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环境
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科学投喂
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3、病防工作
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扩展资料
海鲜生吃应先冷冻、浇点淡盐水。牡蛎及一些水生贝类常存在一种“致伤弧菌”细菌,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生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医学专家指出,将牡蛎等先放在冰上,再浇上一些淡盐水,能有效杀死这种细菌,这样生吃起来更安全。
海产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响,海产品内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质,过量食用易导致脾胃受损,引发胃肠道疾病。若食用方法不当,重者还会发生食物中毒。所以,食用海产品要注意适量适度,一般每周一次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产养殖
饭店活海鲜养殖技巧 饭店怎样养殖活海鲜
常见海鲜养殖要点:
1、龙虾:在喂养良好的情况下,龙虾一般可以存活一个星期。喂养龙虾的水温不能太低,但是要有冰凉感。冬季水温在18~19℃左右,夏季的水温也要低于常温。喂养龙虾的盐水浓度在24~26°(海水浓度计量单位,下同)之间。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以三个月左右换一次水。
2、斑类鱼:所谓斑类,主要是指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等。斑类对温度极为敏感,水温须控制在温热程度(20℃左右),在冬天气温低时要使用恒温器。同时,斑类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一般一个星期即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约为24~26°。另外,斑类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3、左口鱼:左口鱼性喜寒冷,喂养的温度越低越好,应达到将手伸入水中时有刺骨的感觉。左口鱼最多可喂养半个月,每个星期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在23~24°之间。
4、虾类: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有明虾、基围虾和螺蛳虾等,其喂养的水温在17℃左右,盐水浓度为17~18°。海鲜中就数虾类最为娇气,即使精心饲养也只能存活1~2天。且虾类死后极易使水质变坏,因此需要随时将死虾拣出,以免影响活虾。养虾需要专人守养。
5、贝类:常见的贝类有扇贝、带子、青口、花螺等,均属喜寒冷的动物。贝类有干养和水养两种,干养即无水喂养。但无论采用哪种养法,都需将温度保持在0℃左右。若是干养,只需用碎冰块将贝类包好存放即可;若是水养,则需不停地往水中加入冰块,同时启动制冷设备。水养贝类的盐水浓度在18~20°之间。
6、象拔蚌:象拔蚌亦属于贝类,但比较特殊,故单独列出加以说明。象拔蚌所需的温度和盐水浓度等均与左口鱼相同,可与左口鱼混养。
1、在海鲜入池前2小时至后30分钟的时间内,添加水环境变化调节剂2克/吨水、净水解毒剂2ml/吨水、水质稳定剂5ml/吨水、生态杀菌剂8ml/吨水、藻类培养液1.5克/吨水、营养补充剂3克/吨水、多功能免疫增强剂3克/吨水、底质改良剂1克/吨水、病毒和细菌病防治剂0.5克/吨水、硬壳剂2克/吨水。2小时内不换水。用水将药液稀释,然后均匀泼洒。若暂养密度大,特别是分层暂养的,海鲜保活用品事先入池。
2、根据海鲜的品种、大小以及暂养时长,控制适当的暂养密度。
3、每天大换水1-2次,换水时进行底质排污;其它时间保持微流水条件、实时进水排水,也可不换水,视水质而定。
4、每天补加生态杀菌剂2ml/吨水,每3-4天补加营养补充剂3克/吨水、多功能免疫增强剂3克/吨水,连续3天每天补加底质改良剂1克/吨水。
5、死亡海鲜及时挑出、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6、勤巡视勤检测勤处理
7、每周重复1、4项操作。养殖期间有新海鲜。入池的,与产品的用法用量无关。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养殖海鲜才会不容易死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