致的门台,残缺不全的石墙,长满苔藓的古道,以及临门而围的篱笆墙,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致都很合拍。而且那些长满青苔的台阶与建筑,让人疑是走进《绿野仙踪》里的童话世界。
走了一会儿,发现村内十分安静,除了在一两处老屋前看到几位坐着闲聊的老人外,竟看不到一个年轻人。村子的朝气,在那些院内外,篱笆墙边四处漫步的家禽们身上,鸡们高昂着头,鸭们迈着四方步,悠闲地在老屋前与篱笆内外晃来晃去,你追我赶,好像这里的世界都是它们的一样。
走近一栋老屋时,一位老婆婆正在厨房的后门处喂鸡喂鸭,听到有人来,鸡鸭们都警惕起来,东张西望地巡视着。老人看到我们,很是友善,眼睛里满是微笑。闲聊中,得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了,留守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很少出去。征得老人的同意,上到老屋的二楼。上楼时,木楼梯因年久,在我们脚下咯吱咯吱地响着,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站在楼上能看到大半个村子,原本房上红色的瓦片在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打中,颜色变得晦暗。那种黯哑的光泽就像某些神秘而又隐晦的文学作品一样,既让你稀里糊涂,又吸引你不得不多看两眼。
尽管村内人口稀少,但生活气息仍很浓郁,民居里保存着众多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生活生产用具。不时可看到挂在房檐下的蓑衣,立在门口的木制洗漱台与石磨,吊在厨房里的各式竹篮与炊具,横在过道里的竹椅、木制扇车(扬谷器)等生活用品。
在村口的一处老屋内,更是看到了惊喜。老屋建于村口的山坡上,为二层木构建筑。房屋呈凹字型,有院墙,四面留有门台,走出去,可通往不同的方向。老屋不仅大门多,建筑内的小门也特别多。现屋内无人居住,部分房屋也已拆除。因少有人来,房屋周围的台阶与石壁上布满了青苔。
虽已人去楼空,但房屋里保留的器具众多。在二楼几个房间内放置着大量的竹制品与农具,器具包括竹篮、竹筛、竹笊篱、竹畚箕、竹笠、竹匾、竹簟、竹席、鸡笼、鸭笼、猪笼等竹制品,此外,还有各种木盆、木桶、量谷斗、打稻机、扇车、犁、蓑衣等农具。这是我在一座民房内见过最全的农具,家用工具可谓一应俱全,几乎可以开一个家庭式农具博物馆。
我为这所房子的主人感到好奇,村里的老人说,房子原是徐务南、徐绍勋等人旧居。当年,红军和地下革命者曾在此住过。老人指着众多的门说,这所房子前后门多,情况危急时,也给革命者撤离提供了方便。当年红军在此居住时,前门有人进,红军就从后门迅速撤离。后来,村内组织村民下乡搬迁,居住在这里的住户全都搬出去了,房屋便荒废了,但村民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农具都留在了老屋里。
从老屋的左侧绕到后门,穿着山边小径来到老屋的那堵石门前,石门也因年久失修变形,变得摇摇欲坠。石门外是一条山间小路,沿着小路,可通往山的另一边。老人说,这条路就是红军当年撤离的路线。
虽然黄垟坑村内留下的村民不多,但村民都很朴实而谦和,各自在自家的一方小天地里惬意地生活着。当我们在村中来回穿梭时,村民们对我们都很亲切,主动与我们打着招呼。有的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坐。
在村中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后,我颇喜欢村中的石阶小路。这些路由大小不同的条石与块石铺就;有的路沿着房屋上下旋转;有的路沿着小溪,前后延伸;有的路上下纵横,互相交错,这些路虽小,却都四通八达,沿着每一条路走下去,都可通往不同的方向。南方潮湿天气与连绵数日的阴雨,让每条石阶上都布满了青苔,远看,每条路都像铺了一条翠绿色的毯子。走在溪间的那些小路上,听着涓涓细流,上上下下。转过每一处转角,拍过每一处风景之后,我仍流连忘返 。流连一个村庄在四季轮回里的变迁。无论村庄在四季的光阴里如何轮回,一些美好的东西总是会给人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离开后,一个古村落给我最初的安详与宁静,仍如一股涓涓细流,在心中慢慢浸润……
小周出游,吃喝玩乐,纵享自由!本文由张嘉丽提供!
以上就是关于去济州岛玩什么 济州岛旅游攻略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