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2.毛乌素沙漠(MuUsDesert,或Maowusu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Desert)。
3.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
4.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
毛乌素沙地在哪个省?
简介 名称
毛乌素沙漠(Mu Us Desert,或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 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
毛乌素沙漠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地理位置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
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
地势地形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 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
毛乌素沙漠风景图册
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
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气候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 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
毛乌素沙漠图册毛乌素沙漠风景图册(2)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土地类型及利用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 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
毛乌素沙漠沙区土地利用类型较复杂,不同利用方式常交错分布在一起。农林牧用地的交错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呈明显地域差异,东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人为破坏严重,流 *** 重大西北部除有流沙分布外,还有成片的半固定、固定沙地分布。
东部和南部地区农田高度集中于河谷阶地和滩地,向西北则农地减少,草场分布增多。现有农、牧、林用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
全区流沙面积达1.38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陕北进行固沙工作,引水拉沙,发展灌溉,植树造林,改良土壤,改造沙漠,成效显著。通过各种改造措施,毛乌素沙区东南部面貌已发生变化。
成因及演化历史 成因研究毛乌素沙漠的成因,早已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问因为知道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才知道怎么让它去改善。这里有地质成因说和历史成因说等几种说法,但有大家公认的是毛乌素沙 漠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经水草丰美。 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毛乌素沙漠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
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而成的,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演变过程研究者的观点是当初在鄂旗、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之间有一小片原始沙漠。据考证,毛乌素沙漠最原始的沙漠只是处于现代沙地西部一小片。
但因为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的浅层地表都是 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所以,在历史上的过度游牧后,沙漠终于像一块传染性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
毛乌素沙漠先秦和秦汉时的毛乌素地区,曾经发展过农业,后来则一直是游牧区,直到唐初。
后来经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流沙不断扩大。陕西的一位研究者认为,毛乌素森林草原的破坏,起源于唐初"六胡国"昭武九姓在这里的滥牧。到两宋时期,毛乌素的沙漠化向东南拓展,明末到清初其推进速度就更快了。
长城横穿毛乌素,在明朝中后期,为长城城墙"扒沙"一直是一项国家大事。扒沙费用浩大让文武官员们愁得抓耳挠腮。而不扒沙的后果是"虏骑出入,如履平地掠我财物,淫我妇女"。
到17世纪中期,终于不用扒沙了,因为明朝已经灭亡了。清朝不再使用长城。
到1949年时沿长城的靖边、榆林、神木一带流动沙丘密集成片,但西北部仍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居多。
在整个毛乌素沙漠形成过程中,神木-榆林-乌审旗之间的几千平方公里沙地应该是"玄孙"级。事实上直到清代初期,这里都是森林草原到当代,府谷县西北部和准格尔旗羊市塔乡,还存有天然的杜松林和树龄千年的油松--它们是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东段地区繁茂森林消失的见证者,也是沙漠南侵最后的坚守者。
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
治理 成果1959年以来,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当代的毛乌素治理,有官民两种力量。民间自发治沙,企业投入治沙的事例比比皆是*** 方面则由宁夏、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各自规划,国家林业部三北局审批并作指导。从上世代60年代开始至今,半个世纪的治沙努力,在剥除玄虚、损耗之外,实实在在做在地面的成绩依然非常可观。
21世纪初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使毛乌素沙漠600多万亩流沙"止步"生绿。特别是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如今已建设成为"塞上绿洲"。静静的榆溪河流过繁华的市区,两岸杨柳葱郁浩淼的红碱淖碧波荡漾,湖畔鸥鸟飞翔。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处,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截止2005年仍有荒漠化土地4480余万亩。特别是地处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榆林市长期遭受北来风沙侵害,市区榆阳历史上曾3次被迫"南拓"。如今,榆林市176万亩基干林带、150万亩农田林网和230万亩零散林地将昔日肆虐的黄沙牢牢锁住。
陕西省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8.8%提高到31%。陕西省林业厅2005年6月份公布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1999年相比,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
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
植树英雄横跨宁夏、陕西、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几乎是全国所有沙漠地区产生植树英雄最多的:宝日勒岱、乌云斯庆、殷玉珍、王果香、盛万忠、王有德、白春兰、牛玉琴、石光银……从"公社"时代的"劳模",到个人承包沙地时代的企业家,栽下去,活下来的树是实实在在立在那里的,他们最终留在这片沙地上的成绩足以让人们改变对"毛乌素沙漠"的恐怖印象。
比如榆林定边的石光银,他用20多年时间,在63公里长的沙漠边缘种下6公里宽的一个绿带--这个"人进沙退"的速度,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倍多。
交通信息靖边县自驾沿G20国道开车,沿途可看沙漠风光
榆林必去的旅游景点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陕西榆林地区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98万平方公里。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榆林历史悠久,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绵延曲折的明长城穿境而过,将陕北黄土高原和广袤的毛乌素沙漠隔开,便成就了这座塞上古城的独有风韵。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榆林必去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帮到你。
榆林古城
榆林古城也被称为驼城、榆阳镇,古城位于榆林市的核心地带,历史上的古城处于一片黄沙大漠之中,明代这里曾是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驻地,“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是对古榆林城的最好描述。现在的榆林城俨然已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如今只保留下了部分古代城墙。曾经贯穿古城的步行街和六座阁楼(鼓楼、凯歌楼、钟楼、星明楼、万佛楼、文昌阁),皆是依照原样重新修建的。岁少了历史的厚重感,但登楼俯瞰,或漫步于步行街上,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古城风貌。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榆阳区
交通:内乘坐1、4、5路等公交至凌霄广场站下车后北走可到。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为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则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的毛乌素村。古时的这里水草丰美,后来由于气候和战争,使这里的植被被毁,清代开始,这里便成为了茫茫大漠。但由于榆林人几十年来的'封沙育林,使得这里的绿化有了及其显著的效果,现在的榆林,俨然已成为了“塞上名城”。
门票:90元/人
开放时间:08:00-18:00
地址:靖边县靖边县北端
交通:从靖边县自驾沿G20国道开车,沿途可看沙漠风光。
榆林最佳休闲游景点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佳县城南黄河边上,因为经常白云缭绕,所以称为白云山。山中山水相映,松柏参天,山上有一座道观,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山中还有其他一些寺庙。白云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门票:60元/人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佳吴线附近。
交通:从佳县县城打车前往,车费约20元,可以要求司机沿山后公路一直开到山顶。
明长城
榆林地区的明长城东起府谷,西至定边,沿途城堡林立,规模宏大。虽屡遭破坏却依然能看出其当年的雄伟,其中尤以榆林至神木一段保存最为完好。明长城横贯榆林市境。明长城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县东北),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北),全长880公里。其在榆林境内的城墙自东接神木县高家堡边墙入境,经由建安堡、双山堡、常乐堡、保宁堡,西接横山县波罗堡出境,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台210多座。
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09:00-17:00
交通:多个县均有分布,可乘坐长途客运汽车或旅游专线车前往。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地处神、榆、佳三县区交接处的秃尾河流域,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明代城堡。城内的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四个方向分别是东、西街和南街、北巷,其中从明、清一直到民国初年,南街最为繁华。登上中兴楼,可以俯瞰整个古城。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神木县高家堡镇
交通:从神木县出发乘坐到花石崖或大河塔的班车,在高家堡镇下车,车票约20元。
榆林环境
榆林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榆林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
以上就是关于毛乌素沙漠在哪里,毛乌素沙漠在哪里地图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