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术语基础知识,我整理,欢迎阅读!
>林业术语基础知识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 *** 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 *** 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9、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4、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5、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6、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7、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31、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32、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33、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34、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35、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36、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37、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38、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39、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41、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42、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43、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44、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5、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46、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47、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48、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49、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50、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苗木地径是什么意思
地径是园林绿化苗木测量中,表示测量位置的一个术语。地径是指树(苗)木距地面一定距离处直径,与树径、胸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木、苗木的规格。
共同的认识是指“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而实际应用中则是地面以上20公分。
地径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根据国家林业局在2001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LY/T 158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花卉术语》内容-第3.4.9项-地径的相关描述中,地径释义为“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
地径是指树(苗)木距地面一定距离处直径,与树径、胸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木、苗木的规格。在距离地面高30cm处测量所得的树(苗)干直径。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地径的品种差异
根据品种不同,有些苗木地径起量部位在距离地面10cm或30cm处,极个别品种起量部位为5cm,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品种不一样起量距离有差别,地区不一样起量距离也不一样。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都默认地径起量部位在10cm处。
问题一:请问绿化苗木中地径、米径、冠幅各指的什么?怎么来区分呢? 径一般是指直径,地径就是靠近地面量树杆的直鸡, 米径就是从地面起高一米处的树杆直径。冠幅就是苗木枝叶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
问题二:请问形容树木的这些单位是什么意思:米径,冠幅,地径? 米径是指树(苗)木距地面一米处直径,与胸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苗)木的规格。用符号φ表示 断面畸形时,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当树(苗)木米径小于3.0cm时行业内部一般不用米径表示苗木规格,而用地径表示。若(树)苗木距地面1米处恰好有明显凸起,一般由树(苗)木供销双方协商测量凸起上方或者下方代替米径。
特别说明:
苗木规格表示方法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同一(树)苗木即可用米径也可用胸径表示其相应规格丁具体事项应由树(苗)木供应双方事先协商,达成共识。
冠幅在园林块面是指树(苗)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与蓬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木、苗木的规格。
常用单位:cm(厘米)也有用米(m)和毫米(mm)作单位,米一般用于大乔木,毫米一般用于精确园林设计单位。多为国 外和香港设计公司用。
常用符号:P(大写)一般用于大灌木或者小乔木,如冠幅为100厘米的花石榴,简写:花石榴P100
p(小写)一般用于做绿篱或者色块的小灌木,如冠幅为35厘米的海桐,简写:海桐p35
冠幅也可以用W来表示。目前没有统一符号。
用途意义:冠幅是用来衡量苗木长势的参考标准。园林设计上用苗木的冠幅来计算每平方内种植苗木的数量。
地径
地径是指“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
根据国家林业局,在2001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LY/T 158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花卉术语》内容-第3.4.9项-地径的相关描述中,地径释义为“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
问题三:苗木地径、胸径在什么位置量最准确?求解 地径 为 离地表面 10公分 处 的树干直径
胸径 为 离地表面 1.2M 处的树干直径 都统一用 D 表示H 为 苗木高度 h 为 苗木第一分支点 W 为冠幅
问题四:植物地径与胸径怎么换算? 对不起啊,我不是专门学超声的,我不懂那方面的知识,抱歉
问题五:地径,米径,胸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胸径是顶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在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直径。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2.5cm以下的则不必测量。
问题六:苗木规格D1.36cm是什么意思 D10-12”一般表示苗木地径为10~12厘米
去西北苗木网去了解下 那里知识丰富
苗木的等级是决定其价格的主要因素,而苗木的等级又是根据其自身的规格来确定的。在苗木交易过程中,不少人尤其是刚进入苗木行业的人对“冠径”、“胸径”、“地径”等苗木规格术语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常会因此而引发交易纠纷。笔者在此简要介绍苗木常用规格术语,供广大业内人士参考。
一、常用规格术语及定义
1、株高:指从地表面到植株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
2、枝下高(分枝点高):指乔木从地表面到树冠的最下分枝点的垂直高度。
3、裸干高:指棕榈类植株从地表面到最低叶鞘以下裸干的高度。
4、灌高:从地表面到灌木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
5、胸径: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米处的直径。
6、冠径:乔木冠部投影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平均值。
7、蓬径:灌木冠部投影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平均值。
8、基径:又称地径,是指苗木主干离地表面0.1米处的基部直径。
9、主蔓长度:又称蓬长、茎长,是指攀缘植物主茎从根部至梢头之间的长度。
10、土球直径:又称球径,是指苗木移植时,根部所带泥球的直径。
11、泥球厚度:又称泥球高度,系苗木移植时所带泥球地部至泥球表面的高度。
在实际苗木交易过程中,以上规格术语常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如高度(株高、灌高、裸干高)常用“H”表示,比如“H200-220”一般表示苗木高度为200~220厘米;胸径常用“Φ”表示,比如“Φ5~6”一般表示苗木胸径为5~6厘米;冠幅(冠径、蓬径)常用“P”(也有用“W”)表示,比如“P80-100”一般表示苗木冠幅为80~100厘米;基径一般用“D”表示,比如“D10-12”一般表示苗木地径为10~12厘米;主蔓长度常用“L”表示。
二、苗木规格术语的应用
苗木通常可分为乔木类、灌木供、棕榈及苏铁类、竹类和木质藤本等。苗木的规格指标往往有许多项,但规格的排列有先后次序,排在第一位是主要标准,其次均为辅助标准。确定苗木的实际规格,应先确定主要标准,再确定辅助标准。
1、乔木类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比如南方地区常见的榕树、大叶紫薇、海南蒲桃、盆架子、火焰木、人面子、榄仁树、桃花心木等。乔木的规格可通过胸径、枝下高、株高、冠幅、分枝数、土球直径等来表示,其中市场上主要以“胸径”(Φ)来做为主要的规格标准,但是对于对于较小的苗木,特别是一年生苗木,往往用“地径”(D)和“株高”(H)的大小来确定其价格。
2、灌木类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南方地区常见的灌木包括红车、红绒球、九里香、非洲茉莉、勒杜鹃、大红花、软枝黄蝉、夹竹桃等。灌木的规格可通过灌高、蓬径、土球直径等来表示。目前市场上主要以“灌高”(H)来做为主要的规格标准,但球形苗木多以球的直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蓬径”(P)大小来确定其价格,如非洲茉莉球、大红花球等。
3、棕榈、苏铁类
棕榈植物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叶生长在树干顶部。南方地区常见的棕榈植物包括老人葵、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大王椰子、国王叶子、美丽针葵、蒲葵等。棕榈植物和苏铁类的规格可通过基径、株高、裸干高、冠幅、分枝数(或叶片数)、土球直径来表示。市场上棕榈、苏铁大树常以“裸干高”(H)为主要的规格标准,小苗则常以“基径”(D,也有称头径“T”)和“株高”(H......>>
问题七:花木地径5cm是指多大 对于有主干的植物,如乔木、小乔木、有主干的灌木球、藤本等。在园林工程上用胸径或是地径对植物大小进行量化。
地径:是指“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鸡据品种不同,苗木地径起量部位在距离地面10cm或50cm处,极个别品种起量部位为5cm。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都默认地径起量部位在30cm处。
lz说的地径5cm,直观一点的形容,大概就和一次性杯子的底部小圆大小差不多大。
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
问题八:花木什么叫地径 地径........------------这好说
是指树(苗)木距地面一定距离处直径,与米径、胸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木、苗木的规格。
在距离地面高30cm处测量所得的树(苗)干直径。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根据品种不同,有些苗木地径起量部位在距离地面10cm或50cm处,极个别品种起量部位为5cm。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品种不一样起量距离有差别,地区不一样,起量距离也不一样。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都默认地径起量部位在30常m处。
米径就是距离地面1米的树的直径就叫树的米径!
问题九:请问绿化苗木中地径、米径、冠幅各指的什么?怎么来区分呢? 径一般是指直径,地径就是靠近地面量树杆的直鸡, 米径就是从地面起高一米处的树杆直径。冠幅就是苗木枝叶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
问题十:请问形容树木的这些单位是什么意思:米径,冠幅,地径? 米径是指树(苗)木距地面一米处直径,与胸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苗)木的规格。用符号φ表示 断面畸形时,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当树(苗)木米径小于3.0cm时行业内部一般不用米径表示苗木规格,而用地径表示。若(树)苗木距地面1米处恰好有明显凸起,一般由树(苗)木供销双方协商测量凸起上方或者下方代替米径。
特别说明:
苗木规格表示方法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同一(树)苗木即可用米径也可用胸径表示其相应规格丁具体事项应由树(苗)木供应双方事先协商,达成共识。
冠幅在园林块面是指树(苗)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与蓬径相类似,通常用于表示树木、苗木的规格。
常用单位:cm(厘米)也有用米(m)和毫米(mm)作单位,米一般用于大乔木,毫米一般用于精确园林设计单位。多为国 外和香港设计公司用。
常用符号:P(大写)一般用于大灌木或者小乔木,如冠幅为100厘米的花石榴,简写:花石榴P100
p(小写)一般用于做绿篱或者色块的小灌木,如冠幅为35厘米的海桐,简写:海桐p35
冠幅也可以用W来表示。目前没有统一符号。
用途意义:冠幅是用来衡量苗木长势的参考标准。园林设计上用苗木的冠幅来计算每平方内种植苗木的数量。
地径
地径是指“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
根据国家林业局,在2001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LY/T 158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花卉术语》内容-第3.4.9项-地径的相关描述中,地径释义为“苗干靠近地表面处的直径”。
以上就是关于林业术语基础知识,林业术语基础知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