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圈里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是广告主(花钱的),也不是广告代理商(挣广告主的钱);他们不做创意设计,不做策划提案,不做品牌管理,也不做活动执行;他们虽然不用像广告人那样天天加班到深夜,但他们却天天围着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转,想方设法地融入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构建的广告圈里中,并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成为合作伙伴。
他们天?地义地认为自己是广告圈里人。然而在早些年,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似乎都不买账,他们叫这群人是“?广告的”、“跑广告的”。
他们目前多数工作在媒体(电视、户外、杂志、报纸、广播、互联网、新兴数字视频媒体等)的销售岗位上,或者是媒体代理公司的销售岗位上,依托某些强势媒体平台,这群人有时候也会倾向于称呼自己为“媒体精英”。
早些年广告市场刚起步的时候,这群人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他们所在的部门没有底薪,名片要自己印,电话费要自己掏,没有固定的办公桌,他们所有的收入全都依赖于?来广告费之后单位给的提成,所以那个时候广告部在所有部门里面是最低等的部门。
这些年,伴随着中国?济的高速成长,昔日“?广告的”、“跑广告的”逐渐富裕起来。说来也巧,从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有7年泡在了广告圈里,而在这个圈子恰巧又是“?广告的”、“跑广告的”。7年来,看到了身边为数不少的人富裕起来。给大家讲讲我身边这几个人的故事。
马哥大学学的是体育运动管理,一般来说,毕业后应该做体育老师,可是由于大学的实习原因,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广告圈,进入《南方周末》做广告业务员,负责3C行业,恰巧赶上了互联网和3C行业的发展浪潮,所以客户几乎是跑一个成一个,区区几年的时间就挣了数百万的提成,后来报业集团领导提升他为华北区副总?理,变相降低收入,年收入也就50多万,再后来他去了美国,在一家在美国运营的内资家居公司做了老板,管理起了美国人,不亦乐乎。
丁总是个很有闯劲的人,靠中央电视台3套《周末喜相逢》广告代理挣了不少钱,后来与金象大药房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大药房连锁展示网络,以此来切医药产业的广告费,无奈由于国家对医药业广告的政策限制,最后这个项目暂时搁置,后来他带着几个“?广告的”,自己成立了“拓佳广告公司”进入华东地区的“电梯内广告”市场,凭着自己的老客户支持,短时间内树立了华东地区的电梯广告市场地位,但好景不长,由于投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业成本上升但营业收入一直在降,在各大电梯广告?营公司你死我活的时候,?微软中国副总裁谭智却携框架传媒四处开始收购工作,拓佳广告就这样被纳入了谭智的旗下,当然这笔交易丁总落了数千万的收入和为数不菲的期权,而被他带去的小兵们也受益于此次收购,立马获得了近百万的散伙费。丁总卖掉拓佳之后,又发展了高速公路大牌项目,拿下武汉等城市的高速路牌的?营权,再一次把公司卖给了框架传媒。然后,他又迅速切入健身场所资源,建立了律动传媒,组建了全国健身场所灯箱及视频广告网络,又把它成功地卖给了分众传媒,?有公司更名分众律动。如今他继续与谭智一块共事,经营着他的广告生意。由于他运作的公司接二连三地卖给分众传媒,他被外界媒体称为?南春的“初雕工”。
小徐是我在《经济观察报》工作时华东分公司的销售,伴随着《经济观察报》的高速成长,他迅速成为财经类媒体的销售高手,与众多华东国际公司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适逢航美传媒融到风险投资,被人挖过去做了华东客户总监,仅仅工作不到1年的时间,航美传媒就上市了,他凭借优异的业绩和不错的人脉也拿到了公司的?始股,如今他早已百万富翁了,并持续走在迈向千万富翁的路上。
身边类似的故事很多,如今广告圈里,有越来越多的创意人、策划人、品牌管理人员转行做媒体销售,他们开始喜欢上这个行当,每当别人问他们,“你是做什么的”?他们自豪地回答,“我是?广告的”、“我是跑广告的”。
(作者为第一财经传媒《第一财经周刊》客户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