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创:国家发改委批复城际轨道交通、机场和公路项目,对钢铁业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钢材市场扩大,带动钢铁业整体价格回升。但整体拉动作用不会太大。
王国清:对钢铁需求的拉动肯定有积极作用,消息面上也能起到刺激作用。但批复后,政府还需要筹钱等,很多项目也处于暂时观望的态度。这些等待的过程,将使不少项目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落实,传导到钢铁市场的时间会更长。
话题二 qe3显现“反作用力”?
除了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项目让市场为之一振外,外部市场也在提升市场信心。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同时美联储宣布延长维持超低利率的时间至少至2015年中期。
受此影响,国内市场9月出现了短期内的第二次快速提振。无论是钢材现货、期货、电子盘还是原材料铁矿石和钢坯价格,均出现了迅速反弹,这使得原本摇摇欲坠的市场进一步“柳暗花明”。值得注意的是,据长江证券统计,9月16日至9月23日,钢材市场的单周涨幅是近两年中最大的。
但业内人士的疑问是,qe3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久?市场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根本逆转?
李新创:美国qe3的实行会对人民币造成一些冲击,人民币升值将对钢材市场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同时,qe3将对全球原材料价格产生波动,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不稳,或导致抬价等情况产生,将对钢铁业的成本造成压力,且不易于钢厂根据原材料价格的走势来控制钢厂的生产节奏。
总之,对于钢企来说,qe3是无形的挑战。不过,他们改变不了外部局势,但却可进一步学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换,并时刻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
王国清:钢铁业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目前来说,qe3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姑且是利好的,其对钢铁价格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关键问题是,中国钢铁“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钢铁业面临发展困境。
赵湘鄂:顶多属于消息层面的影响,短期对金融市场,如钢材期货、电子盘等市场产生拉动。但对于整个钢铁行业来说,qe3等于是要“隔着好几层”才会影响到国内钢市,因此长远看,没必要过多关注这方面的影响。
话题三 产能过剩能否治愈正如专家所言,受内外因素“双提振”后,市场乐观情绪后期能维持多久尚存疑。
一个关键因素是,现在市场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钢材产能(非产量)或将达到10亿吨。同时,以6月预估的197.8万吨的粗钢产量推算,到今年年底,中国粗钢产量将首次突破7亿吨,超过2011年6.83亿吨的全年粗钢产量。 同时,在节能减排要求、船舶等制造业需求低迷、保障房用钢需求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全国钢材的需求短时间内很难突破。中钢协此前预计,“去年中国钢材需求增速放缓至8%,今年则可能放缓至4%。”中钢协日前在月度报告中再次警告,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难以扭转”。那么,钢铁业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究竟有多严重?
李新创:我觉得在生产过程中,产能过剩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能把它当成纯粹的问题来看待。同时,只要不造成无序的竞争,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短期值得理解。
王国清: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一些项目,还是外部qe3的发行,这对于钢铁业的影响都将不会持久,作用也都不会很大。就需求层面看,以出口为例,现在钢铁的出口已回不到2007、2008年那样的高水平。同时,钢铁业能像之前那样旺盛的销售已不复存在。加之,外国对中国钢铁业的“排挤”,无论是采取反倾销还是其他手段来抵制中国出口的钢材产品。
另外,中国钢铁业供大于求的矛盾现阶段非常明显,在上述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反弹只会短时间维持,作用并不会很大,钢铁业仍然充满问题。
赵湘鄂:相关部门曾作出过今年钢材需求仅增长4%的预测。但几乎可以预计,4%的目标或许也是不确定的,惟一能确定的是需求的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这既是宏观上国家经济形势下滑的体现,也是微观层面、下游需求的体现,如造船、家电和汽车都不如前几年。同时,就供给来看,供远远大于求,即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短期几乎无法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