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农村培育出的最大的优良品种鹅,长得很快,初期喜欢活动,体质很强壮。成熟早肉质细嫩,年产蛋在25~35个,非常极耐粗饲,常食螺蛳青草,食量比较大。一般到70-800日龄的肉用鹅,体重可到5-8公斤。该鹅种的肉狮头鹅的成年公鹅体重可以达到10~12公斤,最重的有18公斤,母鹅9~10公斤。因此,狮头鹅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如何养殖小鹅苗
想要繁殖养育狮头鹅,就要从小抓起。小鹅刚刚破蛋而出的时候不用着急带它离开温床,因为此时小鹅比较弱,浑身湿漉,温度不够,容易受凉得病。我们一般要放在铺着干稻草的温暖的温床上,等到毛发干了才能离开。刚孵化的小鹅不要着急喂食,要先让它们在温床里睡到毛发干燥呈现毛茸茸的状态,以孵化第一天为界,一般最晚是48小时后,在第二天晚上开始喂食。此时小鹅许久未进食,呈现微微脱水状态,所以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喂水和青菜。一般在第三天过后就可以开始喂食饲料了,这里我们一般选用营养比例比较好、颗粒细的饲料为优。由于鹅苗尚小,因此,一天1-2顿饲料即可,其他时间以水和青菜为主。
二、出栏问题与取肝问题
由于鹅的品种不同,其出栏的周期也不同,通常小型鹅种60~70日龄体重2.5~3千克、中型鹅种70~80日龄体重3~4千克、大型鹅种80~90日龄体重4~5千克以上即可出栏。狮头鹅需要2~3个月出栏,在合理的时间出栏可以缩短投入到产出的时间,也能加快资金的周转,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至于取肝的问题,当鹅两眼无神,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羽毛潮湿零乱,体态肥胖,腹部下垂,不爱行动,甚至瘫痪,出现积食和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说明肥肝已经成熟,要及时屠宰取肝。
以上就是如何养殖狮头鹅的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鹅小时候是黄色的,长大怎么成白色了?
一、饲料的供给:
肉鹅为食草型水禽,有强健的肌胃和发达的盲肠,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强,可以利用大量的青绿饲料,如各种野草、蔬菜、饲草等都可作为肉鹅的饲料,因此饲养成本较低。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林下、果园等处饲养肉鹅,但是在选择林下和果园喂鹅时要注意禁止在喷洒过农药后喂鹅 。
二、环境要求:
因此要保持育雏舍的环境温度,冬季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育雏室还要控制好相对湿度,如果湿度过大易引起雏鹅腹泻,还易造成舍内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雏鹅患病。
三、疾病预防:
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勤换垫草垫料,并做好鹅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工作人员和车辆在进出鹅舍时要严格的消毒,以免将病原菌带入,引发疫病。
四、保持环境安静:
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保持健康生长的第一条件,腿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是黑暗的环境,因此环境光线必须要暗,才有利于睡眠,同时睡眠的环境须要安静,排除杂躁干扰,才能保持安静。
五、地址的选择:
肉鹅舍在选择场址时要选择符合当地发展和土地规划的地点,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且附近的交通要便利,水电充足。鹅场周围要有水质良好的水源,便于鹅群放水,鹅场的附近还要有充足的草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
大鹅是一种比较漂亮的家禽,因为它们有着一身洁白的羽毛,但是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知道,大鹅小的时候,羽毛一般都是淡黄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鹅雏鸟和成鸟的羽毛颜色会完全不同呢?还有没类似的“华丽变身”的动物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大鹅的羽毛已经被“修改”过一次了
大鹅是我们的祖先将野生的鸿雁驯化而来的,但是二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外观上。鸿雁作为一种大型的水禽,它有着黑色的喙、灰褐色的翅膀、棕色的后颈、白色的脖子和尾部。
而作为鸿雁驯化后的产物,家鹅的喙变成了黄色、羽毛也变成了几乎统一的白色或者灰色。因此,我们才说大鹅的白色羽毛是驯化后的产物,那么它们的体色为什么发生了改变呢?
这与人为的选择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鸿雁作为一种水禽,它们经常要在水域附近觅食,这种以褐色和灰色为主的羽毛颜色,更有利于它们的隐藏(保护色),但是当人工饲养下之后,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最关键的是在人工饲养下,几乎没有动物能够伤害到它们了,所以这种保护色就不再必要了。此时一个重要的转变出现了:在野生环境下,如果出现白色的鸿雁,会优先被天敌发现,从而无法将变异的基因遗传下去,而在人工饲养下,无论变成什么颜色,都可以正常的延续后代。
其次是人为的选择。人们向来就喜欢洁白的事物,这是人的选择喜好。当一只大鹅孵化出了一群小鹅,这些小鹅又长成大鹅后,哪一种颜色的鹅更容易被人选择,显然就是白色的,这其实是一种基因突变。当人为选择了白色的大鹅后,其他的鹅没有繁殖就被吃掉了,而白色的鹅可以继续繁衍后代,这种基因突变就被一代代地累积了下来,时至今日,大鹅长大后的颜色基本上都统一为白色了。
因此,大鹅如今的羽毛颜色其实是经过了一次“修改”了,而按下修改键的是人类和环境。
大鹅小时候跟长大后的羽毛颜色为何完全不同?在开始我们说过,刚孵化出的小鹅一般都是黄色的,而长大后的大鹅一般都是白色的,这种颜色转变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羽毛不同。对于小鹅来说,它身上虽然也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们与成体的羽毛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的羽毛只能算绒毛,因此又称为绒羽。而绒羽可以分为三种:粉绒羽、体绒羽和雏绒羽,其中粉绒羽比较少见,它通常会出现在鹭科和鹦鹉科鸟类身上,可以产生粉尘,是导致人过敏的过敏原之一,而体绒羽是成年鸟才有的,它位于正羽下面,最后就是雏绒羽了,雏绒羽是大多数鸟类雏鸟形态时身上唯一的羽毛,这种羽毛会一直陪伴它们到正羽长出来。
因此,对于鹅来说,小时候黄色的是绒羽,长大后白色为正羽。而绒羽有一个特点:色素单一,只有黑黄白三种色素,因此我们在看一些小雏鸟时,基本上都是这几种颜色(各种比例下,会出现灰色),而小鹅就恰好就是黄色。当出现正羽后,其结构色的色素组成变多,于是就会出现像鸿雁那样,不同的颜色构成,而大鹅之所以出现白色,是因为白色本身就是大鹅体内色素具备的颜色。
第二:人为选择。上面我们说过,小鹅绒毛是由三种颜色控制的,所以小鹅的绒毛颜色并不固定,比如灰色、黄色、褐色等等。此时,人为选择就出现了,这些黄色的毛茸茸的小鹅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这些小鹅就会被挑选出来用来繁殖,这样这种黄色表达就会被遗传下去,这就是表观遗传学。
这种单一的颜色被选择后,它们的成年个体也容易成为单一颜色,当然这个单一颜色必须是野生祖先身上原本携带的颜色基因。当人们选择了这些黄绒毛的小鹅长大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些鹅竟然成了同样符合人审美的白色。
总结幼体与成体的颜色、形态不同在自然界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与控制颜色的基因变化、保护色、拟态等多个方面有关系,而对于大鹅来说,它们颜色在人为驯化下已经与野生祖先不同了,其实它们的野生祖先的幼体和成体颜色也是不同的,之所以出现了黄色和白色的变化,也与人为的选择和表观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狮头鹅长什么样子呢?如何养殖?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